山东牧羊人魏德友:中哈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2017-04-29 00:44何军张晓龙宿传江文耀
山东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巡边边境线布拉克

何军 张晓龙 宿传 江文耀

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牧道,我们驾车驶进萨尔布拉克草原深处,一间用土块和牛粪砌成的屋子孤零零地伫立在空旷的草原上。土屋往西一公里处,一群羊在草地里悠闲地啃草,旁边有一个身着迷彩、头戴白帽的黑老头,他骑在一垛野草上呆呆地盯着羊群,手里不时拨弄着挂在胸前的那台黑色收音机。

这位老人叫魏德友,一个远在新疆的山东人。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穷尽一生扎根中哈边境草原“无人区”,被称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孤独与陪伴

每年夏冬牧季,超過5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就剩下魏德友一家和100多只羊。夏天,蚊蝇成群,叮得牛羊到处乱窜;冬天,雪厚近一米,这里几乎与世隔绝。

从英俊小伙到耄耋老人,当其他人一个个离开大草原,魏德友依然吆喝着羊群孤身坚守,至今已有53年。在那遥远的地方,他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圈,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从未发生一起涉外矛盾。

而今,77岁的他仍住土屋、喝咸水、啃冷馍、守寂寞,与星月羊犬为伴,与风雪饿狼较量。他说:“我要一直守下去,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

也许是远离人群太久了,魏德友始终话不多。与他朝夕相伴的,除了妻子刘京好,就是一台小收音机。

我们走进他简陋的家里,只见他喝了口水,从脖子上摘下收音机,用粗糙的手抹去沙土,小心翼翼地把收音机放到柜子上。这台收音机,是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老人两年前赶集时花80块钱买的。他放羊时、巡边时、种菜时,机子不会离身。收音机只能收到4个台,但对老两口来说已经知足了。

草原风大,夹带着沙土,收音机特别容易坏。从1964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兵二连屯垦守边至今,魏德友用坏了整整50台收音机。

1967年,魏德友从山东老家娶回了并不情愿嫁给他的刘京好。千里进疆路,愈行愈荒凉。火车换汽车,汽车转驴车,刘京好走一路,哭一路。而条件更差的还在后头——他们即将入住的“婚房”,只是戈壁滩平地挖出来的一个地窝子。

“沙暴一来,地窝子里的人就全变成了土猴。”她回忆说,这里牛虻和蚊子太厉害了,大牲口被叮一口,都疼得直蹦,她胳臂、腿上每天都被咬得肿起一大片,“当时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坚持住、留下来。”

生活了一个月后,刘京好再也忍不了了。一天中午,刘京好干完活儿就径直回了家,把衣服打个包袱,扛上就走。她不知道该去哪儿,只想离开荒凉的萨尔布拉克。

魏德友从地里回来,看见家里乱糟糟一团,妻子的衣服全都不见了。他立马往出连队的小路狂奔,跑了40多分钟,远远望见妻子的身影,一边喘气一边大声喊:“你往哪跑?有狼呢!”

“他还真唬住我了,我没再继续走。”忆起青年时光,刘京好忍不住笑了,“后来,他追上来,连拉带哄带劝,把我又带回了家。”

当时,她认准了魏德友一句话——“咱在这待上几年,到时我和你一起回老家!”

然而,这个承诺至今都没有兑现。

绝望之时

随着孩子降生,刘京好的心逐渐定下来了,开始了解当地一些情况:这片草原是个通外山口,曾发生过严重的边民外逃事件。甚至,外国人来拉运中国边民的汽车在这片荒滩上轧出了一条路。而魏德友把守好这片土地当成自己的使命。想到这些,她越来越理解丈夫。

魏德友是个老兵。当时,从部队转业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兵二连屯垦戍边,30多名战士一下车都傻了眼,茫茫戈壁什么也没有。大家住在地窝子里,那是真正的白手起家。

魏德友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后退。1987年冬天,魏德友像平时一样在黄昏时分出去巡边。他骑着马绕完一圈准备回家的时候,突然刮起了暴风雪,嘶吼的风刮得他睁不开眼,大雪漫天,一会儿就淹没了牧道。

风太大了,马只能侧着头走,很快就迷了路。魏德友使出浑身的劲儿拉着缰绳走,寒风刺骨,筒靴里漫进了雪,汗水浸透的衣服冻成了冰。走走歇歇,5个小时过去了。已经筋疲力尽的他扶着马,摘下帽子,看着四周白茫茫的一片,不知如何是好,脑子里冒出了绝望的念头。

就在这时,前方亮起几道白光。“是手电筒!”他心里腾起了希望,赶紧打开自己的手电筒,使劲地摇。远处的人影渐渐地清晰起来——是边防连的战士!魏德友逃过了一劫。

他回到家已是半夜,担惊受怕了一晚上的刘京好红着眼眶,给丈夫烧水、换衣服。看到他冻得浑身哆嗦,刚想埋怨两句的妻子低着头,独自落泪。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都逐水草而居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地方,魏德友却依然坚守在空旷的草原深处。

死了200只羊

魏德友至今还是住土屋,吃的米面需要女儿穿越几十公里牧道送进来,喝的是井里打出的连牲畜都不爱喝的苦咸水。平时一顿饭,节俭惯了的老两口就着一盘蔬菜啃馍馍。放羊巡边时,馍馍掰开塞点菜就是一天的伙食。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武警塔城地区边防支队政治部主任彭刚说:“牧民来了,经常抵边放牧,极易引发人员及牲畜非法越界。牧民走了,草原变成‘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又相对增加。”

一些牧民贪恋水草丰茂,总是把牲畜赶到靠近国界的地方放养。“他们不知道,边境无小事,一头牲口越界就能让国家很被动。”魏德友有些无奈地说。

每到春秋季,魏德友总会特别警惕。他时刻观察是否有人畜抵边,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冲上去制止、劝返,解决不了的就立即与边防派出所或者边防连联系。

只讲原则不讲情面,这股犟劲没少让魏德友吃亏。1992年秋天的一个夜里,有人趁着月黑风高,偷偷将魏德友家的羊圈门打开。第二天清晨,魏德友看到的羊圈早已空空如也。

魏德友的小女儿魏霞回忆:“那天,从我家房子往西边,一直到边境线附近,几公里的距离内,到处是被狼咬伤、咬死的羊。”

魏德友家400只羊损失殆尽,用车拉回来的羊尸体有近200具,另一半羊也再没了踪影。当时,他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养羊。而这400只羊中,将近一半都是别人的,由他替人代牧。望着血肉模糊的死羊,想起两个年幼的女儿还等着钱上学,刘京好忍不住嚎啕大哭。魏德友皱着眉头,什么也没说。

事实上,魏德友所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兵二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裁撤。原本可以分到离城市更近的连队的他是主动留下来的,停薪留职,放牛羊养活一家人。他总是说:“这块地方不能空着,要不以前不就白守了?”

原野上那一盏灯

魏德友育有一儿三女。在他们眼中,父亲很少进城,一刻都不愿离开草原。“他执拗起来,10头驴都拉不动。”二女儿魏萍说。

2002年,魏德友夫妇退休,在山东工作的四个子女力劝他回乡养老,但魏德友就是不肯,还说服老伴留下来。后来,小女儿魏霞回到了新疆工作。魏萍气得不行:“你这一回去,爸妈就更有理由不回山东了。”

子女在临近的裕民县城买了套72平方米的房子,想着让二老住进去。可魏德友老两口至今都没在那个房子住过一晚。2006年冬天,魏德友夫妇到女儿家看寄存的羊,住了一天就死活不住了,非要赶回草原。女儿不让回,老两口就自己走着回去了。

积雪没过膝盖,到萨尔布拉克的房子要走13公里,吓得魏霞赶紧请人开车去追他俩,最终送回了家。女儿还被魏德友训斥:“我们现在是护边户,我们不在,出了事怎么办?”

守边守了半个多世纪,魏德友总说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那时候屯垦戍边,守边是工作和职责,守着守着就习惯了,就一直干下去了,就这么简单。”

50多年来,他只见过母亲一面。父母临终时,他两次都因大雪封山回不去,没见上最后一面,因而悔恨终生。

现在,每天清晨或傍晚,魏德友仍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夜幕降临,四野无声。月亮爬上山头,银辉遍洒萨尔布拉克草原。魏德友赶着羊群从西而归,刘京好站在院中央吆喝牲畜入圈。两个苍老的身影走进土屋,广漠原野上亮起了唯一的灯光……

猜你喜欢
巡边边境线布拉克
踏云巡边
爸爸,我不怪您!
宋代巡边述略
60岁的他 已为国巡边55年
江布拉克雪中郁金香
足球巡边旗
国王专权背后的“布拉克顿难题”——1688年“七主教案”评析
边境线上的认同与国家在场
西昆仑奥东布拉克地区火山岩成因探讨
边境线上的雪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