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人传奇 迈克尔·乔丹传记

2017-04-29 09:06:35
NBA特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公牛队全队底特律

飞人传奇 迈克尔·乔丹传记

第十一章

直到1988年,乔丹才开始逐渐认识到球场外的生意决策的重要性。此前,他一直在努力赶上“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 伯德,贴好“球星”这个标签,现在他意识到篮球的确是一桩大生意。乔丹就此萌生了学习做生意的欲望。实际上他的父母也曾教导过他,打好球,还得学会为生活准备资金;他们还给乔丹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有不少球员打球挣了很多钱,但当他们的篮球生涯结束后,几年内又变成了一贫如洗。乔丹领会了个中内涵。

不过,乔丹最看重的还是打比赛,甚至到了该退役的最后阶段,他都一直想着跟别的球员作比较,发现不足,及时总结,迎头赶超。他总是确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走在别人前头,这些跟金钱或做生意都没关系。

“魔术师”约翰逊和“大鸟”伯德都是很优秀的球员,但他们并不以防守见长。乔丹意识到,防守可以让他与众不同,于是下定决心让自己成为一名能在球场两端都具影响力的全能型球员,让人们知道他有在“魔术师”和“大鸟”身上所见不到的运动天赋。

1987-88赛季结束后,评球的不得不说:"这小子在球场两端都极具威力,他已不仅仅是一名得分手。"他们谈论“魔术师”和“大鸟”的同时,也不得不谈防守,不得不谈迈克尔·乔丹。也许,当我们摘取NBA总冠军的时候,人们会对此更加深信不疑。

1988-89赛季开始时,公牛队遇到的挑战已不仅仅是体能、技战术方面,思想意识上存在的问题已经日臻突出。首先让查尔斯·奥克利离开,请来比尔·卡特莱特就是个错误。乔丹对比尔本人没有看法,也很尊重他,但他毕竟身上已带伤多年,而且面临退役。他认为公牛队需要奥克利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他们要设法闯过底特律这道关,但比尔根本不知道如何和其他球员合作无间。乔丹对此很不满意。

到这个时候,乔丹虽已经被视为一名“优秀的球员”,但怨声依旧:“有乔丹在,公牛队就永远别想拿冠军!”

公牛还召来了威尔特、多米尼克·威尔金斯等几名球员,他们虽在原先的球队里都是很不错的得分手,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加强配合带动全队多拿分,因而他们所在的各队总是成绩平平。有人认为在球场上乔丹表现得比公牛队更出色,但他心里的确很清楚自己在场上所起的作用——公牛队上上下下在思想意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乔丹意识到,自己必须把个人能力同全队相融合,提高全队的整体表现水平。但道格·科林斯的确没有全队整体意识,他老是单纯依赖于球员的个人表现,而乔丹需要的是那种在场上知道如何与队员配合作战的球员。

当霍勒斯·格兰特和斯科特·皮蓬日益成熟、比尔·卡特莱特在策应上有所作为之后,公牛队在配合上开始有所见效。奥克利一走,来了卡特莱特,乔丹开始在篮下争抢篮板球;后来,皮蓬和格兰特加入首发阵容,乔丹告诉他们要加强防守。于是,那个赛季他第一次感觉到了球队的各个环节开始逐渐磨合。他们赢下了14场比赛中的11场,乔丹本人在这11场比赛中总有10次连续两投三分球成功。他终于发现全队打出了配合进攻战术,而不必再单纯依赖于个人疲于拚命了。

当然,公牛队中依旧存在不少磨擦,尤其是在道格·科林斯和一些年轻队员之间。乔丹明白,尽管球队已经朝前迈出了一大步,可在这个赛季的常规赛中,他们输掉了对克里夫兰骑士队的全部六场和对底特律活塞队的五场比赛。但是,到季后赛开打时,他相信自己的球队有能力战胜任何人。

有趣的是,在比赛的有些时候,乔丹经常会有十分出奇的表演,以致当他回味起来简直无法相信表演这一动作的人会是自己。许多年前,他观看了自己早年比赛中的一次飞身投篮的镜头,录像是以慢动作播放的,只见乔丹身体高高地腾跃而起,然后稳稳当当地把皮球灌进篮筐。他有了一个想法:“我这是飞起来了吗?”人们经常问他的问题就是“你觉得自己会飞吗?”,乔丹总是答道:“是的,有时候能。”确实,他的那次扣篮实在太像飞在空中完成的了。

还有,一场比赛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投篮是最让人感动不过的,尤其是当你投中这个能直接导致己队比分领先、赢取全场比赛的最后一球时,更会让你兴奋不已。我们姑且称这个球叫 "致胜球"。而乔丹投中致胜球的最早纪录是在1982年美国大学生联赛(NCAA)冠军争夺战北卡罗莱纳大学对乔治城大学队的那场比赛中。

每逢终场前几秒钟,场上的乔丹总会想起大学时的史密斯教练常跟他说的那句话:“关键时刻,别慌张,要有信心,告诉自己:我爱这比赛,它们很有趣,因为它们能让你开动脑筋。”

1988-89季后赛第一轮的第五场比赛,公牛面对老对手克里夫兰骑士队,就在终场哨声吹响的一霎那,乔丹投出的球再一次落入了篮筐,公牛队以101-99取胜!在他接到球的一瞬间,乔丹想了许多——他们在常规赛里完败给骑士,但现在他们不同了,他必须改变公牛“逢骑士必败”的看法!

要知道,每当别人都知道乔丹会拿到并投进终场前的致胜球时,他总是更加信心百倍。他知道自己不能让球迷、让球队、让自己失望,面对每一次挑战,他都能创造一次奇迹。

1982年NCAA冠军决赛,北卡罗莱纳战胜了乔治城夺冠,双方主将乔丹和尤因经常谈论起当时的情景。尤因一直不明白乔治城的败因,进入NBA后,他效力纽约尼克斯,但在关键的季后赛中尤因从未击败过乔丹。事实上,不光是尤因,查尔斯·巴克利、卡尔 ·马龙和约翰·斯托克顿也一直没法赶超乔丹,正如早年他努力赶超“魔术师”约翰逊和拉里·伯德一样。

乔丹会同情他们吗?绝不会。因为倘使萌发同情心,乔丹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丧失打败对手的优势。尤因和乔丹经常在一块儿回忆各自走过的这么多年,但存在于他们之间的只有爱——他们很要好的朋友。有一次他打电话问乔丹今后的计划,乔丹说自己打算退役。“你不能走,你得回来,我还想打败你呢。”尤因说。乔丹告诉他,那你来高尔夫球场上找我吧!

正是其他球员和其他球队促进乔丹的球技与日俱升。

底特律活塞队教会乔丹时刻保持冷静,度过难关去实现目标。他们通过激怒对方球员使其原先作战计划发生混乱。一旦精神被击垮,球员技术自然发挥失常。那时候执教底特律的是查克·戴利制订了一套专门对付乔丹的“乔丹规则”——每次乔丹持球时,追着他的防守球员总会不择手段,每次投篮时也总有人重重地打他的手臂或其它部位。这种时候,乔丹总是提醒自己:别落入敌人的圈套。就这样,他渐渐学会了沉着冷静应战。

教练的执教风格对球员的成长也有重大影响。菲尔·杰克逊和道格·科林斯之间一个最大的不同是赛前战术布置和比赛中技术指导时的气氛。 道格会让人紧张兮兮,而菲尔任何时候总是让人保持冷静。道格容易感情用事,从来不怕在队员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感受 ——要知道,球员的状态和教练营造的气氛是息息相关的;而菲尔能让球员感到和谐融洽,不管当时的比赛形势如何不利,大家都不会手足无措。于是,公牛球员渐渐学会在喧嚣中寻找一片宁静,以清醒的思维制定对策,战胜对手。这是在1988年4月3日能最终战胜底特律的原因所在,也是公牛后来能如此辉煌的法宝之一。菲尔信奉宗教,他自始至终教导球员们要修身养性,敢于面对现实,去迎接各种挑战,无论何时何地——这许是菲尔·杰克逊为公牛创造的最大财富。

从1989年到1993年的这几年间,乔丹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娶了妻子,有了三个漂亮可爱的孩子,得了三次NBA总冠军,获得了自己运动生涯的巨大成功;还失去了他的父亲。这四年的光阴里,乔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连他自己也想像不到的。

这四年的时光教会了乔丹如何明辨黑白是非,教会他把生命放在放大镜下面透视生活中深层次的秘密,也教会他不骄不躁的生活态度,防止自己从人们树起的荣誉塔上坠落的危险。在篮球场上,乔丹提高球技和斗志,以满足球队和他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在球场外,随着父亲的去世,原有的家庭为乔丹缔造的那种生活支柱与那份和谐荡然无存。以前他的比赛更像是孩子玩的游戏、过孩子式的生活,而从这时起直至1993年9月暂别篮坛,乔丹已成为一个能为自己、为家庭扬起生活风帆的男子汉。

就在菲尔·杰克逊于1989-90赛季开打前走马上任公牛队总教练之后,乔丹体验到了比赛场上发生的变化,他不再只能凭一个人的力量控制场上的形势,他们第一次形成了一个能带动每个人进攻的独特防守系统。

他们首先创造了由霍勒斯、格兰特、卡特莱特和乔丹组成的“铁三角”战术。杰克逊也相信光靠乔丹一个人努力进球是无法赢取冠军的,他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调动全队斗志,组织全队进行更有效的进攻。

一开始大家对“三角进攻”并不接受,因为它运作起来难度相当大。但杰克逊从不因此却步,他和这种打法的发明者、公牛助理教练泰克斯·温特坚持让球员训练、磨合,直到他们找到了最好的进攻节奏。这种打法并非时时奏效,但它至少让每位球员都动起来了,它能让对手在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前就遭受一次很有威胁的攻击。比如,对方球员往往不容易发现乔丹的跑位动机——因为他手上没有球。而且,随着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三角进攻的内涵得以很好的延伸,它能让每位球员都有机会投篮得分。结果是,乔丹取得了更多的进攻空间,底特律活塞原先制定的专门针对他的“乔丹规则”也因此显得苍白无力了。

在三角进攻体系下,乔丹随时可以向外跨步投篮,但在早期他无须运用这种战术,因为他可以凭藉自己的速度打乱对方的防守。底特律活塞改变了他的进攻打法,他们的目的很单纯:“我们永远不会让乔丹孤独,每次他运球前进,我们都会截断他的路线,让他的进攻半途而废。”这时候乔丹就会突然转身投篮,不给对方防守队员任何作出反应实施抢断的机会。当他拿球受到拦截时,就意味着身处险境,但乔丹会在对手包夹完成前迅速寻找突破口;他不会就在对方球员身前拿球,他们也就无法及时对乔丹展开贴身防守。所以,在面对活塞的时候,乔丹完全被解放了。

曾经有人问乔丹,为什么没有人能事先知道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球星?乔丹给他的回答是:每个人走出中学时都才华横溢,但之后接受的训练至关重要。他进入了北卡罗莱纳大学,在那里他能从最基本功学起。他明白自己不能像在中学时那么轻而易举地得分了,所以史密斯教练会教他怎样掌握各方面的技术环节。然后,他离开了大学,就如离开了家,置身于NBA的世界里,乔丹学会了篮球比赛中所有的技战术,当然他也必须把过去学到的东西运用进来,还应学会把自己的长处应用到不同的比赛场合中——要知道82场比赛的情形都不会是一样的。作为一名希望自己不断进步的菜鸟,不应当仅满足于自己的现有水平(哪怕是最好的),因为,在前头等着你去学习的东西实在是无止境的。

乔丹正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索,度过在NBA的每一天,而且,其中大部分精力是用于思想意识方面的成长成熟,特别是在他篮球生涯的最后阶段,他面临的挑战几乎全是精神上的。但乔丹对此早已有准备:任何一名NBA球员的成长成熟都必须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待续)

猜你喜欢
公牛队全队底特律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底特律之庆
歌剧(2017年6期)2017-07-06 12:50:20
底特律活塞
NBA特刊(2017年21期)2017-03-06 01:33:04
风城轨迹
弄巧成拙的板凳队员
做人与处世(2016年8期)2016-05-12 11:06:30
NBA总决赛
乔丹的眼泪
意林(2004年8期)2004-05-30 09: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