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结合体 伊塞亚·托马斯
1981年,刚获得NCAA冠军的伊塞亚·托马斯宣布自己将放弃剩下的两年大学生活,在记者会上面对“将来从NBA退休后何去何从?”的询问时,意气风发的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母亲的教诲和我的夙志是帮助那些犯罪的黑人同胞们谋求法律援助、走出困境,所以我会重回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修完课程,取得律师资格……篮球对我来说,只是人生的一小步,我不会以它为业。”他的回答铿锵有力,令听者为之动容。
36年后的今天,托马斯的那一小步还没有走完。虽然1992年他从篮球场上退下来之后,就履行了重回学校把刑事学读完的诺言,但却没有成为律师。因为从退休之后,他仍然在篮球场上和场外继续从事篮球事业。然而更讽刺的是,最近他竟成为了刑事案件的嫌疑犯,当年前他曾经发誓要帮助犯罪的黑人同胞,可他后来竟成了需要被帮助的罪犯。更尴尬的是,犯罪事实竟是对女性进行性骚扰。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托马斯当球员时与乔丹交恶,而当他成为全明星主帅时却为乔丹导演了一场完美的全明星谢幕战。他在尼克斯做出了一系列令人恼怒的交易,却在管理层和帅位上稳坐泰山,即便因丑闻闹上法庭,也没有影响到他的地位。他在打球时人气颇高,有个不知真假的传言,据说凯尔特人现役球员小伊塞亚·托马斯的父亲是一位湖人球迷,在湖人和活塞队的总决赛开战之时,他和朋友打赌,如果湖人输给活塞,他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伊塞亚·托马斯”,结果活塞真的在托马斯的带领下击败湖人,夺得了总冠军——托马斯在当年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详细说起托马斯的故事,那也是相当精彩的。
托马斯出自芝加哥一个超级贫困家庭,他排行老九,上面有八个哥哥姐姐。父亲在他三岁还不懂事时,就离家出走了。他那住在贫民窟里的妈妈不得不靠双手日夜工作来养活一家十口人,至于教育,就更难顾及了。贫民窟本来就是制造罪犯的温床,当然也是不良青少年的聚集地,托马斯家几个兄弟,除老九还小外,其余几个都成了小混混。
但是他们的老妈可不允许她的孩子们胡作非为,在托马斯的记忆里,每当那些小瘪三到家门口来找他的哥哥时,他妈妈就拿起扫把冲出家门大声斥骂,吓得那些小混混作鸟兽散。但是老妈不可能永远在家,她必须外出工作,因此托马斯家的兄弟终究还是陆续加入帮派惹事生非,有的被抓到警察局里去蹲铁窗,有的打架闹事。小托马斯对这些事情印象深刻,他暗自发誓将来一定要作刑事律师,帮助黑人争取人权。
2003年12月23日,托马斯被纽约尼克斯队聘为“篮球事务总裁”,这是一个极为崇高,而且权力极为重大的职位。尼克斯队虽然是NBA的创办球队之一,但也是组织极为混乱的球队。
托马斯个子不高,从高三以后就停留在1.86米的高度,但他却长得很结实,82公斤重的身体没有一点赘肉。芝加哥是美国中部篮球重镇之一,室外球场数量之多直追纽约。这里篮球高手很多,因此光有球技是不够的,没有强壮的身体,甭想在这里混。托马斯有一个精明的大脑,他深知生存之道,在明白了自己的身材不足以在肌肉森林里占据一席之地时,他就苦练下三路功夫──运球、护球、抢断。但这下三路功夫必须有一项先天条件:速度快和反应灵敏,幸运的是,托马斯的老妈在他出生前就给了他这两项天赋。
因此,个子不高的托马斯,很快就成了芝加哥斗牛场上的好汉。
芝加哥的斗牛英雄惊动了近在咫尺的印第安纳大学篮球教练奈特(Bobby Knight),他明察暗访,认为托马斯是可造之材,于是就争取他入校。为了得到托马斯,奈特甚至于不顾众人的反对,将其选为1978年泛美运动会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的国手,虽然莫斯科奥运会由于美国的抵制使托马斯没有参加,但这个18岁的国手仍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芝加哥斗牛时,托马斯认识了两位篮球英雄:一位是魔术师约翰逊(Magic Johnson),另外一位也是莫斯科奥运会国手马克·阿圭利(MarkAguirre)。这三人日后也在NBA成为了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死党。二年级的托马斯在奈特的领导下,为印第安那大学获得了1981年的NCAA冠军,自己也获得了总决赛的MVP。之后他进入NBA,展开了多彩多姿的篮球职业生涯。
1981年底特律活塞队在第一轮第二顺位选中了托马斯,但当时的东部联盟是波士顿凯尔特人队和费城76人队的天下,活塞队只是在两强夹缝中生存的小角色。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再强的老虎也有老掉牙的一天。1987年活塞队终于把老虎的最后一颗牙齿给拔掉了——他们打败了在NBA称霸16次的冠军凯尔特人队,取代了昔日的东部霸主。而被众人公认的活塞队的领导者就是绰号“微笑刺客”的托马斯,托马斯也当仁不让地以领袖自居。
可事实上在球队里他的人缘并不好,主要是他自认为球队的成绩和胜利完全是他的功劳;第二,他经常干涉球队的行政措施。最为人知的一件事是他在1989年夺冠大局已定的时候,突然建议球队把得力射手丹特利(Adrian Dantley)送走,换来他的哥们——在篮球圈子里极不得人缘的阿圭利。当时正是球队需要托马斯的时候,于是只好照办。另外,托马斯的兄长们也总是对球队无耻地索要,但是球队却敢怒而不敢言。
但无论如何,托马斯对活塞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1988年他带伤上场,几乎夺冠;1989和1990两年成功地使活塞队登上霸主地位,他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
不过从1990年以后,芝加哥公牛队迅速崛起,昙花一现的活塞队面临重整,在一般人的想象中,即将退休的托马斯理应是重整的主宰者,但当托马斯在1994年5月11日宣布退休时,活塞队并没有和他商讨留任的事,相反,双方还因为公开退休仪式的事而闹过一些不愉快。
1994年5月24日,托马斯就任新扩张成立的多伦多猛龙队的副总裁,其实他能当上副总裁,完全是因为他是猛龙队的投资者之一。在NBA的历史上他是第一位黑人投资者,因为在这之前保守的NBA一向不接受有色人种的投资。托马斯的投资金额占11%,但他却沾沾自喜地到处宣扬他是猛龙队的所有人之一,球队对他的大嘴巴非常反感。另外,为了拉拢年轻有为的球员,从他还在活塞队时就私下用球队的金钱购买礼物送给一些球员,比如:达蒙·斯塔德迈尔(Damon Stoudamire),马库斯·坎比(Marcus Camby),还有麦迪(Tracy McGrady)等等。这种收买球员的行为,是NBA最忌讳的事,因此当NBA正准备对此展开调查时,猛龙队怕殃及池鱼,就在1997年11月20日这天请托马斯走人了。托马斯喜欢剑走偏锋,耍小聪明,擅长摆弄人际关系,但不论走到哪,总会有弄巧成拙的一天。“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正是托马斯的写照。
离开猛龙队以后,托马斯就失业了。这时恰逢NBA比赛的转播权被NBC拿到,NBC为了充实转播阵容,就接受了托马斯的自荐,聘用他为转播评论员。但随着赛季的进行,观众对他那嘻嘻哈哈带有讽刺性的评论不能……同,于是纷纷向NBC反应,NBC不得已,只好再加聘另一位退休的明星球员比尔·沃顿(Bill Watton)担任辅助评论员。于是观众们看见的场景就变成了电视台的主播和托马斯、沃顿共聚转播台,转播一场球赛,开了三人联合解说的先例。
CBA是美国的大陆篮球联盟,虽然历史悠久,但只是一个小联盟,认真的说,他们就是一个篮球表演组织,比赛水平自然不能和NBA相比。当时CBA一共有14支球队,大多数都有经济困窘的问题。但CBA有一项先天有利的条件,那就是他们和NBA有合作关系,但凡NBA球队临时缺人手时,CBA有供应球员的义务,NBA每一个赛季也提供十万美元做为报酬,所以称CBA是NBA的下游组织也未尝不可。
托马斯注意到NBA必须靠CBA提供球员,认为有利可图,于是在1998年斥资把CBA球队全数买了下来,他的打算是,以此作为和NBA谈判提高每年价码的工具;另一方面他又准备扩大CBA的经营范围,以增加收入。托马斯的如意算盘打得震天响,但事实上NBA完全不吃那一套,当托马斯接管CBA以后,NBA立刻自己组织了NBDL(NBA发展联盟),切断了和CBA的合作关系,不再支付补助。结果托马斯虽然是CBA的大老板,却也是银行的大债主。偷鸡不着反蚀把米,而且还是一大缸米。从这一事件不难看出,他想和NBA斗法的计划,根本是死路一条,最后托马斯只好把那些球队贱卖给了朋友。
2000年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在昔日名将拉里·伯德(Larry Bird)的率领下打进总决赛,但不幸败给了湖人队。失败后伯德依照当初的约定飘然而去,托马斯和步行者队的总裁沃尔什(Donnie Walsh)的私交不错,于是毛遂自荐、当上了步行者队的教练。
为了得到托马斯,奈特甚至于不顾众人的反对,将其选为1978年泛美运动会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的国手,虽然莫斯科奥运会由于美国的抵制使托马斯没有参加,但这个18岁的国手仍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伯德治理三年,步行者队已经有了不错的制度,球员也有了不错的比赛态度,但托马斯一上任就把前朝的一切完全改变了。凡是被伯德倚为上将的球员都遭到了罢黜,伯德认为没有真材实料的二三线球员都成了主力。其实托马斯的意图是想把活塞队那套“Bad Boy”的打法移植到步行者队来,但他忽略了步行者队和活塞队的传统完全不一样,移植是根本行不通的。
托马斯家的兄弟终究还是陆续加入帮派惹事生非,有的被抓到警察局里去蹲铁窗,有的打架闹事。小托马斯对这些事情印象深刻,他暗自发誓将来一定要作刑事律师,帮助黑人争取人权。
托马斯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吗?当然不是,他的目的就是“萧规曹不随”。因为托马斯本来就看不起伯德,他曾经和罗德曼一唱一和地批评过伯德:“人人都说伯德的球技了得,其实不过因为他是白人而已。”这句话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NBA球员大多数都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之辈。尤其是牵涉到肤色、人种和球技,那肯定是要锱铢必较的。所以伯德和托马斯之间就有了一道永远解不开的梁子,仇人规划过的球队,不管规划得好坏,那都是非改不可的。
2000-2003三个赛季,托马斯执教的战绩虽然不出色,但也不太离谱,可是比起伯德就差了些,于是步行者队的高层就又想重新启用伯德。2003年夏天,他们趁托马斯在波多黎各参观泛美运动会篮球赛时,发动了“政变”,快刀斩乱麻地赋予伯德“篮球事务总裁”的新职位,其目的是路人皆知的——要改换托马斯的“政权”。伯德是不会放过这个报仇的好机会的,新官上任三把火,托马斯首当其冲——被“烧”掉了。NBA其实就是一个政治舞台,人事的任免全在上司的喜好,和能力等等说给大家听的东西是毫无关系的。
2003年12月23日,托马斯被纽约尼克斯队聘为“篮球事务总裁”,这是一个极为崇高,而且权力极为重大的职位。尼克斯队虽然是NBA的创办球队之一,但也是组织极为混乱的球队。它是属于麦迪逊花园广场运动公司旗下的机构之一,有权插手管事的大爷少说也有二三十人,但能负其责的,却一个也没有。有功大家抢,有过大家推,争功诿过的滑稽剧每天都在上演。出主意的人一大堆,反对的人一大把;球队上上下下有头衔的人可以排成排,但等到有事了却连一个抗事的肩膀都没有;教练的地位往往连球队擦地板的球童都不如。所以但凡有一口饭吃的人,是不敢到纽约来趟这池混水的。托马斯山穷水尽,明知不是好走的路,却也只好硬着头皮直闯威虎山。
尼克斯队连年战绩难堪的根本原因是坐领高薪却因伤免战的球员比在场上拼搏的球员还多,而且已经冒过头的球员薪金总额,再也匀不出多余的银子另召新人了,因此托马斯就算是巧妇也做不出无米之炊。
在如此的困境下,在这不得已的窘境下,托马斯只好寅吃卯粮——送出未来的选秀权。而后他又花大把美金买断若干沉重的合同,教练也是一个一个地换。但是有一个连三岁小孩也知道的道理,那就是:一个缺兵少将的阵容,就是请来耶稣基督、佛祖、穆罕默德来当教练也无济于事。
2006年6月22日尼克斯队把成绩不佳的教练拉里·布朗(Larry Brown)送走,当时的当权派杜兰(James Dolan,MSG公司总裁)下令让托马斯自兼教练,为期一个赛季,若仍不能达到进入季后赛的目的,托马斯就卷铺盖走人。这是一张让托马斯表面上风光实际上很烦恼的聘书,他已经被逼入死角,没有退路了。
被逼入死胡同的托马斯终于设计了一着险棋:2006年12月26日,他们主场迎战丹佛掘金队,两队都势在必得。比赛中,尼克斯队的球员都像变了个人似的,防守时处处紧逼,对人不对球。那架势分明不是在打球,而是在打架。掘金队球员也不是省油的灯,但身在客场,总不能太喧宾夺主。托马斯作为教练,似乎应该让自己的球员克制一下,但相反的是,他却在吆喝球员狠狠地干,尼克斯的队员也就毫不客气地大肆故意犯规。最后掘金队自然输了球,但他们咽不下恶口气,于是告到NBA总部,总部也煞有介事的开会审核了一番,但结果却只是对托马斯不痛不痒地警告了事。很显然,这是总部明显偏袒尼克斯队的又一典型,这一次偏袒事件的受惠者事实上是托马斯。
这次事件后,尼克斯队的士气似乎受到鼓舞,从9胜17败打到12月30日是27败,其中还打败犹他爵士队(1次加时),黄蜂队(3次加时),活塞队(3次加时),两次打败湖人队。全纽约市为之疯狂,认为托马斯果然是救世主,舆论也大肆捧抬,请尼克斯队收回一赛季后视成绩看托马斯命运的成命,以兹鼓励云云。这期间托马斯必然也对杜兰下足了工夫。尼克斯队鉴于舆论和球迷的态度,于是在2007年3月12日和托马斯重新签订了一份延长合同。这距离杜兰下聘书的时间只有9个月。有人说NBA令出如山,主事者一言既出就驷马难追,其实是错误的,“Never say Never”才是至理名言。
托马斯的宝座是不是已经坚如磐石了呢?未必,因为他还在为一个桃色风波而奋斗着。早在2006年1月24日,托马斯和MSG,被已辞职的前任MSG公司行销主任桑德斯(Anucha Browne Sanders)控告,控告的项目有三:第一是托马斯利用职务之便对桑德斯进行言语猥亵,并且进而强制发生性关系;第二,托马斯纵容属下球员马布里,利用权势对桑德斯领导的实习职员强制发生性关系;第三,托马斯唆使尼克斯队的拉拉队队员波普(Petra Pope)在2004年对新泽西网队比赛前进行色诱。这三项马布里已经当庭供认不讳,但却说是两相情愿。其实对于纽约人来说,托马斯的私生活如何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但他做出种种昏聩的交易就让人忍无可忍了。
奇怪的是,纽约老板杜兰似乎特别信任托马斯,任由他在自己的球队“胡作非为”。直到2007-08赛季结束,托马斯终于等来了至少迟到三年的“开除令”,结束了自己失败的管理和执教生涯。
托马斯的人生充满矛盾,他是最好的球员,却不懂得如何作为管理层打造一支成功的球队。他是球场上知名的“坏小子”,为了胜利可以使用各种卑劣的手段,球场下却是行善无数的慈善家。他的人生没有人可以真正解读,这也许就是天才人格中的矛盾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