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越南的遏制政策

2017-04-27 13:50陈明珠
智富时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越南战争演变

陈明珠

【摘 要】随着冷战的逐渐加剧,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争夺,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美国在世界各地寻求建立防苏壁垒;在印度支那出于意识形态、政治权势和全球战略的考量,美国在东南亚通过建立同盟体系、军事力量的存在,以及经济和军事援助,配合其遏制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的行动;美国在越南的这场冲突来自于其印度支那遏制论的决定,印度支那是位于东南亚的法国殖民地,由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组成,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人征服和占领。

【关键词】遏制政策;演变;越南战争

一、历史背景

直到近代,越南在西方一直以其汉语名称“安南”为人所知,意思是平靖南方,而且事实上,自公元前三世纪以来,中国“平靖”南方的努力始终是中越关系的一个突出的主题。尽管到十世纪越南摆脱了中国的长达千年的直接控制,然而越南之后一直是中国的朝贡国,直到十九世纪末期,越南与相邻的柬埔寨、老挝沦为法国人的统治之下,它们才合并为一个行政区,称之为印度支那。二战期间,从1938年开始日本在中国逐渐陷入总体战的困境,使它用于战争的资源日益枯竭,随着欧洲大战的打响,欧洲列强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力量全部集中于本土,把它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暂时“丢弃”,这就给日本人执行其南进政策掠夺东南亚丰富的战略物资提供了绝好的时机,越南即使重要的战略资源橡胶、粮食等资源的产地,也是美英盟国援助中国的重要通道i。因此,取得对越南的控制是其南进政策的重要一步。随着到战争的后期,日本的行政资源消耗殆尽,日本人让法国人负责印度支那的行政管理。1945年3月9日,法国从德国的通知下解放出来,日本突然终结了法国行政当局,把越南的名义上交给了前越南阮朝皇帝保大之下的一个傀儡政权。与此同时越南本地人领导独立运动,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越南独立同盟一直活跃在中越边界附近的山区,8月19日,日本投降四天,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依靠本地人的广泛支持,取得了对越南的河内控制。之后很快西贡、顺化陆续被这个组织控制,到1945年9月2日它宣告越南独立于法国,也正是此时,当中国人和英国人开进印度支那接受日本人投降时发现胡志明政权已经在这了。

二、遏制理论出台的因素

第一,美国对越政策的转变,美国长期以来倡导威尔逊总统的“民族自决”原则,它来自于威尔逊的民主理念。特别是在二战期间,为了支持越南人民的反抗共同的敌人—日本法西斯,美国对越南独立的意愿给予了支持。事实上,胡志明,这位越南抵抗运动的领袖,在日本投降前夜曾经被美国招募为代理人。战争结束时,法国人决定以武力重返印度支那,决心继续他们在这里的统治。美国此时不得不在反帝国主义传统与大国政治需要之间做出选择,法国作为美国战后世界新秩序设想中的大国,自然更能得到美国的青睐,美国转而支持法国重返东南亚。

第二,意识形态的对立是促使美国在越南采取遏制理论的决定性因素,越南与美国相距遥远,两地的商业联系微不足道,资源丰富却却并不会引起美国的极大兴趣,因为它的这些资源可以从它处大量获得ii。冷战开始后,随着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东亚形势日益紧张,越南共产主义的火苗在共产中国的支持下越来越大,这使得标榜民主和平的美国人更加敌视越南的胡志明,如同民主自由的威尔逊敌视专制嗜战的德国军国主义一样,威尔逊总统曾经将美国参加一战决定性的归结于意识形态的因素,威尔逊坚持民主政府才是实施对外和平政策的,追求民主和平是历史的必然,美国受命致力于把这一原则落实,当英国、法国,还有经过二月革命后建立民主政体的俄国无力打败军国主义的专制德国时,美国就应该出来干预,确保民主国家不被吞噬。二战后随着乔治凯南遏制思想取得美国高层的认同,美国转变对苏政策,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拉拢同盟,遏制共产主义,在印度支那的遏制理论来自于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越南被共产主义统治,整个印度支那会步其后尘。而作为进入南亚和西太平洋的战略要地,越南被赋予了整个东南亚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对越南的共产主义加以遏制。随着法国败下阵来,美国人开始卷入越南这场冲突中来。

三、1954—1960年,南北越处于相对的和平阶段

1954年7月,日内瓦协议关于越南问题的决议:协定双方是越盟和法国人。这个协议规定越南共和国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分界线定位17度线,在那里建立一个非军事区。越南南北两部分将在由加拿大、印度和波兰的代表組成的国际检察委员会监督下,在1956年7月举行普选,实现统一。然而,由于越盟自二战期间领导独立运动以来在越南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这场全越南的普选必然会导致越盟接管南方,此时越南国拒绝加入到日内瓦协议,理由是谈判和签署日内瓦协议的是法国人,而非越南国的代表。杜勒斯全然支持吴庭艳政府的决定。

法国人的撤离和美国西贡军事使团的到来:随着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法国人逐渐撤出越南,到1956年4月完成,艾森豪威尔早在日内瓦会议进行时就开始加强南越政府,向南越派遣军事使团,保证援助南越政府,增强南越的军事能力,准备应对北越的军事行动。此时的南北越双方为了加强各自政权的能力,相互处于比较和平共处的状态。北越没有立刻去利用军事力量迫使南越接受日内瓦协议出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国内的困难,第二是惧怕美国干涉。1954年越南效法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没收了大量“地主”的土地,导致北越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引发了农民骚动,接下来两年里饥荒、经济混乱和政府清洗受害者,一直困扰着北越;国外莫斯科和北京警告胡志明不要莽撞,以防美国招来干涉的借口,如果他的政策导致美国卷入进来的话,他将无法得到中国或苏联的支持。南越的吴庭艳不断镇压反对派,给占少数天主教以优待,导致佛教徒的不满,迫使保大皇帝下台,安排亲信把持政府关键部门。

四、1961—1968年肯尼迪升级和约翰逊军事干涉

1960年12月20年,由北越支持的南方共产党人成立了“民族解放阵线”(民阵)。民阵的口号是,推翻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吴庭艳,致力于组建一个国家解放和重新统一的民族民主联合政府,还向广大农民承诺进行广泛的社会经济改革,相比之下,吴庭艳政府专制独裁,打击异己、压制自由,与广大下层人民不断对立,这使得民阵在南方获得了迅速的成长,两年之内取得了对南越很大一部分农村的控制。1962年,吴庭艳发动了针对越共的“战略村”计划,把全部农民迁入到围闭场所,防止他们遭到越共渗透和提供食物和蔽所。这反而加剧了农民投奔越共。与此同时随着南方游击队越来越厉害,美国人对付游击队的“蓝色贝雷帽”也亲自上阵了,但是这只会使得越南民族主义者更加反感,南越游击队也不可能被消灭,反而规模越来越大。1963年11月1日,在美国的纵容下,臭名昭著吴庭艳政府被杨文明将军推翻,新成立的政府并没有像肯尼迪所期望的那样开明,依旧是拙劣不堪。三周后肯尼迪遇刺,继任者约翰逊同样决心阻止南越落入共产主义,不久他便开始更大规模的军事干涉。1964年东京湾事件后,美国不断向南越增派作战部队。到1969年超过了50万。此时北越谋划着从政治上、心理上打垮美国人的战斗意志的一场战斗—“春节攻势”,这场战役从军事上是失败了,但是政治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反战开始成为美国国内舆论的主流,约翰逊不得不着手使战争降级并开始与北越谈判iii。

五、1969—1973年尼克松“越南化”计划

尼克松“越南化”计划主要是:美国部队逐渐撤出越南,把打仗责任转移给南越部队。这项政策使得南越军队迅速扩大,加上美国人的大量援助,南越军队似乎可以无需美国的战斗支持了。在此后边打边谈,春节攻势造成失败的后果和尼克松“越南化”计划的部分成功,使得北越在南方处于困难的境地。为了打破僵局,扭转危机,北越发动了“复活节攻势”,但却失败了,尼克松对此做出了剧烈反应,恢复对北越的轰炸,并且在越南北方所有海港外布雷。北越不得不同意与南越和谈,放弃实现组建联合政府的要求。关于越南战争结束的巴黎和平协定在1973年1月正式签署。至此美军开始从越南南方撤走所有的军队,越南劳动党的武装力量得以在南越地区维持,美国最多时出动达54万军队,耗费4000多亿美元的干涉战争以失败告终;1975年经过一些列美国没有加以干涉的战役之后,越南南方获得解放,阮文绍政权彻底垮台,南北越南统一。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胡志明和他的追随者们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这体现了越南突出的民族国家统一意识,统一的阻力越大,越南的民族意识越强大。

注释:

i 米尔顿·奥斯本著,郭继光译:《东南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31页。

ii 孔华润主编,王琛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369页。

iii 时殷弘主编:《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参考文献】

[1]时殷弘著.现当代国际关系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译.大国的兴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

[3] [美]诺曼·里奇著.时殷弘译.大国外交: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 [美]孔华润著.王琛译.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苏联强权时期的美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5]袁文靖著.越南战争史.[M].台北:国际现势周刊社,1987

[6] [美]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越南战争演变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
中美会谈与越美和谈——兼论越南战争期间的中美越三角关系(1971—1972)
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及影响
略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败因
越南战争后美国陆军的训练改革
越南战争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上将
基辛格的外交哲学与越南战争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