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颖
(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双辽 136400)
关于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
韩 颖
(吉林省双辽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双辽 136400)
目的 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在血糖控制方面,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情况、餐后两小时血糖情况控制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使用剂量,临床效果显著。
糖尿病;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照研究
糖尿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该疾病的致病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基因等[1]。患者患上糖尿病之后,其胰岛素抵抗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胰岛功能也会相应减弱,促使糖、脂肪以及蛋白质代谢紊乱[2]。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抑制,则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0例糖尿病患者来源于2015年5月~2016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以1:1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50例,其中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21±9.26)岁。对照组:5 0例,其中男3 8例,女1 2例,平均年龄(58.05±9.12)岁。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排除标准:不愿参与研究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严重心脑病变者;存在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者。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饮食控制以及运动治疗,均停止服用其它降糖药物。研究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皮下注射诺和灵R, 取胰岛总量的50-60%当做基本用药量,将剩下40%—50%的药量在患者每天三餐前给予其泵入。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使用剂量。(2)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数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查之后,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s)进行表示。
2.1 两组血糖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其次,对照组中有15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30%,研究组中只有5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0%。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对比(±s)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使用剂量对比(±s)
组别 胰岛素使用剂量(U) 血糖控制时间(d)研究组(n=50) 38.35±12.78 4.22±1.32对照组(n=50) 58.49±18.02 12.06±1.98
2.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采用不同方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对比(±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h血糖(mmol/L)研究组(n=50) 5.2±1.0 8.2±1.8对照组(n=50) 6.8±1.0 11.0±2.2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会采用胰岛素来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控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胰岛素给药方法。胰岛素皮下注射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但是因为其会以较快的速度进行代谢,所以治疗效果极不稳定[3]。在胰岛素泵这一给药方式下,首先将一半的基础胰岛素量注入,然后再在患者每天三餐前注入剩余胰岛素量。这种给药方式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对患者血糖稳定进行维持,并且胰岛素使用量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按照分批并且持续供给的方式,不仅能够将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降低,而且能够将胰岛素量显著减少。在餐前给予患者补充胰岛素,能够对其餐后血糖升高进行有效预防,并且不会引发机体抵触,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胰岛素使用剂量均优于对照组,在血糖控制方面;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情况、餐后两小时血糖情况控制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胰岛素使用剂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谢 丽,塔依尔江·吐尔逊.两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31):6511-6512.
[2] 金圣仁.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效果差异[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76-77.
[3] 马淑华.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2):25.
本文编辑:李 豆
R587.1
B
ISSN.2095-8242.2017.05.9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