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
【摘 要】本文以甘肃省永登县通远乡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西北地区具有鲜明阶段性特征的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了分析,针对人口结构、宅基地、村民参与、农村精神文化缺失等一系列现象,以及空心化问题对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研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关键词】空心化;农村;通远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农民已经没有办法仅仅通过种植和养殖应付日常的开支,另一方面,农村的发展已经不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岗位。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跨地区转移,出现人口结构极不合理、部分宅基地闲置或被废弃的现象,这对农村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尤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制约。本文以永登县通远乡为例,对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农村空心化现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治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一、西北农村空心化现象
(一)农村空心化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我国普遍存在大量农民工转移到城市打工就业的现象。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6万人,本地农民工8889万人。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4.37%,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长3.47%;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3.91%,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长2.31%;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2.43%,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长1.71%;2014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长1.30%;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增长0.40%【1】。
(二)通远乡空心化现象
通远乡地处永登县城西部,是全县欠发达、贫困指数较高的乡镇之一。近年来,无论从直观观察还是实地调研,都显示存在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具体表现形式有:
1.人口结构的空心化
人口结构空心化是指随着有劳动力的男性青年人外出打工,造成农村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产生的人口结构不平衡现象。居住在通远乡的居民普遍是留守的老人与少部分的儿童和妇女,他们都是因为身体原因或没有劳动力而选择或被选择留守。据统计,通远乡只有18%的村民在本村工作,整个通远乡形成一种人口结构不平衡的空心化现象。
2.宅基地的空心化
宅基地空心化是指随着村民向城镇转移,导致原本住宅大量空置或者半空置的现象。这造成通远乡人口少,住宅多,土地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被白白浪费。据统计,在通远乡就土地由谁来耕种有着不同的观点,40%的村民会选择由老年人去耕种,青壮年外出打工,这样能够达到最大效益;18%的村民会选择承包给别人耕种,能保证自己有收入来源。总的来说,空心化现象给农村宅基地带来严重的浪费,土地资源得不到有利的开发利用,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3.村民参与的空心化
村民参与空心化是指随着人口向城镇转移,造成的村民无法参与到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决策当中、农村管理层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调查发现,通远乡64%的村民长期居住在城镇,这给政治管理与参与带来了影响。村民自治组织难以通过自身规定的权力开展工作,因为人口数量少且普遍是老年人、儿童以及妇女,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本进行工作,影响工作效率和办事成效。同时,农村权力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为家族组织参与农村事务提供方便,而村民得不到有效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村民参与少也导致了乡、村干部的内部循环不畅通。[2]农村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壮年都选择转移城镇,而农村的自治组织得不到新鲜血液的加入,管理层呈现老年化迹象,城镇中的人才更不想在农村发展,从而出现农村政治组织队伍青黄不接。
4.社会服务的空心化
社会服务空心化是指随着人口向城镇转移,造成的村民权利无法保障,许多社会服务都流于形式的现象。大量的村民外出打工就业,精力不在农村政治事务和自身权利的保障上,而留守的老人妇女因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对自身权利义务的理解和争取上都没有决策性和代表性。另外,由于村民居住比较分散,没有很好的相互联系的方式,信息渠道不畅通,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也无法得到保障。
二、西北农村空心化危害
(一)对农村自身的危害
1.对农村政治建设的影响
空心化使农村出现政治权力过于集中以及村民得不到有效表达的问题,致使农村内部自治虚置,农村管理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农民失去了最基本的政治权力,想法得不到真实表达,从而影响政治建设。
2.对农村社会建设的影响
通远乡在农村社会建设方面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道路仍处于砂石路和乡间小路,还有大量房屋是土坯房,体育娱乐设施少之又少,大部分村民对这些物资建设也不敏感,很多都是形同虚设。养老问题也是农村空心化现象影响中比较突出的,大批年轻村民外出,造成年龄大的老人居住在村中,其健康和生活都得不到保障。
3.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影响
通远乡大部分村民都转移到城镇生活和工作,致使传统文化得不到发展,本土文化和特色文化得不到传承。特别是历史文化,在现代慢慢出现了断层,很多农村青年并不清楚通远乡或者永登县的来源以及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很多传统文化的工作找不到农村青年继承,使得经营此类工作的人仍然是上了年纪的留守村民。按照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假以时日,通远乡的本土文化和文化产业就会慢慢的丢失,损失往往是自己本村的未来发展利益。
4.对农村生态建设的影响
由于人口外流,村民在村内环境保护方面缺乏支持,环境卫生表现出脏、乱、差的状况,糟糕的居住环境使村民的身心健康都受到威胁。同时,村民长时间外出,农村中的房屋年久失修,使居住环境较差和简陋。村中的公共设施得不到有效保养和使用。
(二)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阻滞农业发展
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导致农村耕地人口急剧下降,农业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农作物将大量减少,大量的耕地因无人运作而遭荒废,城市的粮食供给主要还是通过农村耕种的农作物,粮食安全受到威胁。通远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有比较宽阔的土地进行耕种,但这几年,耕种的村民主要是妇女、老人,耕作劳动力低,而且耕种农作物种类比较单一,销售市场比较窄,农业发展跟不上需求。
2.对农村经济建設的影响
农民一开始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离开农村到城镇里打工赚钱,大量农民外出打工,缺乏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使得农村的经济难以开发,村里的经济水平不断下降,当经济水平跟不上生活水平的时候,将有更多生活水平低的村民到城镇中就业,这样造成农村经济的恶性循环,导致农村经济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经济建设得不到发展,会造成农村各方面的收入锐减,让农村各项社会服务等基础设施等不到保障,对农村影响甚大。
三、西北农村空心化原因分析
目前,对农村空心化这一概念存在不同的解释,大多主要从现象层面、形成原因和量化角度展开,这几种方法都是通过特定方面对农村空心化现象进行解释。但在当今社会,信息科技发达,产生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原因也很复杂。
(一)农村空心化的内部因素
1.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
农村村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逐步向城镇迁移,是农村空心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村空心化最直观的表现是人口结构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在通远乡几乎看不到青壮年的身影,入户调查也发现,有劳动力的村民几乎都外出打工,常年不在村里。人力资源上的不足,又导致通远乡开发与发展缓慢。
2.农民不愿放弃自己的宅基地
农民一方面想向城市转移,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觉得保留着自身在农村拥有的宅基地才能保证自己宗族的根基,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不能全部放下,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城镇安心发展。这种想法在村民中普遍存在,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村民不愿放弃自己农村的资产,而到城镇发展,从而导致了土地的荒废与村落的空心。同时,由于早期国家不断鼓励农村农民向城镇聚集,为了保证农民安心入城,采取了保留农村土地的规定,致使农村出现大量滞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3]
3.公共资源建设比较落后
通远乡大部分道路都是乡村小道,而且是简单的水泥路,甚至是沙石路,严重阻碍日常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交通不方便,造成村内经济来源主要靠个体经营和耕种,就业机会不多,劳动力价格差,村民要离乡背井外出工作。除此之外,教育资源的下降也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远乡虽然还保留着小学,但是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在校生源少,大部分村民为了儿女的教育而外迁城镇。再次,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的公共服务比较差,满足不了基本的医疗服务。
(二)农村空心化的外部因素
1.城市化发展的推动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城镇不断开发和挖掘自己的潜力,大力发展经济,快速的发展使得劳动力缺口不断加大。在人工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村村民更加偏向往城镇发展,从而带动了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外迁到城镇打工和定居。
2.土地法律制度不完善
在实际房屋流转过程中,房屋的交易与土地的交易往往同时进行,这就使得人们认为土地也是一种私有财产。[4]在这种情况影响和村民传统思想支配下,村民选择大量抢占农村宅基地,在不断继承和新建的情况中,旧屋往往得以保留,农村房屋较多,却没有村民居住,这样出现土地浪费,村容恶劣,房屋布局杂乱无章。
四、西北农村空心化治理对策
西北农村空心化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避免,如何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与降低空心化中找到平衡,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的协调发展是西北农村空心化治理的目标和方向。
(一)提高农民素质
1.重视教育培训
发展教育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最有效、最根本的方式,教育资源的提高能改善一些留守儿童家庭不得不去城市求学的现状,更是增强农村竞争力,挖掘农村发展潜力,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农村的主要生产力是农业,所以培养新型的农民,能够帮助农业提升耕种水平,提高产量,从而帮助农民致富脱贫。
2.加强文化建设
村民离开土生土长的农村,去城镇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城乡发展差距大,对具有劳动力的青壮年没有吸引力,而适当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建设,大力打击不良现象,形成一个乐观,可持续的良好环境,使农民乐于回乡发展是改善空心化现象的有力举措。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通远乡各村村委的工作人员普遍是上了年纪的村民,他们有些只是上过高中的村民,凭着自己的经验来管理这个村庄。在访谈村委工作人员时,他们都反映希望有大学村官进驻村委,帮助他们管理和开发村庄,给村委带来活力。所以,更好地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在结合各地区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村官制度,吸引大学生到村里,给村庄带来新生机是改善农村管理滞后的有效措施。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在保证农村宅基地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正常发展下,还要着力建立和完善村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大量外流村民的影响下,留守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需要得到保障。只有加大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才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村民在基本生活、养老、医疗等方面享受到基本的权利。
(三)加大扶持力度
1.加强信息互通
村委应该对外流且保留村里户籍的村民加强沟通联系,反映目前村庄发展情况,同时了解外出务工村民的生活情况,建立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机制,为村委和村民保持信息的互通,有利于吸引村民回流。
2.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为农村发展吸引商机,才能开发农村发展能力。拥有一条高质量的道路,能够吸引大量资金的流入,这是发展最基础的道理,所以在保证农村村民回流的情况下,还要开发农村发展经济,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维持村民回流后的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3.完善配套设施
完善通远乡的相关配套设施,改善农村社区服务,保护生态环境,才有充足的资本来发展自身的优势。当通远乡的发展逐步跟上附近城镇发展,社区服务完善,卫生环境良好,配套设施完备,城乡的差距缩小,90%村民愿意回流到自己的家乡发展,这样才能解决目前西北地区普遍存在的严重的农村空心化问题。
(四)加强科学管理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要加强村民参与到政治中的意识,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扩大村民农村基层民主,让农村信息透明化;充分发挥农村自治组织的作用,村内事务应实行一事一议,保证村民的参与权,激发村民的积极性,让其感受到当家做主的权利,从而积极发挥作用。
2.推动农村组织的发展
大力发展和培养适合农村开展的活动组织,鼓励农村社区组织的建立,丰富村民正常生活的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协助村委开展各类事务和活动,从而提升工作绩效。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
[2]周春霞.农村空心化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南方农村.2012,3:70.
[3]张春娟.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哲学视界,2004,(4):86.
[4]李敏.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现实境遇及对策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