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分院,湖北孝感,432000)
摘 要:将中式英语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一方面对于引导汉语学者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准确把握文化差异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改善当前中式英语受到“热捧”带来的汉字文化传统的丧失,保护中国传统汉字文化免受霸权文化侵蚀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外汉语教学中引入中式英语。
关键词:中式英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界定由来已久,李文中(1993)明确指出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间质的区别,认为与促进文化发展、得到普遍认可的中国英语不同的是,“中式英语是一种畸形语言现象,阻碍了对外交际和文化交流”。
因此,中式英语背后隐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模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更不用说探讨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试从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中式英语出发,探索它们是如何帮助汉语学习者们迅速了解汉语文化,真正做到将最佳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语言文化一体化教学”(张德鑫,2001)的理论构想付诸实践。
二、中式英语引入对汉语习得的积极作用
中式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来看,中式英语所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汉语语言学习具有关键性作用;二是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在英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个处于过渡阶段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中介语,而中式英语若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带来“僵化”。如此,中式英语对于汉语习得具有积极作用。
1.中式英语助汉语学习者快上道
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Kachru(1992)曾提出了三个同心圆理论,该理论将世界英语划分为内圈英语、外圈英语和扩大圈英语。伴随着英语语言標准的“多元化”发展,中国英语作为一种新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可被划分到扩展圈英语中。
Kachru还指出,“虽然内圈国家英语提供了一般性的准则,但英语作为各国的第二语言已经成为惯常行为,有必要而且也已经正在形成各国自己的标准”。按照我国规定,公共服务信息应根据信息内容和意图意译,尽量使用英语国家同类信息的习惯用语,而不能根据中文字面逐字翻译。如此看来,中式英语似无处遁形,与中国英语乃至世界英语绝缘。
但现实生活中诸如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no money no talk(没钱免谈),don train(动车),we two who and who(我俩谁跟谁),bu zhe teng(不折腾)等扎根于汉语语法、甚至包含了汉语拼音的时下热门中式英语,虽然不符合英语规范,却都生动不已,颇受好奇的外国友人的青睐。这些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间出现了交叉,渗透到扩大圈英语之中。
如此,中式英语以中国人自身娱乐为目的,反倒以盗铃不及掩耳之势“混迹”于主流英语国家的日常用语之中。
2.中式英语敦促汉语学习者准确把握中华传统语言文化
中式英语虽然不符合规范英语准则,但这些所谓的错误却能反映出中国人的思维以及中国文化。以提示语“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衍生来的go to work happily, come back safely为例,它摒弃了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简洁直观的“Good luck!”,反而“去简从繁”,是典型的中式英语。此译法保留了中文中的对偶句式,听起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如此,通过中式英语,可帮助汉语学习者们了解汉语句式和修辞,进而向中国人的思维靠拢。
另外,dama(大妈)、tuhao(土豪)、guanggun(光棍)、chengguan(城管)等中式英语词汇近年来在国内外大热,甚至为许多新闻媒体巨头争相报道,这些中式英语词汇有助于帮助汉语学习者迅速了解当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于此,本文认为,中式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树立正确的中式英语观,摆脱母语“负迁移”作用
在ChinaDaily.com.cn中输入关键词Chinglish,众多的搜索结果显示出近年来相关话题的热度持续居高不下,如Forum trends: I love Chinglish! (ChinaDaily, 2014-6-20) 明确指出中式英语受到了外国人的热烈追捧。但看看其中一些被列举出来的中式英语,如Wash after relief(便后请冲洗)令人啼笑皆非;而Shiting sunset被外国友人当作方便之地的命运更是在所难免的。
总结而言,“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中式英语里各种词法句法错误严重阻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向汉语学习者输入正确的语言文化价值观显得迫在眉睫。且一旦树立起正确的中式英语观,就必须立即采用错误分析纠正中式英语,推广正确的中国文字文化形象。
但当然,由于“中式英语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且“其同一类型的错误分布范围并不广泛,甚至不能说具有代表性”(李文中),真正系统地总结中式英语里全部类型的错误绝无可能,典型性中式英语的列举更具有可行性。
三、结论
中式英语虽然是不规范的英语现象,但未尝不可以利用其本身所包含的中西方语言文化交叉融合的优势来辅助对外汉语教学,从文化、心理、语言习得习惯上帮助汉语学习者快、准、狠地掌握汉语。与此同时,中式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产物,仅仅在国内进行规范化处理是不够的,还应当在跨文化交际的国际舞台上予以改善,借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平台,还能对中式英语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避免其受到盲目追捧,阻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BBS.chinadaily.com. Forum trends: I love Chinglish![N]. ChinaDaily, 2014-6-20.
[2]Kachru, B.B. The Other Tongue: English across Cultures[M]. Urbana, Illinoi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92.
[3]崔永华. 二十年来对外汉语学习热点[J]. 语言文字应用, 2005(1):63-70.
[4]李文中. 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4):18-24.
[5]张德鑫. 润物细无声——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学[J]. 语言文字应用, 2001(1):42-58.
作者简介:王若男(1992-),女,汉,湖北鄂州,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