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浅析

2017-04-27 07:30杨家平段仙涛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化小学数学

杨家平+段仙涛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属于基础教育,其知识也具有"多而简单"的特点,只有借助外在的某种联系,才能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建立体系,才算是真正奠定数学学习基础。而且,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是一种科学的态度,是数学思维和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教学中也是必然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15-02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出发。"《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与"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紧密相关。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以小学数学回归生活为出发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巧用问题教学法,导入生活气息

小学数学课的开始,老师通常会按照教材的顺序,从基础开始教学。这样虽然是公认的教学顺序,但是不具有创新性,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决定了采用问题教学方法,能大大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唤起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在问题中加入生活元素,学生感觉更加熟悉,好奇心更加强烈,更有利于后续的学习。如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今天早上,老师骑车来的时候,发现总共30个停车位,还剩下7个空的,那谁知道今天有多少位老师是骑车过来的?"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熟悉,又能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场景,铺垫加减法的学习。用此问题为例子或者是引子,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想象相同的场景,提出相似的问题等。

2.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

2.1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法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对于数量关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中的"工作效率",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让学生们举行了一次一分钟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的含义了。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再将书中的例题作为练习题让学生解答,降低了难度,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更准确的掌握。

2.2 从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现实出发,一步一步地引出概念。如,对于"面积单位"的教学,先出示大小差别比较明显的两个三角形,让学生在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中懂得"面积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来"。再出示两个等宽不等长的、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懂得"面积大小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来"。然后再出示不等长也不等宽、面积差不多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进行大小比较,使学生深思后懂得"可以画方格,再通过比较方格数的多少来比较大小"。最后出示两个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标准"的结论,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植入生活化教学用语,使数学课堂更幽默

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学生脱去稚嫩和懵懂,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语言理解能力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提升和丰富,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用语,例如儿歌、谚语以及生活用品的俗称等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出乎意料的成功,在教学实例中展示语言教学的魅力。如在学习《位置与方位》单元的教学内容时,第一课时就是让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引入新课,学生顺势而下,努力思考是不是真的如歌中所唱呢?接下来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到校园中去亲自体验东南西北方位,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真正掌握方位的意义。最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在纸上将不同方位的建筑物画下来并且标注好方向,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标准的方位图。学生在教师的儿歌引导下,通过自身实践学到的知识要比教师指着课本学到的知识更加记忆深刻,这也就是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所在。

4.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断探索学习的应用,从而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1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生活中更是处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稳定性,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了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盆底、锅盖等圆心在哪里等等。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加强操作,培养能力。要把小学数学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和引导。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求学生测量并计算操场边的垂柳树的树高。垂柳树很高,多数学生摇头表示想不出测量的办法。少数几个窃窃私语,提出爬上树去量。这虽是个办法,可又无枝可攀,如何上去?老师可取来一根长2米的竹竿,笔直地竖立在操场上。这时阳光灿烂,学生们也发现竹竿的影子,并测量得竹竿影子长1米。老师启发学生思考:从竹竿长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测树高的办法吗?这时学生争先恐后说:"树高也是它影子的2倍!"老师及时补充:"应该在同一时间内。"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测量出树的影长,算出树高。接着又说:"你们能用比例的知识写出一个求树高的公式吗?"学生们自然明白了:竿长:竿影长=树高:树影长;树高:竿长=树影长:竿影长。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也提高了能力。

5.巧用生活笔记,记录数学学习

生活中存在很多的数学智慧,是在小学数学中可能没有提到或是直接涉及的,而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好机会。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自我建立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并将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积极地记录下来,无论是和妈妈逛超市,看妈妈结账时的计算;还是在看动画片时,无意中发现的比较大小;又或者是在公园散步时,看到的小孩子游戏时人数的变化。只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数学就存在于生活处处。而老师在这方面需要做好带头作用,也去积累这些数学现象,并且可以在课堂中展示一二。这些数学现象对老师来说,能够启发教学方法,有更加新鲜而又有趣的教学情境。

大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教育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生活化教学是将数学作為一种生活智慧,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养成多观察、多思考、勤记录、多反思的学习习惯,将数学理念真正落实到生活的细节之处,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国良,探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化[J].黑河教育,2015(2)

[2] 董志,试谈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J].教育,2016(28)

[3] 史悦悦,让数学回归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2016(8)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课堂建设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