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玲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曲,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进行了思考并总结性提出了导入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导入;重要性;思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152-01
导入是课堂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环,针对不同学科设计的课堂导入也有所不同,指望通过一个固定的模式复制是绝不可行的。一堂成功的课与成功的导入有着密切的关系,万事开头难,而导入恰恰是课前的铺垫,是开启知识海洋的海岸前线。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本文将对课堂导入进行分析。
1.课堂导入对语文的重要性
1.1 形象的导入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形象性的导入艺术是以形象的方式导入新课时,老师通过多种媒体的语言、动作、表情、色彩、音乐、幻灯、图像、模型等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仅给学生提供赏心悦目的形象,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生动地感知,深刻的理解和牢固的记忆。
1.2 新奇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落空。"一般说来,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
1.3 趣味性的导入可以激發学生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
2.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思考
一堂优质课离不开成功的导入,针对不同学科精心设计相适应的导入是成功的起点。语文导入工作下足功夫,体现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人文性,刺激学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和优势,自主学习探索创新。
2.1 教学语言活泼幽默。如何将设计的导入情景实现,与教学语言有密切的关系。正如前面说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那么教师就要有相应的演技。教师在自我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教学语言,例如诗歌朗诵,说故事等。抑扬顿挫的语调对导入设计的故事情景具有很好的烘托效应。通过锻炼获得感动、情趣、诙谐也可以点燃课堂气氛。幽默课堂、活泼课堂是需要教师用心,更需要自身的不懈努力,要想过导入这一关,教学语言的苦功夫必须要下的。
2.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这一点与课堂教学本身无关,但是作为新课改进程中成长的教师,眼光应该放远,不能只是就课堂而论课堂。课下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一方面是教师深入学生心中,目的是形成影响力,方便组织教学,学生适应习惯教师教学风格,积极情感投入;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兴趣特点与基础能力,这对教师备课有重要支撑作用,使课堂具有针对性,目标明确。如果忽略了学生因素,导入就无从谈起,出现"满堂灌""独角戏"的尴尬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2.3 教姿教态生动形象。一堂好课离不开学生的热情投入,教师的教态不可忽视。这里要指出的是,教态自然,体面与热情奔放不是矛盾的,建议从事教学工作中,以阳光正面的形象激发学生。想让信息技术教学达到既要让学生动手又要让学生动脑,教师就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带动学生积极投入情感,强调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教师本身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
2.4 课堂导入的一些具体方法。课堂导入方法丰富多样,需要教师结合"学情"和"课情"加以具体应用。以下是几点主要的导入方法。
(1)看图导入。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教师在导入时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2)提问导入。教师可对学习内容进行提问,通过设立一个疑点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迅速进入新课。
(3)故事导入。精彩的故事能引人人胜、扣人心弦,令人回味无穷,对学生而言,则更能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倾听欲望,因为喜欢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从儿童时期到少年、青年、老年,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人们沉醉其中、乐在其中。
总之,小学生更爱听故事,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征,运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甚至教师自己根据教材编一些短小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浅析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3]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