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安全管理法制化研究

2017-04-27 20:45张永庆刘世祺王长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法制化治校依法

张永庆+刘世祺+王长杰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

摘 要:本文所探究的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相关法律进行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管理活动,从而使学校安全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并且从提高高校安全管理者与大学生双方的法律素养角度提出措施,最终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努力实现依法治校目标。

关键词:安全管理 法制化

一、绪论

社会主义政治是法治政治,因此,与此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自然要走法治化的路子。学生管理法制化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之一,所以说,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是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法治理念的客观要求。高校进行各项管理事务的基础就是做好学生工作,而学生的安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从本质上讲,依法治校的过程就是高校在法律法规的授权范围内正确处理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个动态过程,在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学生安全管理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学生安全管理法制化成为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应适应我国法制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及有关部门应依据宪法、法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建立健全的高校安全管理法律和规章制度。只有运用法律思维来落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将安全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管理机制,使安全工作不断趋于行为合理化、合法化,以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高校法制化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意义

虽然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规律有所不同,但是人们对于安全稳定的需求是始终不变的。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将学校安全工作立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在社会稳定中的地位也随之提高,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在许多国家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美国学校安全法制化建设,启蒙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为适应形势需要,美国各州相继立法,建立校园警察,后来又制定了《校园安全法》。到21世纪,我国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开始“积极推进依法治校”。这个口号的提出既有其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就其实质而言,根本出发点是教育领域对特别权力关系的根本否定。

依法治校在当前的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任何一个国家,教育管理都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实现一个国家的法制化,离不开教育法制化。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生在维护权益的过程中,不仅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通过维权这一行为,让他们接触到很多法律知识,掌握了合法的维权途径和方式,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有利于构建平安校园。例如,大学生状告母校的典型案件可以说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大学生依法维权的能力,有益于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思维模式,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从而成为建设平安校园的重要保障。

三、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存在问题

1.缺乏法律性的安全管理理念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仅涉及基本的校园治安管理,还包含政治安全、文教安全等等,法律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安全管理者缺乏法律安全管理意识,可能只是针对重要的法律条文进行解读,而关于法律对安全管理的延展性没有深入研究,这无疑成为校园安全的潜在威胁。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典型的刑事案件外,校园安全管理似乎与法律无关。就常见的违规电器使用问题来说,往往它只是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限制,却忽略了这一现象有可能演变为具有法律性事件的可能,增加了不利问题产生的可能性。

2.安全管理工作中法制教育师资力量局限

从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缺乏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保卫干部,导致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能力有限。由于教师自身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把握,因而,他们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对于法律部分的讲解只能停留在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论教育层面,导致对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法制安全教育有待加强。

3.大学生群体缺乏法律意识与实践能力

近些年,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诸多触碰法律红线的现象,这一现象多数是因为大学生不懂法或是知法犯法而走上犯罪道路。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已成为不争的事實,也导致了不少悲剧的发生。由于法制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欠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不能接受必要的基础法律教育。在高度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下,一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法律素养,又无法抵抗社会诱惑,难以做到知法守法,从而身陷囹圄。另外,当今高校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缺乏实践锻炼。大学生学习法律的根本目的是自觉守法和合理用法,而非死记硬背法律条款。法制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更重要的是要告知大学生如何做到遵纪守法。然而,高校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法制实践教学的重视,法制教育实效性低。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尽管通过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到了“知法”,但由于法制实践教育的缺乏,却难以做到“守法”。

四、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应对措施

1.规范学校管理,营造法治校园环境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的生活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有利的环境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法律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法律素质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来建设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完善高校安全管理法律制度,同时重视对已有校园安全相关法律的普及,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法律意识,促进高校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有助于建设和谐平安校园。

2.重视法制教育,树立科学培养观

当前,高校的法制教育还存在着课堂设置不合理、内容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等不足之处,一些大学生法制意识薄弱,知法犯法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应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在加强法制实践教育方面,通过电视、媒体等方式让大学生观看法制宣传警示片;在校园安全电子屏开设法制宣传专栏,以更好地建设校园安全文化;请有关公安警察、法律专业人士走进高校,为学生进行宣讲教育,旨在使学生能够将法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行动上自觉地做到守法,防止一些大学生知行不一、知法犯法的现象发生。

3.法制教育多样化,探索教育新方法

高校需要不断创新法制教育方法。对法制教育内容,通过开展辩论会、小组讨论、实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展开。还可利用当前的先进网络技术,将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与现代传媒方式相结合。将有关法制知识的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多种便捷方式进行宣传,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地了解掌握知识,并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使大学生对法制教育提高认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得到改善。高校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安全工作者在把握当代大学生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妥善措施。

在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化建设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安全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构建平安校园的顺利实现,更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不去触碰道德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致力于建设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张德庆.从法律角度谈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9:41-42.

[2]黄建华.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4.

[3]李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犯罪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4]杨得志.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法制化治校依法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
论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