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

2017-04-27 16:12李生林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简·爱

李生林

摘 要:《简·爱》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塑造一位面对不幸的命运却仍旧积极勇敢与命运抗争并极力追求自由与平等地位的女性而家喻户晓。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独辟蹊径,从女性独有的视角审视一个普通女孩的一生:如何将看似悲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简·爱的坎坷经历,反映被时代忽略的问题——女性问题。宣扬女性应该争取平等、自由的地位并敢于抗争不公的命运,是此书的主要宗旨。

关键词:《简·爱》 反抗性格 追求平等

夏洛蒂·勃朗特在19世纪写作的《简·爱》至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女主人公简·爱身上那种不屈服、敢于抗争、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意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勇敢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与当时的主流创作风格不同,夏洛蒂·勃朗特并没有把主人公定位于名媛或是柔弱的大家闺秀,而是将笔下的人物赋予坎坷的身世和坚强不屈的性格,从而塑造了历经涅的女性新形象,实现了特定环境下不同人物的性格。全书的三十八个章节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形成与变化,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女性反抗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创作背景与作者经历

《简·爱》这部小说的诞生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都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格格不入,而这也恰恰是它能够获得关注、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因为它宣扬了女性应获得自由平等地位的社会正义。19世纪的英国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财富让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扶摇直上,但英国女性的地位却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提升,“从属”仍旧是女性的标签。嫁入豪门或者通过婚姻的方式获得人生财富是女性既定的人生道路,其全部的人生意义不过是当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夏洛蒂·勃朗特在创作之初只敢以男性笔名公开发表,女作家受到不可想象的非议,《简·爱》这部极力宣扬女性反抗与自由的小说就是在这种压抑、保守的社会气氛下完成的。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也历经风浪。她出生于贫困的牧师之家,年幼时母亲就患癌症去世,她在八岁时被父亲送入寄宿学校就读,同去的还有两个姐姐。学校的条件非常恶劣,校规校纪却很严格,夏洛蒂的两个姐姐由于感染疾病被送回家中,不久便病逝。夏洛蒂后来被接回家,但在学校的黑暗生活却让她记忆犹新,这在后来创作的《简·爱》中也有体现。夏洛蒂在父亲的启发下喜欢上了文学,但在追梦的路途中屡受挫折。开始时以做家庭教师为生,后来初涉文学,顶着“文学不是女人该做的事情”的言论压力一直坚持写作,经历多次退稿,终于在1847年发表了长篇小说《简·爱》,从此扬名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

二、《简·爱》故事梗概

简·爱是孤女,从小被寄养在舅父家中,备受歧视和虐待,由于她不屈服于舅母的威胁而被送进了孤儿院。她在孤儿院的生活并没有改善,同时却遭受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在孤儿院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简·爱外出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并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在这里,她遇到了罗切斯特并爱上了他,但他们的爱情阻碍重重,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的秘密后,痛苦之下还是选择保留尊严地离开。寻求新生活的路途遍布艰险,简·爱不愿屈服于没有爱情的婚姻,辗转多次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看到因为火灾致残的罗切斯特而大为震动,二人最終还是因为爱情而结婚,简·爱也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幸福生活。

三、《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

(一)反抗意识形成期:童年寄人篱下的生活

简·爱幼年痛失父母,被寄养在舅舅家中,在舅舅离世后,便受到了舅妈的百般虐待。舅妈对自己的孩子万分宠溺,却将简·爱当作仆人使唤,连家中的佣人都不愿给简·爱一点温暖。当她因为反抗表兄对她的殴打时,被凶残的舅妈关进了黑暗的房子中,即使到现在为止,简·爱仍旧选择忍气吞声,独自承受,想换来舅妈的一点温柔,但事实告诉她,隐忍换不来尊重,因为没有金钱和地位,她就只能寄人篱下。当再次遇到暴力和冷待时,简·爱开始反抗,表明自己对舅妈的厌恶与气愤,尽管这样出人意料的表现让简·爱落到被送进孤儿院的下场,却让她真正去思考那些不公正的待遇和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为争取属于自己的平等与自由而抗争的性格与意识也初步形成。

(二)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发展:劳渥德寄宿学校的生活

摆脱了舅妈的冷待与表兄弟的残暴,来到劳渥德寄宿学校的简·爱已经初步拥有了自己的思考与意识,她本以为这里是值得展开新生活的地方,却发现这里实际上与表面呈现出的样子截然不同。学校宣扬拯救灵魂,却是用惩罚肉体的方式管理学生;冷酷自私的校长像对待奴隶一般对待学校里的师生,孩子们与其说是在接受教育,不如说是体味人间的辛酸与不公。在这样的环境下,简·爱的反抗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她没有因此而堕落,而是用真诚、正义和善良去帮助和她一样受苦受难的朋友,这并不是在顺从于命运,而是换了一种更加成熟而稳重的方式去对抗生活中的黑暗面,并坚信正义终能够占据上风。在这里,谭波尔小姐作为简·爱生命中一个重要的人给了她爱与信任,感受到人间温情的简·爱更有信心去不断反抗暴力,寻求自由与平等。可见,反抗精神是简·爱与生俱来的,并随着世事的磨难而不断发展。

(三)反抗性格的不断成熟:桑菲尔德庄园的生活

简·爱青少年时期坎坷的经历和反抗意识的萌芽都为后文其与罗切斯特的相遇做好了铺垫。来到桑菲尔德庄园的简·爱虽然出身卑微,但却拥有丰富善良的心灵和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这一切吸引了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外表傲慢粗暴,内心完全封闭,作为家族利益的牺牲品,他有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无处可发泄便选择用消极避世来面对,简·爱的出现让他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简·爱关于反抗与追求平等的经典语录也在这一部分出现:“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与美貌,我会使你难于离开我,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充分体现了简·爱的追求自由平等的反抗意识进一步得到升华。之后,她知道无法与罗切斯特结婚后,为了女性的尊严和对爱的保护,她克制了自己对罗切斯特强烈的爱,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这一方面提升了简·爱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昭示着简·爱可以独立地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四)反抗性格的发展巅峰:圣约翰家的生活

简·爱带着伤痛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又变成了身无分文的流浪者,在这时幸得圣约翰兄妹的收留,在他们的帮助下,简·爱渐渐恢复了健康,对于二人的好心帮助,她采取了一个成熟、懂得感恩的女性应该做出的感激与报答,始终用宽厚的心态生活,塑造出了一种别样的女性风采。圣约翰帮助简·爱在乡村谋求了一份教师的工作,简·爱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于工作酬劳也不做更多要求,将遗产与表兄妹分享以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圣约翰将牧师的传道之业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并意识到简·爱是传道士妻子的最佳人选,因此向简·爱求婚,在这时,简·爱身体中由来已久的反抗精神达到顶峰,促使她做出了跟随内心的决定:拒绝了圣约翰。她明白圣约翰不爱她,而她心目中的婚姻要建立在平等相爱的基础上,她不愿牺牲自我成全没有爱情的婚姻,而是选择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

(五)反抗性格的延续与成型:重回桑菲尔德庄园

重回桑菲尔德庄园的简·爱并不是要放弃自我,做罗切斯特的情人,正是因为听到了他发自内心的呼唤以及自己心中的渴望,她才选择重回旧地。简·爱面对的罗切斯特已经不是富有的庄园主人,而是经历火灾幸存下来的残疾人,简·爱没有被现实的困扰所吓倒,而是选择了与罗切斯特完成婚礼。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她要求平等的坚强意志和蔑视传统道德的可贵之处。他们的这种婚姻正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正是这种平等基础之上的爱情使他們终于完美地走到了一起。也正是这最后的大团圆结局最终完成了对简·爱的塑造:简·爱终于凭着自己的反抗与奋斗使自己走上了一条幸福之路。小说到这里想要揭示或是宣扬的思想呼之欲出:愿千万女性勇敢挣脱束缚自己的牢笼,女性的自由、平等、反抗精神是最宝贵的思想财富,能够决定一生的道路。

四、结语

从表面上看,《简·爱》这篇小说的全部内容似乎是围绕着女主人公简·爱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展开的,与其他爱情小说无异,而其更深层次的意义远非如此,文章以简·爱的成长身世开篇,细致描写了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是如何对一个不受重视的普通女孩产生影响的,又如何塑造了她的性格、意志、思想和情感,可以说,这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简·爱身上散发着光芒的坚定、勇敢、抗争行为、自由意识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展示了作者对于女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对19世纪西方女性觉醒意识的形成意义重大。《简·爱》的魅力永远都在。

参考文献:

[1] 孙为.为独立人格的冲突——关于简·爱[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1).

[2] 许菁.“浅析简·爱的双重性格”[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3] 杨静远.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主题[J].文学评论,1980(5).

猜你喜欢
简·爱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从自我认同角度对比《简·爱》和《呼啸山庄》中的女权意识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看《简·爱》
《简·爱》练习
略述《简·爱》中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