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分析

2017-04-27 16:03张接元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新媒体

张接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在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会受到新媒体社会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新媒体下的小学品德教育,对当前小学品德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小学品德教育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给小学品德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品德;社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16-02

1.新媒体对小学品德课的影响

1.1 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小学生除了正常上课以外,很多时间都用来玩电脑、智能手机、IPAID等。有的孩子到餐馆吃饭,第一件事不是选择吃什么,而是问有无线网络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过度依赖互联网会影响和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随着网络的出现,新闻上总是会提到网瘾少年,由此可见可以适当的使用网络,但是长时间就容易上瘾。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小学生上网多是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假如小学生长时间痴迷于网络游戏或者网络聊天等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控,就会严重危害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对网络过度依赖,会让学生分不清什么是现实社会,什么是网络虚拟,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到网络世界中去发泄逃避现实。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性格的发展,会变得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小学生和成年人不一样,没有良好的自控力,在网络中花费过多的精力会让他们烦躁,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1.2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不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会削弱小学生的道德意识。新媒体具有承载海量信息、碎片化信息传播、虚拟化信息传播环境等特征,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小学生容易长时间沉迷在网络世界中。互联网能夠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等特点,信息内容虽然丰富,但是鱼龙混杂,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小学生容易陷入其中,新媒体的隐蔽性容易削弱小学生的思想品德,不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相关的调查可知,有一部分小学生在网络上会出现说脏话、对骂等不文明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小学生在网络上炫富、发表一些不真实的言论、甚至是看一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暴力血腥的电影或小说。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之下,很多小学生会到网络中发泄自己的情绪,在生活中小学生会有教师与家长双管齐下不能做一些事情,但是可以在网络中做一些放纵自己的行为,这样其实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严重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容易把不良的品质从虚拟世界带入到现实生活中。

1.3 不能够正确利用网络。小学生上网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一些网站的功能和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有很多小学生使用的网站都是具有综合性的商业网站,一般经常使用百度搜索、小游戏网站、视频网站等。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站是百度,然后是hao123,而这些网站的内容只有一小部分是关于少年的。网站中会有专门给小学生设计的内容,比如少儿在线、少年宫、少年英才网等,但因为功能和内容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被忽略了。小学生上网多是使用一些他们比较熟悉的,一般是游戏类和故事类的内容,对于一些网络课程的使用程度不高。这也就说明,小学生在上网时不能够正确的使用网络。

1.4 教师与家长的监管,抑制学生个性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小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都会在家长或者教师的监管下使用,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间会受到生活条件或者文化水平的原因缺少教师和家长的监管指导。通过对小学生使用网络的问卷调查可知,家长不想甚至是拒绝学生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聊天工具让学生可以随意的使用网络这样的问题,很多家长多是不会让学生独自使用网络的。但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小学生认为使用微信、QQ作为网络聊天工具的人很多。现在家长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学生佩戴具有通讯功能的手表、手机等,其实这是变相的在给学生提供网络使用的环境。很多家长和老师对于新媒体的认识依然存在片面和局限性,所以在孩子使用网络时一味的强行制止,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学生进行合理的沟通,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家长和教师要正确认识网络,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不要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2.针对新媒体下小学品德教育的策略

2.1 加强学校教育。新媒体下的小学品德教育,可以从学校角度对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改革。学校可以建立健全思想品德教育实施机制,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机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给学生正面的示范,在日常学习中建立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机制。把教学内容与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相融合,这样能够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课堂的时效性,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比如"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他们都是社会中普通的人,但是在社会中能够帮助他人。在学校可以开展实践课程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外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营造文明、 和谐、 健康的学校氛围,在学校教育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2.2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是学生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育有一部分是来自家庭教育的。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学校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把学生在校的一些表现说给家长,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只有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做榜样,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家长要多与学生沟通,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3 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社区可以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家门远离网络减少上网的时间,组织小学生参与各种社区活动,比如带小学生清除街道上的"牛皮癣"、到敬老院做义工、引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身体力行,领悟到要想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2.4 加强社会宣传的力度。整个社会环境能够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要呼吁社会重视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就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下出现的问题,加强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可以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关注。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小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社会成员重视道德规范,能够给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虽然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之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还是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比如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筛选信息,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惠芳.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17-120.

[2] 潘茂春.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231.

[3] 叶柳欢. 试论影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因素和有效解决方案[J]. 学周刊,2013,10:72-73.

[4] 刘文会.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8:4.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