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豫
[摘 要]
上海市青浦区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管理培养模式由“1+5”提升为“2+5”,通过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组织管理与行政管理部门有机结合,促进大学生村官社团的健康发展,调动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积极性,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管理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42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4-0041-03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政机关、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上海市的大学生村官工作由各区委组织部牵头负责,街镇党(工)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协助实施。虽然大学生村官长期在村工作,能够增进与群众的真情实感,了解农村基层的工作,磨炼意志和能力。但是,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沟通交流不畅,目前的管理体制并不利于村官开拓眼界、拓宽思路、长足发展。
上海市青浦区结合大学生村官队伍人数众多、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探索建立了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管理的培养方式,让一部分大學生村官从农村跳出来,站在区一级层面来看待问题、处理事务、开展活动。自2013年以来,青浦区以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为基础,通过优化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陆续探索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村官社团组织,搭建了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的平台和干事服务的载体,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管理模式,青浦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主要从大学生村官社团的组织形态、功能定位、运营管理及作用发挥等方面展开,在原有以街镇党(工)委和村党组织培养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培养发展的第二平台,逐步形成大学生村官综合性的管理培养体系和长效机制,为今后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一)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管理“2+5”培养模式逐步形成。截至2016年上半年,青浦区共招录大学生村官452人,目前在职160人,参加社团人数88人。其中男性20人,占23%,女性68人,占77%。大学本科有80人,占91%,研究生8人,占9%。2008年区委组织部和团区委成立了青浦区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2013年7月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联盟,后来陆续成立了新青社、文联社、微博部、培训委员会,形成了“1+5”分类培养法的雏形。2015年,因社团发展需要,创业联盟更名为经济发展联盟,微博部更名为网宣部,培训委员会更名为事务管理委员会,同时由区委组织部、区司法局发起成立大学生村官法治讲师团,隶属于事务管理委员会,属于二级社团。2016年,法治讲师团单列为一级社团,撤销文联社,同时区委组织部和区妇联联合成立了青浦区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形成了“2+5”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体系,即以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为引领,与新青社、网宣部、事管会、经济发展联盟和法治讲师团五个社团共同干事创业,成长成才,发挥作用。
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管理是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运行规律,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接触的领域而形成的一套管理体系,有助于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功能。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负责大学生村官的组织管理和思想引领;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负责做好女大学生村官的服务工作,切实发挥女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新青社信息员队伍负责文字信息方面的工作,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文字能力;网宣部负责实时发布大学生村官工作动态信息,开展信息宣传工作;经济发展联盟负责培养大学生村官创业、发展经济的能力,为培养创业村官、村干部提供良好的成长氛围;法治讲师团负责与农村基层有关的法律宣讲,开展法治宣讲进学校、进村居等活动;事务管理委员会负责与村官有关的日常管理、培训、会务和调研工作。
(二)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管理成效显著。大学生村官社团以模拟科室的方式运作,每个社团由正职1名、副职3至4名以及社员若干组成,社团副职及以上职务不得兼任。社团正职负责社团的全面工作,社团副职按照条线分工负责相关具体事务性工作,具体分工由各社团自行商议确定。社员主要由大学生村官自愿报名,也可由各街镇大学生村官联合团支部推荐加入。加入社团的大学生村官须填写《青浦区大学生村官入社申请表》,由该社团正、副职审核同意后加入并备案,每名大学生村官参加社团的数量不得超过3个。同时建立例会制度、重大事情协商议事制度、纪律制度等,明确规定社团活动原则上在业余时间开展,不随意占用工作时间。各社团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注重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明确社员的权利义务,规范社员的进入、退出机制及社团正、副职的补选等程序。
大学生村官社团成立至今,通过搭建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锻炼成长的舞台,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青浦区已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出自己的报纸、出自己的书、管理自己的微信微博、举办自己的培训班、下村居讲法治、参与经济活动等一系列的工作做法。新青社编辑了《青浦区大学生村官报》及大学生村官系列丛书《启航》《扬帆》《乘风》;经济发展联盟携手中国建设银行青浦支行开展了“金融下乡”服务;法治讲师团开展普法宣讲超50次,受众超过4000人次,在中央和市级刊物发布多篇署名文章。这些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大学生村官报》《组织人事报》《上海党史与党建》等报刊广泛报道,中央政法委、司法部、上海市政府官网进行了转载发表。此外,新青社被评为2013年青浦区十佳活力社团提名奖。青浦区“大学生村官法治讲师团讲法进社区”被评为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项目,并入选青浦区2015年度基层党建特色项目。新青社社长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团员并入选上海市青年英才计划,法治讲师团团长被评为上海市“六五普法”先进个人。社团成员共获得镇级以上荣誉39人次,提升了青浦区大学生村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据统计,大学生村官社团的6个主要负责人中有3名考取了公务员,1名考取了事业单位,另2名村官中1名入选青浦区的青年英才计划,1名担任镇团委副书记。另外也有若干名社团副职成员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法治讲师团超过70%的成员进入公务员和事业单位。2015年的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中,青浦区进入“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合计达到了44名,真正体现了大学生村官为党政机关、农村基层输送人才的功能。
(一)组织架构还有待完善。目前大学生村官社团实行的是“2+5”分类培养模式,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不属于大学生村官社团,是大学生村官社团的领导机构。社团开展活动、进行人事任免等重大问题讨论,应当由联合团工委来组织议事、管理、决策等。而当前如法治讲师团、事务管理委员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主要还是以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作和活动为主,每次开展活动都要经过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审核,增加了管理层级,降低了运行效率,外加各社团成员的流动性较大,社员的补充滞后会严重影响社团的运作,不利于社团的长期发展。
(二)工作机制还有待健全。社团工作缺乏主动性,一般是相关部门安排什么样的工作,社团就做什么样的工作。社团工作运行还不够规范,缺乏连贯性,往往体现为阶段性的工作,没有长期性的规划。社团工作的亮点还不够突出,除法治讲师团、新青社取得了一些成果外,社团拿得出手、亮得出来的品牌还不多。社团发展与街镇工作的融合度还不够,体现为街镇在大学生村官社团中的参与度较少。街镇对社团的运作情况不了解,一些大学生村官参与社团的积极性还不够。
(三)工作保障还有待加强。工作指导不够,社团通常是根據自己的经验来开展活动,缺乏专业的培训及带教老师。社会资源不足,由于大学生村官社团成员普遍都是毕业不久,在社会资源的协调使用上还存在短板,社团活动也缺乏固定的场所。活动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虽然社团都有配备相应的资金,但该资金属于专项行政经费,资金的使用审批程序较为严格。社团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够,街镇和村虽然表示支持大学生村官社团工作,但普遍不知道社团的组织架构以及如何开展活动。
(四)活动形式还有待丰富。社团之间的联系还较少,社团负责人虽规定有工作例会,但由于平时工作较忙,没有按照规定召开会议进行交流。社团活动受地域的限制较多,因社团成员都在不同的村,虽通过微信等工具可以定期开展沟通,但是要组织开展活动还是会受到交通等因素的限制。除了法治讲师团和事务管理委员会外,其他的社团活动都是以静态的活动或工作为主,活动的形式相对枯燥乏味,创新力不足,导致大学生村官参与此类社团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组织架构。打破原先大学生村官社团“2+5”组织架构,即打破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与大学生村官社团的隶属关系,建立扁平化的组织框架。区委层面由区委组织部、团区委、区妇联、区司法局等部门成立大学生村官管理联席会议,开展相关职能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社团结对,如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作为团区委的下属机构,由团区委负责其运行,其他社团各自对应相应的职能部门,建立职能部门与社团垂直管理的模式。街镇层面可探索以街镇团(工)委为枢纽,依托街镇大学生村官联合团支部,将街镇范围内的大学生村官纳入管理并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建立社团组织,调动大学生村官在块上的积极性,并且配备相应的联络员,联络员原则上为街镇团(工)委书记,形成区—街镇—村官社团化管理网络,确保大学生村官社团工作全覆盖。
(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规范。一是充分尊重大学生村官社团的自主性,在工作中更多地采取鼓励、引导、激励等方式,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社团化的管理,建立社团发展制度体系。为了保证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出台《青浦区大学生村官社团管理办法》,明确由结对的职能部门加强相应的社团成员的管理培养,并实施开展相应的考核评价和培训,将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评价作为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重要依据,表现突出的社团成员应作为评先评优的重点。赋予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社团负责人的人事任免权,社团成员发生离职,由职能部门做好相关人员的人事交替,对工作开展不利的大学生村官社团负责人及时进行更替,优先考虑提拔在社团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担任团工委管理岗位。由职能部门明确社团的工作职能,建立形成与职能部门联系紧密的工作做法,逐渐形成大学生村官社团的工作特色。重视选拔培养社团负责人、社团骨干,有针对性的进行规范化教育培训,切实提升综合素质,使得社团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在社团成员的来源上,除了在各种活动中招募外,还要鼓励街镇团(工)委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个体特性,推荐他们参加社团,鼓励街镇把列入后备干部的大学生村官输送到社团或担任社团领导岗位,实现社团与街镇相结合的良性互动发展局面。
(三)加强工作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与社团结对的职能部门和街镇团工委的资源优势,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发挥区和街镇青年中心的阵地优势,为大学生村官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结合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为每个大学生村官社团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开展与社团工作相适应的各类专业培训,探索社团成员到结对职能部门挂职锻炼的相关工作。探索注册成立大学生村官社团组织,由区委组织部每年划拨相应的活动经费,支持大学生村官社团开展各类活动。结合农村普遍接受纸质刊物的特点,探索印发《青浦区大学生村官报》,分发给各结对职能部门、街镇及村居党组织,发放对象为大学生村官、村居书记、街镇负责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同志及结对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提升大学生村官社团的知晓度。
(四)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活动实效。严格社团例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大学生村官社团议事平台作用,实行大学生村官社团轮值制度,由大学生村官社团负责人轮值负责工作例会的召开,同时社团例会可委托各街镇团工委轮流开展。各社团探索建立动态活动和互动交流,如组织开展读书会、设计公益项目、拓展训练、参观学习等喜闻乐见的实践性活动,提升社团活动的主题性和趣味性。大学生村官联合团工委、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村官社团联谊活动,确保团工作、妇女工作的全覆盖,更好的为大学生村官服务。加强社团内外沟通,增强社团综合实力。建立社团发展研究机制,定期研究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掌握社团工作动态,为大学生村官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