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
核心提示:国企需要增加真正的制衡和监督机制,如果都是国企参与的股东,可能缺少为了企业利益而较真的人。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各方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要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至少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混改?有两层意思:在宏观上,是指要让各种所有制结构并存;在微观上,则是指在一个具体的企业中,其所有者在性质上呈多元化状态。
为什么要混改?一是在宏观战略上,它是中国复兴的新经济形态;二是可以让国有资本放大调节功能;三是可以让国有资本搭民营经济发展的便车,实现保值增值;四是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在产业发展上,可以实现国企功能的战略定位和分类管理。在公司治理上,国企需要增加真正的制衡和监督机制,如果都是国企参与的股东,可能缺少为了企业利益而较真的人。
谁可以参与混改?允许更多的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是指对国有资产的存量改革,这种存量改革如果原国企社会包袱比较重,就不容易操作;如果原国企盈利能力很强,很显然它们就不会愿意让别人进来与自己分享利益。对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7大领域的混改,我觉得可以首先从增量即新增项目开始混改,这样比较简单,容易迅速取得成效后再进入对存量的改革攻坚战。
跟谁去混合?现在处于竞争性行业的大部分国企,已经民营化或者已经混改过了。但是垄断性国企也不是所有环节和部门都是垄断性的,很多具有竞争性或者半竞争性。那些垄断性行业中的竞争性业务,就适合于混改,即非自然垄断性国企母公司下的部分子公司和新增项目的所有者结构可以实现多元化,如电力行业的配电、售电业务,中国石化的石油零售业务。
谁混合了谁?民企参与国企不是谁吞并了谁,一开始就不能有这种想法。混改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但是混改必须有一方具有主导的话语权。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混改的结果最好是形成一股偏大而非独大。
如何混改比较好?可以通过建设集团公司这一平台来实现较优的混改,在防止国资流失的同时,壮大本地经济、壮大资本市场。在激励约束方面,要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市場化选聘;投资责任追究;财务信息公开。现在把国企高层按照政府官员管理,各种激励在迅速减少。缺少激励,这是混改企业今后在提高效率中存在的大问题和变数。
混改后怎么运行?一是国企要淡化行政色彩;二是民企要淡化管理的家族化色彩,推进市场化运营。
混改的风险在哪?一是文化冲突,国企与民企的文化存在一定差异,混改后各自的文化基因要进行融合、改造、优化;二是治理结构的冲突,不同的决策机制之间存在重大的差异。
混改后怎么退出?混改也要考虑混改后的退出机制,可进可退才可以消除民企进入的顾虑。如果是通过资本市场来混改,退出就比较简单,不存在退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