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美菊
“言必行,行必果。”诚信作为一条可普遍化的道德原則,正倍受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诚信教育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修养,所以中学教育要努力培养中学生的诚信人格。但是,当前中学生诸多不诚信行为,确实令人堪忧。如,为追求较高分数,考试作弊;犯了错误不承认,在调查过程中说谎狡辩;将成绩册上的低分,改成高分;放学后不回家,直接进入网吧,还欺骗家长说被留校;等等。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学生中有些学生缺少诚信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诚信遇到了危机。面对诚信危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引导。
一、积极营造诚信氛围,强化诚信意识
教室是本班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正因为这样,可以把它当作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即寓“诚信教育”于教室布置之中。具体做法:
要求班委会成员在设计教室布置方案时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一定要围绕突出一个“诚”字,以“诚”育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精心布置的教室很可能极富创新意义。比如,“言必信,行必果”、“宁人负我,毋我负人”等横幅标语,悬挂在教室前面黑板的正上方,后面黑板的正上方则贴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服人以诚不以言”的标语;左右两边墙壁各挂两幅条幅,可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有信用才会比才智更加深交情”、“难听的实话胜过动听的谎言”、“诚实能增进你的品德,正如漂亮的衣裳能美化你的仪表”等。还有墙报,辟出《诚之声》专栏,摘录名人、英雄模范的事迹和名言警句,介绍班里或校园中的讲诚信的人或事,等等。组织学生学习,为“诚信教育”提供宽厚的文化背景,还可以要求每位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张贴在自己课桌的左上角,激励自己,感染全班。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也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或开展“诚信”演讲,或举行“诚信”故事会。这样,通过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诚实守信的快乐,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有较大的转变。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是渗透“诚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科教学表明,学科诚信渗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式渗透,一种是间接式渗透。所谓直接式渗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诚信教材或教学内容中的诚信材料,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培养。例如,七年级语文教材中《世说新语》二则中的《期行》《乘船》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等,就是直接式渗透诚信教育的好材料。所谓间接式渗透,是指教师充分挖掘蕴涵在各学科知识中的隐性诚信因素,在知识传授和知识实践的过程中反复启迪和锻炼,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点,掌握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诚信信念的培养和陶冶。
三、树立诚信典范,明确方向
青少年学生入世尚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但他们有较强的认知力和模仿力,尤其是周围环境很容易引诱学生步入歧途。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抓住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树立典范,充分发挥人格力量去教育和感化学生。
1.树立教师典范。
教师教书育人,学生自然会时时刻刻地观察教师,学教师,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言行始终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因为这样,教师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讲了真话受罚,考试抄袭得奖,这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所提倡的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率身垂范,正人先正己,让学生心服口服。
2.树立学生典范。
学生典范的作用不能忽视,因为典范学生是其他学生的同龄人。他们朝夕相处,关系融洽,相互之间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双方产生效仿的作用,教师可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捕捉学生诚信的“闪光点”,对此进行分析、解剖、表扬,产生示范效益,学生就会不断地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加以改正,使自己的行为走上正常化、合理化。这样的学生的榜样作用会更直接、更明显,影响会更大,所以对于学生的诚信行为教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并号召其他学生以诚信学生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