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农家书屋工程日益关注,在肯定其较好发挥了公共阅读服务平台作用,巩固和加强了主流思想文化阵地的同时,也有声音反映,一些农家书屋成了“虚屋”。真实情况到底如何?怎样更好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带着这些问题,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南大学中国全民阅读研究中心联合开展了专题调研。
建得怎么样
湖南省2006年启动农家书屋建设试点,2008年全面推进,2012年建成农家书屋44058个,提前3年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的目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表明,绝大多数农家书屋选址合理、面积不小、硬件齐全。农家书屋大多建在周边人口较多、参与愿望较高的村民家、乡村中小学或村部,75%的受访村民的家距离最近的农家书屋不超过1公里。97%的农家书屋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18%超过了100平方米。100%的农家书屋配备了桌椅、最多的有80套,86%的农家书屋上架图书超过1500册,87%的农家书屋制度牌、借阅登记手册比较完备,还有49%的农家书屋安装了电脑。农家书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书难问题,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和均等性。群众对此评价较高,99%的村民认为农家书屋的建设有必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农家书屋建设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建设有些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如长沙县、宁乡县、望城区等,市县配套支持力度大,农家书屋建得较好,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相对落后;农家书屋选址还一些不接“地气”,群众阅读不方便,缺乏合理规划和布局。
利用好不好
调查显示,农家书屋正成为带动家风、纯化民风的重要平台,留守儿童、农村学生的重要课堂,农民技能提升、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比如,长沙县福临镇水产养殖户王彬杉常到书屋借阅相关书籍,带动几十户农民养殖水产;新晃县农家书屋月均借阅量达到500册,宁乡县沈家巷书屋经常自费举办一些读书有奖活动,成了农民特别是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好场所;安仁县毫山书屋创建于1985年,2007年纳入全省首批试点农家书屋,现有藏书3.2万册,通过广泛开展活动,引导村民读书,30多年来,这个3300多人口的村,发展种植专业户200多家、种养大户几十家,学生考上大专以上学校100多人;攸县高桥组书屋主动联系建成湖南科技大学的教学基地,每年假期大学生来给农民、留守儿童义务讲课。群众反映,举办活动后,农家书屋人流量和借阅量会明显增加。近年来,通过组织开展“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读书征文、“我的书屋我的家”阅读讲演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暑期三湘少年儿童阅读实践等活动,农家书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农家书屋的利用则有较大差异,建在中小学校的利用率高;建在乡贤和志愿者家中的开放有保证,利用率较高;建在村部的利用率相对偏低,还有极少数“平时关着门,上级检查时突击应付一下”。开放时间,62%的农家书屋每天开放5小时以上。借阅情况,48%的农家书屋全年超过300人次,25%全年借阅图书超2000册。开展活动,49%的村干部认为农家书屋有活动但很少,超过64%的村民希望农家书屋多举办活动。阅读氛围,少数地方存在“读书无用论”,部分村民将读书视为年轻人升学务工的“敲门砖”,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不习惯通过读书看报获取信息。31%的村民表示对农家书屋满意,39%比较满意。
管理行不行
近年来,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连续下发关于加强农家书屋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发挥农家书屋作用的通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农家书屋由党委政府主导、出版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图书馆业务指导、乡镇文化站组织协调、管理员日常管理。持续开展了书屋管理员培训,实施了图书补充更新,今年还根据各地特点选配了一定数量的差异化图书。推广了新晃县“書生管书屋”、长沙县“星级管理”、永兴县读书吧等经验做法:“书生管书屋”主要是让高年级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担任农家书屋协管员,以评定“读书之星”等方式,吸引留守儿童来书屋看书自习;“星级管理”主要是针对书屋开放时间、借阅登记、活动推广、档案管理等进行考核,对评选出的星级农家书屋动态管理,奖优罚劣;“读书吧”主要是将农家书屋提质改造为免费休闲读书吧,连同县域其他人口集中区兴建的免费休闲读书吧一同管理和考评。组织宣传了管书用书典型,引导书屋开展阅读活动,聘请书屋管理员担任“扫黄打非”监督员。这种管理模式将党委政府主导和村民自主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基本实现了管人管书管阅读相统一。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工作机制不够顺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要求的落实财政资金、建立岗位责任制、完善运行管理、严格考评监督等,在有些地方没有落实。二是监督管理不够到位。上级部门的考核对部分书屋管理员“产生不了任何影响”;一些地区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在农家书屋方面的具体职责未明确,部分基层图书馆人财物短缺,对农家书屋业务指导难以到位。三是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村干部和农家书屋管理员认为“资金缺乏”是影响农家书屋管理最突出的问题,47%的村干部认为当地对农家书屋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农家书屋管理员激励不够。71%的管理员由村干部兼任,36%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仅15%的村民认为书屋管理员专业。管理员认为,“工作无报酬,付出的劳动得不到体现”是影响其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发展何处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农村各项改革全面铺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好比春种时播下的一粒种子,会更加发挥“文化粮仓”的作用。当然,担负这项历史使命,农家书屋运行方式需要更精准。精准补书。图书补充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村落差异,根据村民需求有所区别。比如,环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农家书屋的图书,应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村风民俗的差别;增加少儿类图书,又统筹考虑城郊(村民对知识需求旺盛多元,可配更多“城里人”爱看的图书)、乡镇(村民大部分从事农业劳动,可配更多“三农”图书)、偏远山区农民(村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可配“三农”图书和文化普及类图书)的特点。
精准宣传 通过手机、微信、张贴海报、填写公示栏等“定向推广”,让村民普遍知晓“村里有农家书屋”。
精准服务 结合农民实际特别是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生活特点,探索更有效的开放时间,可搜集针对少儿读者的图书杂志和针对老年人的大开本、大字体图书资料,配备放大镜、老花镜等辅助阅读器材,同时举办多种阅读活动。
精准考评 做得好的奖励,没做好的督促改进。更全面。推动农家书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党员电教中心、远程教育、科学普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延伸功能,为村民提供衣食住行和电商等多方面服务。
更时尚 当下城市实体书店“图书+文创产品+文化活动+餐饮”模式赢得市民热捧。农家书屋可借鉴这一做法,既坚持文化情怀“诗意栖居”,又体验日常休闲“享受生活”,并利用各类移动阅读平台进行数字阅读。
改进怎么办
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含持续提供基本和均等的阅读服务,也包含推动阅读服务从有到优。因此,要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进一步落实好有关文件精神,发挥管理的牵引作用,推进农家书屋提档升级,更好丰富和引导基层文化生活。
一要优化农家书屋配置。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完成后,全省建制村从41595个合并至24099个。要打破过去主要依据建制村配置阅读资源的模式,坚持加大投入与整合现有投入相结合,打造覆盖常住人口和较多流动人口、可伸缩的农家书屋体系,着重在每个行政村规划配置一家选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中心书屋,有计划地将开放不经常的原有村部书屋,搬至辖区农村中小学校、居家养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或热心人士家中,同时在人口较少的边远地区配备流动图书车,兜底阅读服务。根据农民需求、农业生产实际、农村主要读者群等,完善差异化配书。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农家书屋与宣传文化系统内外的基层惠民工程结合,加快农家书屋纳入县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统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进村入户”。
二要选好农家书屋管理员。注重选拔有一定业务素质和工作时间、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的农村“五老”、文化爱好者等“新乡贤”担任管理员,引导和激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参与管理农家书屋,探索将农家书屋管理纳入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或村综合文化专干岗位职责、管理员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文化岗位。定期组织管理员培训,对管理员给予必要的补贴,对优秀管理员进行宣传和奖励。
三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专家为农村阅读提供专业指导。支持出版单位与农家书屋“结对子”,推动“三农”出版,助力农村智力扶贫与产业扶贫。引入竞争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活动项目补助、定向资金资助、贷款贴息支持等方式,探索农家书屋管理服务外包文化企业、行业协会、志愿组织等机构。
四要丰富活动。进一步推广“星级管理”“书生协管书屋”“休闲读书吧”做法。结合当地中心工作,在农家书屋开展形势政策和法治教育宣传,经常举办“书香湖南”全民阅读活动、农技培训、科学普及和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培训活动,完善就地办理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人口管理服务。
五要强化考核评价。建立权责明确、目标明晰、措施得力的管理体系和考评办法,“自下而上”开展农家书屋效能评价,“自上而下”加强农家书屋考核验收。改进督查方式,采取随机抽查,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明查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对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依法依纪依规对管理不善、问题突出的予以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