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琴琴
从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大部分都不在材料的阅读上设置障碍,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在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上来区分考生的写作水平。虽说人人均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得有广度、深度却并不容易,因为,考生作文的弱项就是理性思辨——仅凭直觉,不讲逻辑,倾泻情绪,或是拼凑概念,或是罗列事例,偏执偏狭空泛,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感性多于理性,从而造成思维的混乱。
感性属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理性属于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辨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整合改造而形成的认识,它实际上是理性思辨的过程。思辨来自对事物本质或相反、或相对而归于相成的一种揭示。
理性思辨是全面的,是具体的(方向目标明确)、好用的(方式方法多选),思辨在作文中,既关乎观点提取的精准与深度与否,也关乎论证的充实与成立与否。
研究表明,高中阅读写作涉及的主要思辨类型有:1.表理性思辨;2.互利性思辨;3.多面性思辨;4.主流性思辨;5.归因性思辨;6.包容性思辨;7.义理性思辨;8.公理性思辨;9.法理性思辨;10.求真性思辨;11.借物性思辨;12.适度性思辨。这些,听起来模糊,做起来茫然,下面,以包容性思辨为例,来演绎如何将之细化、实化。
一、细化
细化是指把思辨的精髓变成针对性的思维网络与模块。思辨基于思重在辨,辨即顺着事物本有的联系,采用原点追问求证法,去分析辨别明确是什么、为什么,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服人。避开“孤立”,学会“联系地”看问题;走出“静止”,学会“发展地”看问题;摒弃“对立”,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就避开了非理性而进入理性境地。例如下面这则作文材料:
近日,在西方节日万圣节(10月31日)到来之际,一群化妆成吸血鬼形象的人现身成都地铁2号线,上演现实版“釜山行”(韩国一部丧尸片),吓坏了不少市民。成都地铁官微表示,此举不仅惊吓乘客,也伤害了这座城市的文明,会坚决说不!
此事件引起网友对是否应该庆祝西方节日的广泛议论。不少人赞了微博评论“崇洋媚外!抵制!” 但是另外一些网友则反问到:“过个万圣节就崇洋媚外了?”
对此,你怎么看?
这是一个充满思辨性的时评类新材料作文题,属于二元(A与B)命题。
摆出的现象:A网友:化装成吸血鬼,在地铁上演现实版, 找个玩的由头。B官方:惊吓乘客,伤害城市文明,崇洋媚外。
在现象材料下面,覆盖着可供考生深度开发的丰富思想资源;它供给学生个人思维自由舒展的巨大精神空间,将让学生凭借语言来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将其蕴藏丰富的心智能量展现出来,并享受表达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提出的问题:对文化的接纳与传承。材料由两段文字组成,呈现对比的关系。除了区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比形成一个统一的话题背景——节日文化。而这个话题背景其实就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分析出深层意蕴,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对于思辨性材料,不同的价值观念有待考生深入比较、有所取舍。要在相互对立的观念中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调度自己的生活以经验,提出对生活的独立思考。
在对比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候,首先必须要弄清材料所给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从而在事物的矛盾关系中进行客观冷静的对比分析,找到事物矛盾关系的差异性。这样考生可以把矛盾的差异性和材料的情感倾向性结合起来,从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作文立意原点,最终摆脱立意上“非此即彼”的思维困境,开拓出立意的全新视域——包容性思辨。
包容性思辨模块
1.看清差异点:
网友:庆祝西方万圣节
官方:抵制西方节日
2.发现合理点:
网友:强调庆祝西方节日的必要,了解一下外国的文化
官方:突出崇洋媚外的危害,缺乏文化自信。
3.找准通融点:
通——节日文化
融——要A(接纳异域文化) 要B(传承传统文化)
4.选好侧重点
众所周知,议论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必须选择一种明确立场,不可模棱两可。这就决定了,包容性思辨的内容不是简单的平分中庸,而是周密的有所侧重。侧重的选择,在于最有现实针对性最需解决的问题。
侧重,分为前置式和后补式。前置式:先肯定对面合理性,再引出自己的侧重:后补式:先论述自己的侧重,结尾对面落笔关照。
侧重A(网友观点)
前置式——传统文化之于异域文化固然重要,但网友庆祝万圣节更应理解,虽然传承是基础,然而,不接纳何以更新?
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文化多元是必然的,再加上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内容、形式均失传多年,年轻人选择热闹喜庆的万圣节无可厚非。不能简单判定热衷过万圣节便是“崇洋媚外” 。
后补式——以为庆祝万圣节的人们更值得称赞,尽管坚守传统文化是一面永远不倒的旗帜,然而,不接纳西方文化又何以丰富和发展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由于缺乏文化引导的市场经济,使得商家以获取商业利益的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过度营销洋节,导致消费时代的年轻人被动卷入,但在某种程度上可算作“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当然,传统文化传承了,接纳吸收相應也要跟上。
侧重B(官方微博评论的观点)
前置式——吸收接纳固然必要,但我以为传承传统更重要,因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不畅,异域文化就会轻易地俘虏人们,就会丧失了文化的自信,所以,我更应关注微博评论的提醒。
后补式——认为更应关注微博评论的提醒,因为中国也有传统的节日,它是根基,可是,万圣节是西方节日,没有了解背景文化,就容易崇洋媚外,而无实质上的收获,庆祝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文化本身就是在互相渗透和融合中发展的,传承与接纳各有侧重而已。
二、实化
实化是指把思辨落实到具体的作文谋篇布局之中,让考生在追问求索中,顺其自然地思辨,形成渐进性的思维流程。
包容性思辨的實化程序,可以这样落实导引:
第一,这是什么现象?找出需要整合论点论据(归纳)——中外节日文化现象。这种现象本质是什么(定位)网友——了解传播庆祝西方节日文化;官方——崇洋媚外,缺失文化自信。各有所指,各有所重,各有所补,要做具体分析。
第二,这合理吗?审视合理性及关联。共性:文化多元化的价值取舍。抓住本质立意:文化要创新,就得接纳;文化要传承,就得要自信。分别肯定利,否定弊。
第三,怎么看这个现象?明确各自限定条件(优劣互补而出新)。
1.理性接纳与传承同行(装鬼吓人的环节可以省略,因为有的人会被惊吓,也伤害了城市的文明,注意规避那些对成长不好的因素,善于引导年轻人)。
2.在传承中彰显文化自信(在国内也有类似的节日,比如中元节。二者虽然同被称为“鬼节”,但祭祀方式和过节理念均有较大差异,中元节基本以祭祀为主,较为静穆;万圣节则逐渐演化成以游戏、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嘉年华式的活动。另外,还可以用同一类型的其他事例来旁证,如国外有圣诞节,国内有春节,国外有情人节,国内有七夕节,这些节日里都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等等)。
3.带着自信汲取文化的滋养(“万圣节”在国内的热闹,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商家的炒作引起的,普通百姓对它的关注度其实没那么高。多了解一些西方节日的文化背景,这种被动过节的情况可能会避免,也就不会因过节而有损文明形象了)。
第四、应该如何做?整合统一形成意见(互补):提高大家对吸收接纳外来文化认识问题,丰富并发展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使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以上四个实化程序,其实,这也与近年来倡导的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是不谋而合的。即:
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 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 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不难看出,在细化、实化的过程中,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并试图超越生活,真正激活自己的思辨能力——善于概括,提升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表达自己独特新颖的感悟和思考,显示出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
通过理性的的思辨,佐之以典型的论据,将思辨融入事实的分析与道理的辨析之中,入情入理入品入格,也就可能形成卓越的思想力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力。
正如“思辨性作文”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肖家芸老师所说,“理性思辨决定思维的高品质,而思维的高品质决定人品也决定文品的高境界:闪光的思想、奇巧的结构、别致的表达,均基于理性。拥有理性,便拥有作文精彩。”
[作者通联:南宁市第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