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人才作为实施国家农业信息化规划的重要实施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黑龙江省作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大省,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显著的,作为满足“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则肩负重任。
一、黑龙江省农村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村人才开发步伐加快,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820万人,与2004年底相比增长了41.6%;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稳定在62万人左右。人才队伍的结构明显优化,但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方面农村人才总量仍然不足。黑龙江省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23036人,在乡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4:1万人。我省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科技人才0.01名,明显低于全国每百亩耕地平均拥有0.049名。这样的比例很难满足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农村人才整体素质普遍低。黑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不足10%;农村推广人才中硕士以上学历仅占0.75%。由于文化基础程度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有很大的基础性缺陷。并且黑龙江省高校教育“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有待破题。
二、农业信息化人才需求的特点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涵是: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农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农业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农村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又可以简单归纳为“智慧农业、精准农业”。
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从世界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看主要需要以下人才:基础生产一线智能农业操作型人才;基础生产一线商务型农业产品开发型人才;基础生产一线农业农务保障型人才;农业生产技术型支持人才;农业生产商务型支持人才;高级农业产品技术开发人才;高级农业产品商务人才等等。
根据国外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程度比较,我们国家和黑龙江省内农业信息化水平即受小田农耕和个人承包小型化逐利经营的运营模式束缚,又有着农业人才匮乏,信息化水平后台化非显性化的困扰。国外已经采用的耕种端信息采集,后台信息化整理,运营商务平台集成的一体农场经营模式是非常先进的,这就要求各层次农业信息化人才都有着岗位与职责的定义。当然根据我国和黑龙江省农业特点,需求最为急切的就是能符合农业技术发展的一线商务型农业开发型人才,这类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又可以去带动农业操作型人才和保障性人才的发展。而人才需求的特点又是基础人才需求量大而高端人才需求量逐步阶梯缩减。
一线智能农业操作型人才主要培养的是物联网化的智能农业机械的使用与操作,目前在规模农业不断发展的环境激励下正在涌现出积极的用人需求。一线商务型农业产品开发型人才伴随着科技发展,农民告别靠天吃饭,考虑生产什么才能更好的带来生产效益而日益重要。基础生产一线农业农务保障型人才作为后勤保障、防治灾害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中级和高级人才的需求爱我国教育体制下有着丰沛的人才储备,转型也更容易,因此反倒没有更急切的培养需求。
三、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
根据现代信息化农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更多的由农业务农技巧转向为农业机械化操作、农业设施维护管理等工程、机械与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维护的方向发展。因此就需要对此方面人才的培养与积累。并需要为未来信息化高阶发展时期的物联网智能型农业设备的应用培养更高层次的一线应用型信息化农业操作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養涉及到更多的是高等院校中的机电一体化学科和物联网嵌入式方向人才与农业技术的综合型复合式培养,可以在高校的相应专业中设置“农业科学技术一体化培养方向”,专业培养应用型信息化农业操作型人才。相应的中职、高职甚至是本科高等院校相应专业都应设置具体的人才培养规划。
农业生产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愈来愈显示出了商品发展的属性,而这一属性对农业产品生产的影响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姜你军” “蒜你狠” “向前葱” 无不将农产品的商品属性演绎的淋漓尽致。当然这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基础生产一线商务型农业产品开发型人才的职位需求。客观准确地掌握农业产品商贸运营信息,使一线农业商品的生产销售满足产品商务周期的规律,通过良好的商务运营满足农产品生产的最大商品销售的商务利益成为了信息社会农业生产不可回避的课题。面对云计算、大数据、商务信息化、商务P2P、B2P、P2B等等最新的商务模式无不呼唤着我们的农业快步迈进信息时代。而实现这种产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就是怎样培养基础的商务型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此类人才的的重要要求就是懂农业生产、懂农业产品特性更要懂得电子商务与信息化技术。它是现代人才培养的一个典型特点,多元复合型。既可以培养偏重电子商务、信息化的的前端人才、也可以培养偏重农务生产、产品周期规划的技术性人才,但必需是是复合型的现代信息化农业从业者,这也为我们高等院校的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命题,而农业期货作为一个学科也是由社会培训进入高校教学的紧迫命题。
四、农业信息化人培养发展的展望
黑龙江省农委和联通黑龙江省分公司在2013年就签署了《黑龙江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合作协议》,共同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开展信息化建设,目前全省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形成了省、市有农业信息中心,县、乡镇有农业信息服务站,村有农业信息服务室的金字塔型格局,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由2003年的40%提高到目前的99%。
硬件平台是软件发展的基础,而信息化人才的优劣才是黑龙江省农业跨入农业新时代的决胜力量。没有之前的各类信息化人才,建立好的强大的硬件信息化平台将是信息领域的烂尾楼,人才培养有其确定的周期性特征,一个新的人才培养命题往往需要3~5年才能从高等院校培养出来进入到实践领域服务于应用。成熟的人才更是需要生产实践领域的1~2年的实践再培养。因此,为满足最新时代农业革命的需要,适合“精准农业”的工业化农业生产的智能农业操作型人才、商务型农业产品开发型人才是我们新时期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有了这些人才才会避免“粮多伤农”,“粮少伤民”的农业生产窘境。
智慧农业、精准农业才是农业的未来,而这也是我们最急迫培养的新时代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大展才干的战场。高等院校作为信息化时代农业人才培养的大本营,使命艰巨、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王伟峰(1972.08-)男,天津人,工程硕士,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