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政治與社会》一向是中职德育渗透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且多年来,许多中职学校也一直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这一块下足功夫。然而,这显然是一项长期工程,并非一日之力就能完成。因此,如何逐步提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应成为现阶段中职教学教师所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围绕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现状与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职 《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学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5-0150-02
前言
在过去,由于受到职业教育的不良影响,加上部分中职教师忽视对教学方法的更新,仍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等传统方法,这些因素往往会降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效率,久而久之,不仅会难以获得理想的德育教育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认清当前《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现状,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这不仅仅在于提高这门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更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现象的辨析能力和参与社活动的能力[1]。
1.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现状
1.1德育渗透教育投入力度不够
德育渗透教育既是《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不应将其变成这门课程教学的附加成分。然而,放眼于现阶段的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课时设置,这门课程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共28个课时,其中,经济内容所占比例最大,占12个课时,其次为政治内容,占10个课时,最后为社会内容,仅占6个课时。就三个内容所占比例看来,《经济政治与社会》中教师所投入时间和精力最多的是经济内容,但德育渗透教育的重点又在于社会内容。且在社会内容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塑造,这些工作通通要在6个课时中完成,这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
1.2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师最为常见的一种通病,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为“满堂灌”和“填鸭式”,这样一来,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单项交流,且更多的时候师生互动性往往不强,甚至会出现“独霸课堂”这一尴尬局面。此外,虽然有部分教师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与过去相比,课堂的标准化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往往有部分教师在毫无互动性播放完影像后,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教学,还是停留在信息的单项传递阶段,导致课堂缺乏思维力度,难以触及学生心灵的精神愉悦,最终不仅难以使学生学会站在科学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反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取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
1.3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强调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形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现阶段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考核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且在现有的闭卷考试题型中,第一部分仍然是填空题,第二部分是单项选择题,第三部分是判断题,第四部分是简答题,第五部分是论述题。可见,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的是理论知识,而不是利于课程性质、特点和学生个性差异选择考试方法,难以调动和发挥教师创新教育下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自然不能体现学生全面真实地对这门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更不能反映出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实际能力的形成。如此一来,《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德育考评的引导作用难以切实发挥出来,严重的话还会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真正目的,在实际的学习中只是为成绩为学习。
2.对策
2.1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对《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水平,意识到丰富教学内容是提高这门课程教学效率的基础、重要措施之一和着力点。同时,中职学校应站在学生的立场,适当增加《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的社会内容课时,并将教学内容紧紧联系学生实际,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为目的,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如多加引用一些经典的生活案例,但需注意案例选择的正面性、贴近性,应把握正确方向,多用正面、积极的生活案例激励学生,且要积极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有利于使学生倍感亲切,有感染力和说服力[3]。如在学到“价格”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布置一些相关的任务,即计算各自家里的每月电费、购物时算总价等,教会学生一些科学的省电方法和购物小知识,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的好习惯,还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这无疑可对德育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2 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要想实现《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新局面,完成德育渗透教育这一任务,就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改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这不仅仅在于提高教学效率,更在于实现学校、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多赢局面。
2.2.1多媒体的有效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得以不断推广应用,为我国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优化课堂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常有部分教师使用CAI课件代替板书,这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可能一开始的兴趣较高,但往往会有部分学生不能抓住教学重点,参透难点,更多是被那些过多的声音和动画所吸引,有时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便可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应仅仅限于CAI一种形式,多媒体可集文本、图片、计算机图形、动画、声音、视频为一体,具有诸多功能,如幻灯、广播、拖放、涂色、传递、变动、再现等,教师可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多媒体的这些功能来为教学工作服务,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有所用。
2.2.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单项交流,不仅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控制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结合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性别和性格特点等因素最大程度将互补型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学习较好的学生带动学习较差的学生,以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带动内向的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合作方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其他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善于判断、善于选择、善于恰当补充其他成员意见的技能。
2.3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虑到《经济政治与社会》不同于中职其他学科,其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学校可在这门课程的考核评价内容和功能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升级,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方法,应用富有弹性的评价指标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在评价内容的改革上,应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改变为学习成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日常行为、学习兴趣、课堂表现、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等)并重,尤其要突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价。在评价功能的升级上,应重点突出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注重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和自信心的培养,且应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借此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4]。
3.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校和教师应认清《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现状,并采取針对措施来扭转当前的不良局面,以实现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晓星.加强《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实践性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05):180+217.
[2]张晓莹.3种教学方法在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57-58.
[3]赵远庆.《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探讨[J].南北桥,2015(02):33.
[4]杨晶.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7):72.
作者简介:
罗宏,女,毕业于甘肃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于中职政治教育,讲师。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