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住房本来属性是平稳健康发展根本

2017-04-26 03:09瑞红
上海房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住房调控工作

文/瑞红

还原住房本来属性是平稳健康发展根本

文/瑞红

在3月5日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对于2017年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一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仍将因城施策去库存。目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仍然较多,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购房需求,要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

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仍是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目前,全国城镇还有几千万人居住在条件简陋的棚户区,要持续进行改造。2017年要完成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继续发展公租房,因地制宜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让更多住房困难家庭告别棚户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住有所居”中创造新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要求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稳中求进,防控风险。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方面传递的信息也是“稳”字当先。显然,防控风险已经成为当前楼市的首要任务。“稳”和“风险”这两个关键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频次很高,在对2017年工作的总体部署中5次提到了“稳”: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宏观政策要稳,做好稳增长等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当然,在强调住房居住定位的基础上,还应当认识其准公共产品属性,将住房市场治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因为,住房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对不同群体将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对于高收入群体而言,只要认为房子能够保值增值,房价低会买,房价高也会买。而对于中低收入群体,一旦房价被炒高,就只有“望房兴叹”了。“拥有一套住房”已经成为多数人生活的沉重压力。

所以说,如何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这已经成为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首先在认识上要明确住房既是商品,又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住房不是一般性商品,而是人民群众居住权的体现,也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目前,许多国家都将住房视为准公共产品。因此,在强调住房居住定位的基础上,还应当认识其准公共产品属性,将住房市场治理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保持市场稳定乃是当前楼市首要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7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李克强总理强调,在“稳”的前提下要勇于进取,深入推进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敢于啃“硬骨头”,努力在关键领域取得新进展。

“稳”的目的就是要“防风险”,防控风险则是确保大局稳定的前提。经济运行要稳,楼市必须先稳,因为楼市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基石,房地产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楼市不稳,房地产业大起大落,经济必然受其影响而出现波动,稳中求进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所以,保持市场稳定、防控风险乃是当前楼市的首要任务。

其实,要实现“居者有其屋”,就必须保持住房市场稳定。而基于准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这一关键因素,我国住房市场治理必须立足于两大目标:一是适应人民群众住房需求,让大家都能合理拥有住房;二是切实维护住房市场秩序,避免因非理性、投资性甚至投机性买房,破坏住房市场的正常供求关系。

在具体实施措施上,应建立有效的调控体系:一是保基本。对于满足基本需求的购房,给予金融、税收等优惠保障政策。二是控多占。对于超出基本需求的购房,采取提高首付比例、贷款利率、交易税率及开征房产税等手段予以抑制。三是减空置。对于闲置的住房,鼓励其面向社会出租,对于空置的住房,征收空置税,减少资源浪费。四是抑投资。对于投资性购房,通过收取交易税、所得税予以抑制。五是打投机。对于投机性购房,通过大幅度提高交易税率予以打击。

在住房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形成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鉴于住房的特殊性、市场的复杂性、利益的重要性,单靠“零打碎敲”的行政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房价调控难题的,所以迫切需要完善以下基础性法律制度:一是通过不动产登记改革,加快建立全国统一住房数据库,搞清楚“谁有多少房子”、“空置了多少房子”等问题;二是深化财税改革,重点完善住房持有环节的税收制度设计;三是加快建立公民个人收入账户制度,对包括房产在内的公民个人资产实现有效监管,为实现房地产税征收奠定基础;四是修订和完善继承法等法律法规,开征赠与税、遗产税等,完善公民个人和家庭财产管理制度,引导合理、有序的住房消费。

通过调整和优化实现楼市动态均衡

“两会”对房地产业定调如何,关系到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布局与策略。关于房地产业的定调,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要充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特点,紧紧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深入研究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基础性制度安排,要完善一揽子政策组合,引导投资行为,合理引导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要调整和优化中长期供给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动态均衡。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有几个关键词:一是“长效机制”;二是“长短结合”;三是“中长期供给”;四是“动态均衡”。这是真正的市场化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从中可以看到,短期化“限”字打头的政策组合正在让位于对长效机制的追求,以供应来保持房地产市场“动态均衡”的供应端调控成了政策重点。在这种思路下,把控房地产市场最关键的“钱”和“地”的供给侧的两大主管部门,都提出了精细化的“分类调控”思路。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既不愿看到巨大泡沫,也不愿看到巨大波动和下降”。由此可以预期,在个人房贷和开发贷方面,中央将会根据市场的波动,在量上进行动态的调整,既不会大水漫灌,也不会因资金供应的短缺而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断崖式下跌。因此,在“分类调控”的思路之下,根据不同城市不同的市场状况,各地购房首付和利率的差别将会进一步拉开。

国土资源部的“分类调控”提出:对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去库存压力大的城市则减少和暂停住宅用地供应。同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一步落实“人地挂钩”机制,这无疑是“精准供地”的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思路。在这种动态平衡的机制下,土地供应也将进一步与城市人口和经济地位相适应,有望逐渐破解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旱涝不均的难题,市场的波动也会因此逐渐被熨平。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今后将探索房地产多元化供地机制,鼓励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单位依法转让土地用于住房开发建设,允许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建设政策性住房。这一改革举措,对于缓解一线城市土地供应紧张的局面将起到积极作用。在土地供应和货币闸门方面,利用“中长期供给”和“动态均衡”的思维,控制住这两个重要关口,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就不难实现,房地产企业对未来市场和政策走向也会有稳定的预期。基于此,我们期待“两会”确定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思路,能够进一步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猜你喜欢
住房调控工作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走街串巷找住房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不工作,爽飞了?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选工作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