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永光
(河北省大名县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56900)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
呼永光
(河北省大名县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56900)
目的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进行探索,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结节性甲状腺肿非合并甲状腺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局部临床特征、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表达情况进行探索。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单个结节75%,多个结节25%;优于对照组7个单个结节和13个多个结节;观察组砂砾样钙化和无钙化分别为85%与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砂砾样钙化和10%的无钙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高发性。尤其是单侧孤立结节或者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具有进一步恶化癌变的可能。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及早发现,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措施,对结节性甲状腺肿采取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测,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钙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治疗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结节性甲状腺肿非合并甲状腺癌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5±3.2)岁。病程0.6~12年,平均病程(3±4.6)年;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6±4.2)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4±2.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前,采取手术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测,且均严格按照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临床诊断标准接受诊断;诊断期间全部患者无一例出现失访、脱落或者死亡的情况发生。
1.3 检查方法
1.3.1 检查患者甲状腺临床特征
采用颈部B超检查的方法对患者甲状腺局部临床症状进行检查,确定患者颈部甲状腺结节数目和结节内钙化情况。
1.3.2 检测甲状腺抗体中的mRNA水平
采用快速手术冷冻切片的方法,收集患者甲状腺组织中60 mg切片,从中提取mRNA并进行cDNA第一链的合成。借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对mRNA水平进行检查,其中分为扩增看家基因肌动蛋白和目的基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以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三种,并采用CT计算法,在以观察组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目的基因mRNA含量为100为基础,计算观察组患者组织中目的基因的mRNA含量[1]。
1.3.3 甲状腺抗体的蛋白水平检查
对上述手术中取得的60 mg的甲状腺组织切片进行RIPA裂解液浸润,充分均浆之后,将混合物放置于离心半径为25 cm,3000 r/min且温度保持在4℃的离心机内,离心处理10 min。取离心液的上部清液16 μL,并添加二硫苏糖醇溶液和上样缓冲液共同配置成为上样液。待上层胶与下层胶配置完毕后,将上样液从上样孔内加入,最后进行一垂直电泳和电转膜。待上述步骤完成以后,取出硝酸纤维素膜在5%脱脂牛奶中进行2 h的封闭;TBS+Tween洗涤后加入兔来源的TGAb、TMAb第一抗体和小鼠来源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第一抗体、37℃摇床孵育2 h;TBS+Tween洗涤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种属特异性第二抗体,进行2 h的室温孵育,最后进行显影。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T G A b中的m R N A水平为(191.8±30.2)μg/L,蛋白水平为(231.4±32.8)μg/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2±15.2)μg/L的mRNA水平和(102±18.9)μg/L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MAb方面,观察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分别为(101.9±15.2)μg/L,(103.8±18.3)μg/L,与对照组在TMAb方面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甲状腺抗体表达情况对比(x ±s,μg/L)
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胶质堆积等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患者甲状腺分泌不足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在这一病变过程中,患者甲状腺由于受到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刺激而出现肿大的现象。甲状腺肿大现象的发生呈现出逐步变化的特点,由最初的弥漫性肿大状态到随后的结节状出现的肿大状态再到结节性甲状腺肿。这病变过程中,患者的体征、症状等并无太大的变化。临床诊断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2]。随着临床医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且这一趋势对于甲状腺结节本身癌变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
临床研究成果并未将结节性甲状腺肿全部归于良性疾病的范围内。但临床研究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在临床司建忠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有效诊断方法通常采用手术快速冷冻病理切片检查的发放。然而,由于在临床治疗和切片检查过程中,缺乏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了解和认识,同时缺乏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诊断方法而出现漏诊、误诊现象时有发生。当错过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甲状腺癌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后,方二次接受手术治疗,导致病情延误,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由此可见,探索良好的具有实用性的诊察方法,将有助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筛选和诊断,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精确的帮助。
[1] 卢丽萍,何小乔,邓 英.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及其误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74-75.
[2] 曹学民,王文艳.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测定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1,26(1):78-79.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36.1
B
ISSN.2095-8803.2017.01.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