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构树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2017-04-26 03:54吴子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8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生物量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鉴于杂交构树在饲料方面的广大前景,文章主要研究在加强杂交构树水肥管理的前提下,从杂交构树的种植密度入手,研究什么样的种植密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杂交构树的生物量,提高杂交构树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杂交构树;高产栽培技术;生物量;种植密度

杂交构树为桑科构树属植物,是我国近十年用太空搭载航天育种等综合手段培育出的航天杂交构树,具有速生、丰产、优质、多抗等特性。树叶富含粗蛋白和类黄酮,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饲料,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被专家称之为神奇的养殖之星,综合营养成分超过豆类植物。可代替豆粕、鱼粉用于各种动物的养殖。

杂交构树与其他绿色植物一样,构成根、茎、叶、果实等90%以上的干物质都是来自光合作用的有机物组成,植物干重只有5%-10%的干物质是通过根部吸收获取的[1],杂交构树作为饲料的获得器官是整个嫩株,而其中又以构树叶为主,构树叶既是光合作用器官又是收获物,所以杂交构树在栽培技术上以最大限度获得光合作用产物为优先,这就要求杂交构树在栽培密度上的合理化,能充分利用有效空间,发挥它最大的经济效益[2]。

近20年来,许多木本植物作为经济物种,都向着“稀改密”、“高改低”的趋势发展,逐步推广密植高产的栽培技术,像桑树在这方面就获得了很大的效果,所以说要得到快速高产,杂交构树的栽植不仅要在水肥上加强管理,而且还要为杂交构树的光合作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使构树叶能够最大效率的吸收光能,产生更多的有机物,提高光能的有效利用率。

1 材料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种植地位于泉州绿丰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苗圃内,地处泉州市洛江区前埭社区,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干、湿季甚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为湿季;10-2月仅占全年的20%,为干季。降水量年际间变化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5-21.0℃(仅西北部的山区低于18℃),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无霜期长,沿海地区基本无霜。≥10℃的有效积温为5610-7250℃。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

1.2 材料

种苗引自中科院培育的中科1号杂交构树苗作为母本,由我公司自主研发生产扩繁出杂交构树组培生根苗。种植生长到平均高度15cm左右,作为试验苗。

1.3 试验设计

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林木能更充分利用营养空间,从而获得更高产量,因此造林密度的调控对杂交构树高产有很大的影响[3]。通过在每年3月份栽植规格一致的组培生根小苗,对比栽培1000株/亩、1500株/亩、2000株/亩、2500株/亩、3000株/亩的种植密度下杂交构树的单株生物量,一年刈割四次每次隔2个月,统计每次刈割的株平均生物量,优选出最适合杂交构树的栽植密度。

1.4 管理措施

1.4.1 整地

通过清理土地杂草、石块、杂木并翻土改善立地条件,提高土壤疏松透气性,并适当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提高杂交构树成活率。

1.4.2 施底肥

为了得到高产,每穴施复合肥60g,并与穴内土充分搅拌混匀,在进行苗木的移植。

1.4.3 提苗肥

栽培15天后,每亩用1000kg或施洒尿素10kg每穴,促进幼苗进一步生长。

1.4.4 除杂培土

构树苗栽植一个月后要进行中耕、除草、培土。除草有利于苗木对肥料的充分吸收,减少杂草竞争关系。中耕以10-20cm为宜。培土可增加根部覆土厚度,保护根系,促进生长和营养吸收。

1.4.5 灌溉

少雨季节适当进行灌溉浇水处理,保证苗木成活率。

1.4.6 追肥

追肥要与浇水配合进行,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量根据苗木的大小进行,小苗小施大苗多施,还要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选择施肥种类。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6 采收方式

饲用构树林到了一定时间就是及时收割或者采摘,避免叶片老熟,枝杆木质化,影响畜牧饲料的适口性,采收的方式可有两种,一种机械收割,适合平坦开阔地带,一种是人工采摘,本试验采用人工刈割,一般在植株长到1-1.5m时就可进行收割,收割时留底10-15cm继续长生[4]。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在2000株/亩的种植密度下,四次刈割单株杂交构树的生物量比其他种植密度下要高,第二次刈割的时候达到最大为2.22kg/株,比同一次刈割最低时的1.88kg/株高出0.34kg。当种植密度达到2500株/亩的时候,单株平均生物量有所下降,最低时仅有1.58kg/株,说明在这种植密度杂交构树没有办法充分利用光能达到高产。同时可以看出单株平均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种植密度超过2000株/亩的时候,平均生物量不再增长,而是开始有所下降。

在田间试验过程中,随着杂交构树种植密度的增加,杂交构树的养成往低矮无干化的方向发展,生长养成变快,有些条件更优越的地方每年甚至可收割4-5次。通过杂交构树的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光合作用产物,显著提高杂交构树作为饲料树种的经济效益。

综上,本次研究总结了一套适合杂交构树适宜的栽植密度,加强水肥管理的同时以2000株/亩的栽植密度种植,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发挥杂交构树的空间利用率达到高产,为以后进一步提高杂交构树的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资料,在实际生产中也有指导实践意义,但由于该项目研究时间有限,取得的数据也有限,有些未解决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顾青红.中国桑树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2]安美君.寒地无干桑树栽植密度对桑叶产量及蚕茧质量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3.

[3]邱林,毕会涛,黄付强,等.桑树不同栽植密度对桑叶产是影响的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2,27(2):21-22.

[4]周贵,田雄,敖长友.饲用杂交构树的栽培利用技术[J].园林园艺,2016,7(33):147-148.

作者简介:吴子平(1971,01-),男,籍贯:福建省泉州市,学历:本科,泉州市洛江區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师,负责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生物量高产栽培技术
地球上每种生命有多重?
“生命之重”:每种生命有多重
不同NPK组合对芳樟油料林生物量的影响及聚类分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植被生物量调查探究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