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凯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50-01
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将对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课堂的参与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小学科学实验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时候,老师布置任务后,学生们会先独立完成,然后就抢着发言,其实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做到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该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另外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课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个别学生容易开小差。究其原因:有的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也有的是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也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四)合作学习过程中过于喧哗
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教师难以从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噪声太大,就会导致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影响教学效果。这个问题和学生的认识以及个人素质有关。
(五)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3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要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验课堂的参与度。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小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教师既要考察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把每个人的智慧都发挥出来。
(三)加强合作学习的课堂管理
在合作学习课堂的管理方面,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建立一种以小组为基础的积极奖励制度,如小组附加分。对最期望的行为给予关注,很快,其他小组就会模仿受到教师积极关注的小组。也可采用零噪音信号。
(四)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1.合作学习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備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课堂参与度。
(五)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5.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六)实验材料准备问题的解决
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平时注重积累,善于收集,就能变废为宝,积少成多,让科学课堂的实验材料生动起来。像那些包装箱子,可能对其它学科来说是垃圾,但科学课上却是研究抗弯曲能力的好材料,教师只有平时注重积累,就能积少成多,不断充实科学实验材料的队伍。科学材料的准备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它还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才能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