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川凉山彝族乡土音乐歌曲的现状及传承

2017-04-26 08:57杨睿吴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4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凉山彝族

杨睿+吴欢

摘要:彝族被称为“以歌带语,生来就会唱歌”的民族,在这片热土上沉淀了大量优秀的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彝族民间乡土音乐受到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原有的生存样貌,生存方式正在逐渐消失,特别是乡土音乐歌曲的研究及音乐资料、音响资料少之又少,加上本地区缺乏对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必要的保护和传承,使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严重影响其传承及保护。因此,文章将从四川凉山彝族的乡土音乐歌曲的特点及现状展开分析,呼吁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彝族乡土音乐歌曲现状传承

艺术诞生于劳动之中,乡土就是音乐最开始产生的地方。而丰富多彩的乡土音乐歌曲是最能代表彝族文化的一个介质,它能拉近人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能体现彝族的民风民情,以及彰显本民族特色。因此,我们为有如此丰富的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而骄傲。

一、四川凉山彝族乡土歌曲的类别及其特点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由于彝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的地域差异,使得彝族的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种类繁多,风格迥异,其内容和表现手法都极具民族性和区域性。彝族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所创作,记录有关彝族历史、科学、生产、生活、生产、传统习俗、哲理等方面的民风民俗民情,具有词藻朴实,触景生情,想象独特,耐人寻味,即兴歌唱的特点。彝族音乐歌曲在众多的民歌音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山歌、情歌、风俗歌、叙事歌和儿歌。

1.山歌。过去彝族为躲避外来战乱,随时避居深山,在田间耕种时,在林间砍柴时,狩猎时,亦或是人们在牧羊时唱的歌。歌词中往往带有歌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词与生产和劳动紧密相关,所以在这种环境之下演唱曲风是自由、高亢、悠远的。其代表作有《马儿快些跑》《对歌》。

2.情歌。情歌往往是男女之间表明对方心意而唱的歌,一般避讳在家中长者面前唱的,通常在室外唱,其曲风有的迭荡起伏,节奏时密时疏,有的柔美,节奏平缓,有的活泼明快,节奏短密。其演唱方式有,独唱二人对唱,二人齐唱。其作品有《想表歌》《阿乌》等。

3.风俗歌。风俗歌中主要分为婚礼歌、丧礼歌以及节日歌,其彝族是非常重视婚丧嫁娶礼俗的。(1)其婚礼歌是指在嫁娶的过程中唱,新娘哭嫁时所唱以及新郎新娘男女对唱,歌词大多表现女子对家与亲人、朋友的不舍或对包办婚姻的无奈与不满。婚礼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合等。婚礼歌代表有《出嫁调》(2)丧礼歌,彝族对于丧礼十分隆重,丧礼歌分为哭丧歌、吊唁歌、指路歌。哭丧歌为逝者的家属们在逝者的遗体出殡前唱的歌,演唱时常使用哭腔,歌词内容主要表达在世亲人对逝者的哀悼、缅怀与不舍;吊唁歌为家属在遗体停放的堂院演唱,一般由自家请的歌师来演唱,歌唱有时高昂,有时低沉,曲风沉重、庄严、肃穆,指路歌是在举行送鬼仪式时,以一领众合的方式由领唱者执铃唱的歌,一般由“毕摩”诵唱。丧礼歌代表作有《哭丧调》指路歌是指…(3)节日歌,彝族代表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和年。人们在节日里围着篝火唱节日歌。演唱形式一般为一人领唱,多人一直应唱。边走边唱,边跳边唱。歌词多为唱歌愉悦的心情,歌唱节日的盛大。节日歌的代表曲有《酒歌》等。

4.儿歌。是在孩童们嬉戏,耍闹或是长辈对孩童们进行知、书、礼、义等方面的教育,知识传授时唱的,曲风一般轻快、跳跃、结构简短,歌词大多反映了天真烂漫的孩童们玩耍的景象或具有教育意义。儿歌代表作有《五指歌》

二、四川涼山彝族乡土歌曲的现状

彝族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与风格非常独特的文化,四川凉山彝族乡土歌曲是非常珍贵的民族文化宝物,无论是婚丧嫁娶,狩猎耕作,节日祭祀还是男女社交,孩童嬉戏都用歌声来抒发表达自身的情感,从这些乡土音乐歌曲能使人们充分地感受到彝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可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的推进,各种新兴文化的不断兴起与交融,彝族民间音乐原有的生存样貌,生存方式正在逐渐消失,特别是乡土音乐的研究及音乐资料、音响资料少之又少,本地缺乏对原生态音乐必要的保护和传承,给彝族乡土音乐文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彝族凉山本地对于乡土音乐教师资源也十分紧缺,这种状况势必会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严重影响其传承及保护。

三、保护与传承凉山彝族乡土音乐

为保护的彝族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并使其传承下去。为此,笔者有三个建议。

1.四川凉山当地学校要培养乡土民间音乐歌曲的师资,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彝族乡土音乐的同时,自身也可参与收集、整理,编创有关凉山彝族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作品。

2.当地中小学音乐课堂引用彝族乡土音乐教材,使孩子们从小就能耳熟能详一些本民族,本地区的民族乡土音乐歌曲,更好的让孩子们了解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并得以传唱。

3.四川凉山属地内的大学可以开设一些有关彝族乡土音乐的选修课程,使有兴趣的学生能够了解、学习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校方可组织学生们“走出去”,去到四川凉山里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地方采风,如布拖、雷波,美姑等地收集整理彝族乡土音乐歌曲资料,并以书本、音响等形式进行保存。

4.还应在各(区)市县的社区音乐教育中进行彝族民族民间乡土音乐歌曲课程开设,使喜爱彝族乡土音乐歌曲的广大市民更好的参与进来。

综上所述,保护彝族乡土音乐歌曲迫在眉睫,我们不能让传统文化逐渐走向消亡,彝族乡土音乐歌曲代表着彝族人的乡音,抒发着彝族人们的乡情。我们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愿彝族乡土音乐歌曲能走向国际大舞台。

参考文献

[1]民族音乐概论[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编.1988年.

[2]李萍.乡土音乐的审美价值[J].

[3]民族器乐曲论选集[C]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2002/9.

作者简介

杨睿(1997.6-),女,江西省上饶市,汉族,本科,四川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凉山彝族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彝族海菜腔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