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翠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育英小学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47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高效课堂逐渐走入了我们教师的视线。在不同阶段,我们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分别呈现了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高效课堂时代的到来,也令我们一线教师有所思、所想。多年来,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为主,我们老师为辅,但往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與程序。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弊端。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我认为创建良好的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发掘学生无限的潜力最重要。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做的:
一、静听
倾听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要学会静静地聆听真的很重要。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我看到的是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庞和一双双探索奥秘的双眸。无论我讲主体课文、读书屋还是七色光或能说会写,我都会引导孩子们学会静听,只有在听懂了的基础上才能跟随老师的思路。而不是让他们滥竽充数般人云亦云,必须激励他们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思想。必须用自己的内心与灵魂在听课,走脑过心,真真切切学会听。从一年级开始我就逐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不能在当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时,不去思索,别的同学怎么回答,其他同学就跟着随声附和。也不是别人的回答与己无关,当别人回答问题时,自己是一片哗然或与同伴窃窃私语。而是应该在学会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会听,才能听懂。在培养这一能力的过程中,力求做到多鼓励,多用心。我会较多使用一些激励语言及时表扬正在静听的孩子。如:“×××,你真棒!”“看×××听得多认真啊!”“你把老师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怎么这么认真啊!”…… 这样,激励孩子们更有积极性倾听,逐渐养成这一习惯。老师及同学们说的每一句话,孩子们都会在内心跟随叙述,每一个同学都全身心投入与老师的语言及思想的交流之中。课堂效果很好。
二、静思
静思是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听是基础,而静思更能展现学生的能力。当学生跟随我讲课步伐的时候,我能从他们的眼睛中感受到他们思维的进展,当我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不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片沸腾,而是深沉凝视,静思默想。当然语文课上,学生发言踊跃,气氛热烈这样的课堂也是语文教改追寻的有效方式。但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只是少数尖子生和外向性格孩子们的天地。个别内向孩子是不敢举手发言的,还有思维缓慢的孩子也会逐渐被淘汰的。所以我利用静思的方式让全班的同学都处于思考状态,不考虑快慢,不考虑优劣,我会按照座位的顺序依次提问,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在静思后思维活跃起来,逐步养成静思默想的能力。课堂上不完全依赖尖子生的思想,让全班同学的大脑都快速旋转起来,课堂静中也有动。
三、巧答
语文课堂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阵地。我们老师在发掘学生潜力的时候,在培养他们静听、静思的基础上,引导同学们巧答也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老师手里的指挥棒左右着学生的思想,指引着他们前进,引导航向。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呢?适时引导,学生们一定能回答好。因为孩子们潜力无限。老师巧问学生才能巧答。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方法。老师问题提得巧,就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所以我会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文章体裁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如:揭疑提问、答辩提问、转弯提问等等。引导学生提取大脑皮层深处的思维结果,来巧妙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独到之处,时时刻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大大树立了学生们的自信心。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经过长久时间的努力,教学效果良好!
四、巧延伸
完美的课堂需要有一个完美的延伸,能让我们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上感受到课堂以外的气息,在有限的时间里用无限的知识填充自己的大脑。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墨守成规、约定俗成的。编者定有其教育意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需要我们师生合作让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不断扩展我们的深度思维。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无限的知识,真正领悟到学海无涯的道理。有的同学往往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头脑受限,没有举一反三、变通的能力。如:书中学“一艘船”就认定“一艘船”啦!认为“一只船”就违反常规了。当我们学到某个故事的时候,也许只是截取了一个场景,学生就会仅限于这个场景,不去对故事进行全方位了解。延伸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点点滴滴积累的。从低年级的字、词、句,到高年级的段、篇。每节语文课我都非常重视延伸这部分内容。没有课堂上的拓展、延伸就如一潭死水激不起澎湃的浪花,就犹如干渴的幼苗得不到雨露的淋洒与关爱。哪怕一个字的组词,一个词的造句,一个关联词语的引用或者名篇的赏析,思想的感悟。总之,我会利用延伸这一环节,让学生真正做到“巧妙延伸”,而不是巧立名目,一带而过。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只要利用好这个环节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收获。我设计巧妙,学生回答巧妙,延伸巧妙。每个孩子都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点点的积累与实践,同学们对延伸的问题都很有兴趣,因为我让他们领略到了书本之外的新天地,也发展了自己的新能力。即使有一些需要课外查找或集体完成的内容,同学们都会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地去完成。踏踏实实完成每一节课的延伸内容。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自觉的形成了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洞察力深而广,不再局限于表象,更善于发挥自身更大的空间,更多了一份求知欲,自信心明显大增。对课本以外的内容掌握的越来越多,真是书里书外双丰收。在理解课内知识的基础上,为自己的学习内容又加了一个大大的砝码。知识面扩充到了无限大,自信心极速增长。这种方法我一定会沿用下去。因为我始终坚信:在我们语文课堂中,我们老师对于知识的传授不应该是直线性的,有一教一那种。而应该是发散式的。比如:学课文,就应该联系古今中外;学古诗,就应该联系成诗背景……我们在以教材为中心的同时,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扩大课堂教学空间很重要。我们应力求使课堂40分钟教学时间承载更大的知识量,引导学生走进更广阔的语文世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好课内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提高、为语文教学的展开,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能让语文课堂摆脱单一的知识灌输,构建一个学生所喜欢的多维度的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相关的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好!
总之,我认为我们教师每上一节课,都应该给学生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向,使学生在静听、静思中形成创造性的思维,顺利做到巧答、巧延伸。这样才能深刻领悟知识内涵,更好掌握教学内容。让我们一起努力,发掘学生无限的潜力,共同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