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秀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来。本文立足高中物理教学,从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依据国内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采用观察法、实践法等互相结合的研究方式,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32-02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熟悉的现象解释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问题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物理课程标准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师方面来讲,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此过程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将有效教学行为观念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不断创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精心设计实验
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有复杂的背景,本质和非本质的因素交融在一起,学生很难利用这样的材料来建立物理概念。而精心設计的实验则可以简化这些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实施获得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认识,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之后,学生就会将自己大脑中原有的观点与实验事实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如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中的《牛顿运动定律》是一大教学重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充分准备教学实验中所需要的工具,并对实验的步骤以及相关的提问进行精心设计,从而提高教与学的双重效果。
二、整体结构教学,理解规律
1.掌握物理学生的基本结构
结构的理解,能使学生从中提高直觉处理问题的效果,无结构凌乱的信息难以形成直觉思维,而有秩序、有结构的信息才更能够有效地活跃学生思维,帮助其快速解决物理问题。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理论框架。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建立动能定理的根据和内涵,还能够帮助它们掌握动能定理的最佳应用方向,在解决有关的动力学问题时,能够凭直觉选用动能定理,做出解答。
2.全面训练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和物理研究方法
高中物理教材主要以知识逻辑发展为主而编写的,其中包含有物理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等,教师需要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方法论知识。如物理研究对象用抽象模型法,物理概念采用总结归纳法等,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思维的全面发展。教学实践证明,教材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完美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应用形成能力,而物理知识、方法和思想的积累与融合是产生灵感的前提。
3.培养学生运用组块思维的习惯
知识的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比部分之和的意义更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经常帮助学生建立起单元、章节以及全书的整体框架,使物理知识系统化,形成合理的物理学科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并借此获得直觉的判断和联想,提高学生思维敏捷度,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知识组块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问题类型或一个问题模式,但其更多的是知识、方法和经验的浓缩。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运用组块思维的习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组、组块,并重视基本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问题的类型、解决方法和结论。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比较与融合,把新知识融入到旧知识中,将旧知识的方法和结论运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上。实践表明,通过分析物理中的一系列问题,总结出其中的共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块思维,提高其快速解题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以及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基础上的。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真正参与到物理结构的构建过程中来,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整体知识框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与学习有效性是相统一的,因此,教师应不断摸索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设法提高教学效益,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辉平.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学周刊,2013(29).
[2]孙甲澜.浅谈高中物理教学[J].电子世界,2013(18).
[3]欧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实施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