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加快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发展

2017-04-26 21:29苗林刘美含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4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国际化中医药

苗林+刘美含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自然疗法和天然药物的崇尚与追求,“中医热”在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升温,中医药国际教育需求也明显增长。积极开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已成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总体上仍呈缓慢发展的态势,中医药学还没有被更多的国家所承认和理解,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化中医药人才严重短缺,现有的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化发展需求。因此,制定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和方针,抓住机遇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是促进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实施“立足国内,以内促外;依靠科教,医药并举;因地制宜,双向接轨”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1],促进了中医药在国内外地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对自然疗法、天然药物的崇尚与追求,“中医热”在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升温,中医药国际教育需求也明显增长。积极开展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是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走向世界、打入国际主流教育阵地的重要途径。积极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是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确保中医药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高等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减少人才培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必须对现行办学模式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始于1956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建立了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16年底,全国2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已有20所开展了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外办学项目,中医药对外教育已经由初期的一般进修、培训等非学历层次教育发展到现在的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使得中医药教育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力地推进了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综合分析这2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院校都采用了普通高等中医药人才教育的模式。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开办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学项目,山东中医药大学与韩国培材大学合作开办的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江西中医药大学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合作开办的“4+0”护理学项目等均是如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际上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是与其他办学最根本的区别[2]。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通过研究发现,此类项目的培养方案均由中外合作双方的专家经充分研究认证后共同制定,以确保其教学计划设置更加合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跨国分段办学模式的中外办学项目,均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境内外教学实施的专业核心课程占项目全部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要求。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办的护理学双学士学位要求修完192学分,其中中方提供120学分,由人文素养与素质拓展、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这四大课程群构成;澳方提供72学分,由专业必修课、主干课和选修课构成,双方互认对方的学分[3]。

(二)学制与培养模式

根据辦学具体形式上的不同,可按照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划分为单校园和双校园模式。单校园模式指的是学生只需在中国境内完成预定的学业,无需到国外留学即可获得相应的文凭和证书。如江西中医药大学与美国托马斯大学合办的护理学“4+ 0”项目,学生在中国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在获得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基础上,符合美国托马斯大学学位授予条件者可向托马斯大学申请学士学位[4]。双校园模式是指学生的学业需要在境内外两个院校完成,通常有3+2、2+2、3+1.5等模式,学生在完成中外双方课程且满足相应条件的前提下,可分别获得中外双方院校的学历学位证书。

(三)教育管理制度

为保障人才培养的井然有序,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均是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内容,只有各方面工作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使中外双方共同参与到具体的管理之中,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如安徽中医药大学2009级曾有12名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在毕业时遇到了一些问题,经过学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职能部门的协调,积极寻求对策,目前已顺利毕业并在韩国就业[5]。通过调研发现,每所开办中外合作项目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都出台了相应的学生出国境学习管理办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对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各校基本都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管理方案。

二、中医药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有待加强

为了更好地规范高等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行为,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诸多法律文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和审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由于项目审批程序的严格和难度,在项目申报初期,每个办学主体都会与合作院校进行深入地沟通和交流,而在项目获批之后,各办学主体对人才培养和质量监控等现实问题的关注度却有所下降,如开设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方法是否灵活易被接受,师资队伍的结构是否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如果对这些方面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那么势必会影响合作办学的发展。通过调查发现,一些新兴的中外合作项目在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在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的对接不到位,师资队伍结构复杂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也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阻碍了合作项目的发展。

(二)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现代中医药教育已由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转变为参考西医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体系方面,就出现教材以传统医学文献为主,师资力量良莠不齐,学生难以通过课程学习和教师影响获得先进的知识等问题。另外,国内中医药高等教育注重和强调早临床、多临床,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则会面临国外临床教学的诸多困难,如临床教学单位的不健全,病种的单一性,甚至是医患交流的语言障碍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打造科学合理的国际化教学体系。不仅要突出中医药专业课程特色,还要在教材编写和选用,双语教师储备和任用,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到规范化管理。

(三)合作办学的专业类别有所局限

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在我国高等中医类院校开办的中外合作专业大部分都围绕着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等类别,但也有部分院校开展了医学类专业以外的合作。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合法性在某些国家还没有解决,导致中国传统医学教育不能被纳入合作院校医学教育的主流,只能转而谋求相近专业的合作;另一部分原因是有些院校盲目追求生源,某些专业并不是该校的急需专业或外方院校的强势专业,只是举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为噱头来换取经济利益。也正是因为中医类院校存在的合作专业的局限性,让那些“急于求成”的院校“另辟蹊径”,开展了一些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更会影响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发展。

三、优化国际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随着发展地深入,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适时调整办学思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规模,另一方面要正确面對和积极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防止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总地来说,关于优化国际中医药教育,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人才培养标准,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建立符合国际中医药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中医药国际教育设置还不尽完善,各校在规模、专业设置、师资、临床训练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别,在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时,应注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并参考合作院校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市场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教师教、学生学的质量评估体系。虽然一些院校已经有了初步尝试,但大部分的教学质量标准都是参考国内本科教育的质量标准而制定的,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不断完善国际人才培养监控体系,才能更好地规范和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

(二)加强国际化品牌课程建设,突出自身特色

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进,我国中医药教育和文化传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使中医药高等教育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我们应注意根据当前国际社会急需的人才类型来设置专业,并依托学校的优势专业和学科,开发国际化品牌课程,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并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引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外优势资源,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还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通过多种形式吸引留学生和海外医学进修人员来我国学习,通过学习优质的品牌课程,成为国际中医药教育的推广者。

(三)积极探索境外办学途径,实施高等中医药教育“走出去”战略

境外办学是指我国高等学校在境外独立或者合作开展以境外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6]。高等中医药教育在海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实现资源优势的共享,如在海外建立中医孔子学院、各高等院校在海外开办分校、建立标准化境外实训基地等。境外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的重要举措,中医药教育“走出去”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包括行业标准、教育标准、教材标准、师资选拔标准、考核标准等等,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来规范海内外中医药教育,让中医药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十年规划》的指导意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7):3-5.

[2]魏胜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37-46.

[3]高静,杨翔宇,吴晨曦,等.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外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3,1(10):19-21.

[4]李沐,刘建军,李成.中西医结合中外合作护理教育的问题和思考———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中美合作护理办学项目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10):22-23.

[5]叶敏,韩茹,董睿,等.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韩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0):8-9.

[6]蒋继彪.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69-272.

作者简介

苗林(1988.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来华留学生管理、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刘美含(1983.1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英语翻译、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国际化中医药
聚焦港口国际化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