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民俗学角度出发,对维汉交际礼仪中出现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了解和尊重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选择合宜的礼仪方式,采用入乡随俗原则和礼貌原则,培养多重文化的意识,从而克服因文化差异和礼仪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
【关键词】交际礼仪;差异;民俗学
一、交际礼仪和民俗文化
礼仪产生于交际,因而交际礼仪就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无论汉族文化还是维吾尔族文化都强调礼仪在交际当中的重要性。每个民族由于地理、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文化以及礼仪风俗。
维吾尔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说交际礼仪体现着文明,包含着文化。一个民族的普遍价值和态度经常明显的表现在民俗中。
二、维汉交际礼仪中的民俗文化差异分析
1、交际礼仪具有时代性——招呼礼仪
在招呼礼仪方面,维汉双方也呈现了明显的差异。如日常碰面打招呼的时候,对于汉族来说,人们通常都会微笑点头或者是礼貌性地问一句“吃饭了吗?”“干什么去?”等。对于初次见面的朋友,通常都会客气地点头或是握手,或“您好!”。在汉族的世界观里,在公共场合打招呼方式不宜过于亲密。
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重礼仪的民族,因传统的沿袭和宗教的清规,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人交往有着严格的礼仪讲究。不同阶层、性别、年龄的人,信教与不信教者,见面时的礼节都有所不同。并且很多礼仪上的用词都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如:在问候语上,解放前见面时常问“家里有几只羊?”后来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就开始问“最近怎么样?”等。下面这张表反映出现代维吾尔族见面打招呼的方式:
正如汉民族各个地域打招呼的方式不尽相同,這张表也只是大致反映出维吾尔族见面打招呼的基本礼仪,由于宗教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维吾尔族的招呼礼仪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南北疆的维吾尔族在打招呼方面依然有一些差异,尤其是口头语的问候区别较大,这里还需进一步研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加强,我们不难看出,问候语的简化和趋同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2、交际礼仪具有地域性——称谓礼仪和服饰礼仪
(1)称谓礼仪
称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很直观的反映出汉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族习俗和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从称呼方式来说,汉民族都是体现出一种等级的观念,称谓礼仪相当复杂,从家庭成员关系来看,汉族的亲属关系分为血亲和姻亲,血亲又分宗亲和外亲,这些亲属关系都是至亲,此外还有很多远亲。维吾尔族的称谓关系就没有那么细致,称谓也反映不出他们的亲属关系。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维族亲属称谓相对汉族而言较简易,但由于地域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别,例如,“祖父”通常被称为“bowɑ”,而在喀什、和田地区的维族则称为“ dɑdɑ”,柯坪县则称为“dɑdɑ”。这种由于地域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称呼,在汉族地区更普遍的存在,如,北方人习惯将大伯称为“大伯”或“大爹”或“大爷”,而南方人称其为“伯父”。
南疆、北疆在“爷爷、奶奶”的称谓差异上十分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北疆受汉文化影响较大,因而在称谓中讲究长幼有序,而南疆受伊斯兰宗教文化影响时间较长,在维族中也存在祖父母领养长孙的习俗,因此在父母称谓前“”来称呼祖父母的习惯。
(2)服饰礼仪
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服饰具有极强的表现功能,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可以通过服饰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审美意识和生活态度等。汉族服饰主要以简单大方为主。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南北疆的维吾尔族着装差异很大,北疆城市里的维吾尔族穿短袖无袖短裤的不乏多数,服饰礼仪几乎和汉族无异;而南疆即使在城市也只允许穿短袖和紧身裤,不少维吾尔族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打扮。值得观察的是,在衣食住行和思想观念方面,高校中的南疆维吾尔族或多或少的会听从北疆同胞的建议,尝试着改变,这说明他们是接受和适应这种相对现代化穿着风俗的;相反,北疆的学生心里更多的是对传统维吾尔族风俗文化的尊重,却很难被南疆传统的习俗所改变。
由此可见,首先,维吾尔族在服饰礼仪上受社会环境和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南疆偏传统,北疆偏现代;其次,城市和农村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同在着装打扮上也有很大不同,城市维吾尔族相对开放,农村的相对保守;另外,从新疆高校的维吾尔族互相影响情况来看,保守的较传统的南疆学生容易接受和吸收相对开放现代化的服饰打扮,接受新的事物和刺激,愿意尝试改变。总之,整体上有传统型向城市型转变的倾向。
三、从民俗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1、语言文化因素
维吾尔族和汉族在文化上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其语言文字上,语言文字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交际工具。人类的思想文化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语言的差异是两个民族产生交际误解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古老而历史悠久的民族,维吾尔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维吾尔族文化鲜明的体现了对对自然和对生命的尊重和敬意,例如维吾尔族很多男人的名字后面带有“江”字,“江”字在维吾尔语里是“”,生命的意思,这充分表现出了一种维吾尔文化的生命意识。
2、宗教禁忌因素
新疆维吾尔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他们传统的习俗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任何人交往中有严格的礼仪讲究。维吾尔族的宗教禁忌比较多,维汉很多交际礼仪中差异的根源就在于其宗教信仰。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指导,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3、地域环境因素
新疆大杂居、小聚居的客观地理生活环境,产生了民族间文化的融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对于生活在城镇或知识水平较高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老一辈们相比,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很大的变化,势必会对他们的习俗和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促使着维汉两个民族间的跨文化传播和交流。
四、小结
维吾尔族与汉族的礼仪差异有很多,不单是因为个体的差异,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背后深层次的民俗文化不同所致。文化决定其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我们与维吾尔族交际过程中,一方面要交际适度、礼仪至上。在交际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交际效果,除了谨慎的选择符合情境的言语外,还需根据对方的礼仪习惯,采取入乡随俗和礼貌原则,提高文化适应性,选择合宜的礼仪做法。另一方面要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作为跨文化交际者,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多重文化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要求我们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适应文化语境,从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高远月. 谈新疆维吾尔族的日常礼仪及其变化[J]. 东方教育, 2013,1.
[2] 苏丽燕·阿依拜克. 浅谈新疆维汉民族间的文化差异[J]. 新闻世界, 2012,4.
[3] 古丽扎尔·吾守尔. 维汉交际称呼语对比[J]. 语言与翻译: 汉文, 2004(3).
【作者简介】
张倩(1986—),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塔里木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维吾尔语及双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