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工程招投标编制与合同索赔实务》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7-04-26 19:14杜宇
教育界·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课程开发

杜宇

【摘要】以水山工程为例,从工程招标阶段至竣工验收的整个工作过程,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水利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工程资料整编》五门课程解析和重构,整合开发为《工程招投标编制与合同索赔实务》,成为让学生在有限课时内能够基本掌握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工程合同管理及合同索赔的新学习领域课程。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合同索赔;课程开发

一、重构解析目的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要求具备的核心专业能力为“识图”“算量”“核价”。为满足需求,各高职院校基本都相应开设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水利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工程资料整编》五门课程。其中《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两门课程有超过1/2的内容存在重复。五门课程的独立教学,对于教师而言,课时重复,浪费教学成本;对于学生而言,工作过程被打散,认知无法整体化,也就无法掌握对于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最重要的“量”与“价”的能力。

因此,课程重构旨在针对工程造价专业,以水山工程从招标阶段至竣工验收的整个工作过程为横轴,纵轴上将五门课程解析、重构,开发成一门新的课程《工程招投标编制与合同索赔实务》。通过模拟、再现职业情境,利于学生宏观把握招投标整体环节,掌握工程造价专业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从而大大缩短学生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岗位的适应时间。

二、重构解析思路

我们将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体系拆散,变为以工作过程引领课程进行模块化重组。以工程招标、投标、中标、贯标工作过程为依据,将原有课程解析,涉及工程招标(原《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部分内容)、投标(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的合同管理、索赔(原《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课程部分内容)、工程资料整编(原《工程资料整编》),整合开发成行之有效的,能初步进行工程招投标与索赔实务操作,课程五合一的《工程招投标编制与合同索赔实务》课程资源。

力求在宏观理解合同管理与索赔原则下,以工作过程为据,直观、有效获取招投标过程中涉及的招标、投标文件的编制;中标之后合同的建立、投标过程中涉及的概预算编制与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及工程运营后合同的管理与索赔、竣工后工程资料整编,引导学生掌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职业技能。

三、重构解析成果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在教学子情境选择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第一,由易到难的先后顺序;第二,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第三,融合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模拟现场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依据以上教学设计思路,设计出有关学习任务如下表1所示:

四、认识与收获

课题实施中,我们碰到了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最突出的体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是以一个工程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教学前后的连续性就势必要求教师事先对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安排达成统一,才能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彼此连贯。换句话说,如果要让重构后的课程得以顺利实施,教师之间也必须以课题组形式进行。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间必须对重组的学习领域《工程招投标编制与合同索赔实务》每一个学习情境都要熟悉,教师在课下的工作量很大。课题组成员统一备课,这对于不同学科的课题组成员在教学能力、专业能力上的要求都很高。教学实施后,根据学生、企业反馈需进行课程资源再整理,整个过程前期工作仍然需要课题组成员配合,因此对课题组成员的彼此配合要求也很高。

但从实践角度来看,实践意义有二。

(一)利于学生掌握工作流程,缩短上岗过渡时间

将原先分散的五门课程整合,基于一个工程贯穿所有教学过程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突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了了解课改效果,我们针对往届毕业生,涉及5个工作岗位,共计发出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对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做了统计,并汇总成表2《毕业生反馈意见统计表》,得出结论:实施课改的2个试验班级学生对比3个非试验班级,普遍反映出来在上岗后,能有效把握工作程序,清晰工作流程,较短时间完成从学校书本知识到工作具体应用技能的对接。

(二)强化职业基本技能练习,树立使用规范意识

通过若干任务完成,学生可以跟随工作过程进行学习,学习兴趣浓厚,参与课堂积极性高,接触到了一些常见工程合同纠纷、实际工程合同管理操作模式、工程现场施工内业操作,另外也使得学生学会自主查阅、使用规范,对于学习工程的学生,树立规范在学习、工作中重要作用的意识其意义不言而喻。

同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大量任务需要借助PPT、Word、Autocad、Excel完成。每年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目前虽然学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实际应用,学生对这些基本技能掌握得还是比较差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若干任务锻炼学生上述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做铺垫。这些能力也是学生在就业后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负责穿针引线,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工程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编制、合同索赔、竣工资料编制)。同时学生在团队彼此竞争、协作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在一次次任务方案从被否定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增强了抗挫折能力,在一次次任务结果陈述中,增强了信心,建立了自我职业目标,树立了基本工程伦理认知以及职业道德操守,实现了课程解析整合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姜大源.當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5]石伟平,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工程招投标课程开发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试论如何利用施工图预算编制招标控制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