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三本院校旅游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2017-04-26 13:31华萍
文教资料 2017年3期
关键词:智慧旅游

华萍

摘 要: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三本院校旅游人才的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三本院校旅游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学生对旅游行业认同度低,师资队伍缺乏,提出了智慧旅游背景下三本院校旅游創新人才培养对策。

关键词: 智慧旅游 旅游人才 三本院校

目前,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518所,在校生57.1万人,旅游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近几年旅游管理专业多次受到教育部和各省公布的“黄牌”或“红牌”就业预警,这给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三本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既无普通本科的理论和科研优势,又无高职高专的实践技能优势,再加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认同度低,很多学生为了学历而读的三本,毕业后几乎很少从事本专业,这就造成旅游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浪费大量学校资源。

一、智慧旅游背景下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自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已经先后公布了二批次的“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同时公布了22个“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通过这些试点城市与试点景区的带动作用,“远程导览、景区信息化管理、自助旅游、旅游数据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模式及应用已经被广泛接受,我国“智慧旅游”的潮流扑面而来。2015年初,国家旅游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智慧旅游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对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随着旅游新兴业态、旅游方式的散客化、个性化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出现了脱节和滞后,这对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不利。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适应智慧旅游时代特征,创新培养人才,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才需求。

二、三本院校旅游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目前某些三本院校盲目追求招生数量,没有结合自身实力,分别设置本科、专科、专升本等不同层次,受教学经费、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制约,不同层次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近乎雷同,盲目学习其他院校的“宽基础”,重基础理论,忽略专业课程,缺乏实验室,实践教学开展不到位,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心态不好,实践能力弱,对旅游行业缺少认同精神,很难坚守在旅游行业岗位上。由于某些三本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出现人才综合素质“杂而不精”、理论知识“学不致用”、专业技能“会而不专”的情况[2],致使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完全不吻合,影响学生就业。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缺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旅游行业也朝向智慧旅游方向发展,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三本旅游教育一直延续原来的课程体系,很难赶上“智慧旅游”的发展步伐,课程设置缺乏智慧旅游、旅游前沿动态的课程,完全依据教师个人的特长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性和基础性知识传授为主,没有针对互联网时代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来培养,如实践性、技能性,信息技术、新型媒体等。所以某些三本院校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旅游行业发展,很难培养出适合智慧旅游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同时某些三本院校一直受资金、资源的限制,在实践教学方面一直很少有作为,实践实验类课程占的比重低,或者在某些三本院校形同虚设,没有作为正式课程开设。而旅游管理专业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其是互联网时代,需要很多新兴技术满足教学需求。但是某些三本院校校内实践基地少,设施简单,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外实践基地落实不够,未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进行动态管理,使实践经验及时为日常课堂教学所用,这就不利于智慧型人才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某些三本院校一直延续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讲解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方法[3],每堂课教师满堂灌,信息量大,不能脱离教材等成为对教师的主要考核指标。随着智慧旅游的兴起及其实践,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情景模拟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很难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而不能创造性地吸收,使其与“智慧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创造性特征不相吻合,并且导致某些学生没有实操做指导,对理论知识的接受也流于形式,形成眼高手低的局面,面对实际问题时,力不从心,解决不了,其积极性受到打击。

同时某些三本院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致使教学评价体系教条化。一方面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合理。目前三本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采取传统的理论考试为主,闭卷笔试是主要的考试形式,很少进行实践操作、口试,评价标准不好统一,难以通过学校的审查。这种评价体系没法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创新性等进行考核,更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长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上课不愿思考,期待老师从头讲到尾,如果补充一些视频资料,增加一些讨论,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将不认可。

(四)学生对旅游行业认同度低,师资队伍创新不足。

戴斌教授在2014年10月举办的第二届旅游教育与培训国际论坛上指出:“认同与热爱是旅游人才培养的核心导向。”三本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不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而是为了拿到文凭,这些学生基本上家庭条件优越,受父母和社会偏见的影响,认为旅游行业是“层次低”的服务行业,尤其旅游行业还要从基层一线工作做起,致使上学期间转专业,毕业后转行从事其他行业。因此对旅游行业的热爱,培养旅游职业兴趣成为三本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同时某些三本院校旅游师资创新不足,大多数教师是本科院校退休返聘或兼职,教师自身是理论专家,参与行业实践少,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一是在授课上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人才;二是很难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以至于出现教师对行业茫然,学生也茫然的局面。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三本院校旅游创新人才培养对策

(一)重新定位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三本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根据市场需求重新定位旅游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又要结合河南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旅游创新人才,重视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强调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罗兹柏等认为:理论和操作的偏重都将不妥,不适宜为旅游行业培养输送高级管理人才[4]。所以三本院校要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不能一味模仿本科院校培养理论型人才,也不能向高职院校一样培养操作型人才,而是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具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智慧型”旅游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教学。

三本院校要结合“智慧型”旅游人才培养特征,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实践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整公共课、专业课、实践实训课的比例,把专业基础课提前开设,让学生在学习公共课的同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课程,培养旅游专业兴趣,在学习公共课的同时更好地培养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增加一些与智慧旅游相关的一些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如微信营销、智能景区管理、智慧景区规划等,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升从事本行业的适应力。

重视实践教学,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等,尤其是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智慧旅游”所需的实训、实习场地,诸如移动电商系统、微信服务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电商网站连锁、景区三维实景导览等。并组织参加以“智慧旅游”为主题的各种大赛活动,如导游大赛、线路设计大赛、智慧景区服务大赛等,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学习,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丰富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三本院校要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需要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丰富现代教学手段,改进教学评价体系,突破传统的试卷闭卷考试模式。首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并设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指标,如把学生的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创造性的见解等都列入考核范围,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导游业务》、《饭店管理》等课程,直接引进企业评价方式。其次,通过各种形式丰富教学手段,如微课、旅游教学视频播放、旅游热点新闻、虚拟旅游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四)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行业认同感。

三本院校创新型的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支理论扎实、博学多才、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激励师资队伍的创新,尤其是参与智慧旅游实践的教师。一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三本院校采用各种聘用形式,如长期或短期聘用的形式,引进行业经验丰富的经理或专家给学生授课,以他们自身的经历增强学生的行业认同感,提高职业自信度。二是鼓励自己学院的老师参与行业实践,如国内外智慧旅游会议、项目设计、智慧旅游规划等,定期派老师到携程网、艺龙等企业任职一段时间,教师自身经验丰富,课堂教学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更能提高学生对行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左晓娟.“智慧旅游”趋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137-138.

[2]李宁.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87-89.

[3]胡红梅.E时代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4-47.

[4]朱嫚,馬娇杨.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智慧型”人才培养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6(3):120-121.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6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2016JGYB13);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6年度校级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旅游管理教学团队;2016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6GGJS-211)。

猜你喜欢
智慧旅游
浅谈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和管理平台的构建
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智能手机App的旅游应用研究
京津冀休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