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军+陶黎明
摘要:本文叙述了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的策略,主要阐述了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的作用,以及激励教育可以通过教师设计巧妙的语文活动得到实施,由此可见,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实施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中若有良好的引用,可以改善传统教学造成的课堂上单调乏味的气氛,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对学生经常性的激励和表扬,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有自信,更加有兴趣进行语文的学习,语文学习也会更为轻松。
一、激发兴趣,把握小学语文激励教学基础
小学时期的学生心智好不成熟,学生之间争强好胜、攀比,再加上是独生子女,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这些在现代小学生的表现中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就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在学生的表现中仔细挖掘他们的优秀点,及时并且经常性得表扬激励他们。其实,在小学生心理教师对他们的激励就是天大的奖励,心里就跟吃了蜜糖似的特别甜,也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催化作用。教师对他们每一句激励的话语,哪怕只是教师认为不经意间微小的表扬,在学生心里就是天大的喜事,在听到表扬后就会快马加鞭地进行语文学习,花费以前双倍的努力。教师的一句激励的话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关心自己的,在意自己的学习表现的,并没有忽视自己,学生自己就会增强自信心。
所以,教师表扬是要就具体的方面激励,就具体的某一特性而言。比如,学生的作业一个也没有错,教师会表扬“做得不错”,但是有的学生不认真也做得好,有的学生努力之后和他们的成果是一样的,那么认真的学生就会认为自己的努力和人家的不努力得到的结果一样,就没了激情。教师应该换个方式激励他们,应该这么说“你做的不错,看得出来一直在认真用心学习,相信你一直这么认真下去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成果。”,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一切都是有回报的,也就有了接着努力的动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教师会说“你做的真好”,这样固然也是表扬,但是学生不知道教师具体指自己哪方面好。教师这么说时“你发言真积极”、“你的语句真优美”或者是“你的发言真不错,直接点明了本文的中心点”,这样学生就知道教师激励的是具体的哪一方面,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营造氛围,突出小学语文激励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中的激励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氛围。教师一直实行的传统教学实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严格管理,于是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批评。这样学生对教师有一定的恐惧感,对语文学习也就没有了足够的热情,就会觉得课堂教育比较无聊枯燥,对语文自然没了兴趣。而激励激励教育的出现大大改善了这种状况,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让学生重燃了语文学习的热情,整个课堂也处于一种愉悦宽松的氛围之中。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堂提问的次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的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发挥自己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学生能够自己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师在原有的语文课堂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创设出一个更加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借助多种教学工具,不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将课本上的知识更加生动地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另外,还应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对语文有一个更好的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在开启本章的知识点时先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是小笑话来引出本堂课的知识。例如,在学习《丹顶鹤》时,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是丹顶鹤这种美丽奇妙的生物,是关于动物的文章,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丹顶鹤的图片给学生看,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这篇文章中去。所以,激励教育可以创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愉悦的氛围。
三、设计活动,加强小学语文激励教学应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设计语文活动来加强激励教育,这样能够大力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活动中去,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扬自我的个性。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开展一个班级内部的写字比赛,让学生不断地练字、写字,照着字帖临摹,让学生不断纠正改善自己写字过程中的一些坏毛病,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也激励了学生去追求自我价值从而建设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这个比赛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上台展示自己,加强了学生表达时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敢说敢做。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个班级的朗诵比赛,让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激励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类似的活动,激励学生勇于在台上表现自己,展现自我的个性,大胆地去说去想去做,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些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去积极进取,激励着学生去发現创造一个更加完美的自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塑造一个较好的人格品质。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额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激励教育就是一剂良好的催化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霏.激励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4,(9):56-58.
[2]武新虹.浅析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4,(8):46-52.
[3]乔素萍.探究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2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