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2017-04-26 02:38郑云英
医学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

郑云英

摘要:目的 分析和讨论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76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各38例。常规组予以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心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后,心理组患者的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在治疗效果方面,心理组的有效率为94.73%也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94%。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加速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失衡护理;临床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在乙肝病毒检测时结果呈阳性,属于乙肝中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的起病较为缓慢,其主要的致病原因为遗传因素、病毒感染或者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肝区疼痛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黄疸加重、下肢水肿等情况,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甚至会出现肝源性型糖尿病、脂肪肝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1]。但是,由于该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患者常常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进而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心理失衡的状态,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保障其健康的关键所在,对此为了研究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特选取76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76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心理组,其中常规组的患者为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4.2±3.1)岁,而心理组的患者为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3.1±2.7)岁,所有患者的病程均在2年以上,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不同程度的乏力、肝区疼痛等。③排除患有精神障碍以及妊娠期的患者。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1.3方法 常规组予以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日常、治疗、药物等方面,而心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3.1评估患者的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表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内心,并进行分析,观察患者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1.3.2健康教育 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积极的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介绍治疗的方式,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1.3.3心理压力护理 护理人员应通过宣传册等方式让患者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并讲解相关的真实案例,多讲解治疗的优点,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让患者积极的面对疾病,同时让患者慢慢的了解该疾病的发展过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在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语气温柔,态度诚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护理人员也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

1.3.4社会压力护理 由于该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很多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自卑情况,这样会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感,所以护理人员应进入社区进行演讲,并且在尊重患者隐私的情况下,将患有该疾病的患者组织在一起进行讲座,向患者及群众发放健康手册,提高群众对疾病的预防知识。

1.3.5家庭压力护理 护理人员应组织患者的家属进行学习,了解该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告知患者的家属要予以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由于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其情绪波动比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要包容患者,予以患者一定的温暖[4]。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1.5判定标准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后的心理进行评价,分值低于50分则无抑郁,50~60则为轻度抑郁,60~70则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则为重度抑郁。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心理情况 心理组患者的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常规组的有效率为78.94%,心理组的有效率为94.73%,心理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由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比较长,所以治疗的进程也比较缓慢,同时在治疗后患者也很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因此很多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消极的态度,失去对治疗的信心,久而久之,患者其自身压力就会增加,逐渐的出现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情绪[5]。因此就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而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护理方式,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式,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失衡状态,慢慢的打开患者的心扉,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使其融入到社会和家庭中。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护理后,心理组患者的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常规组,并且在治疗效果方面,心理组的有效率为94.73%也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94%。说明,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加速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陈雪妹,仲奕,朱芸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20):106.

[2]张敏,闫明霞,李友良,等.个案化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6):608-610.

[3]凌宾芳,吴尧,卜美玲,等.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生物醫学进展,2014(7):1354-1356.

[4]郑必慧.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护理,2016,04,14(11):68-69.

[5]姚国琴,张海芬.个性化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24-25.

编辑/宋伟

猜你喜欢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
心理失衡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健脾化湿祛瘀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残留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老年乙肝及HBV相关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IL—17、α—SMA及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