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少先队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7-04-26 09:24刘磊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

刘磊

摘要:少先队,全名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对少先队的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以改善小学少先队工作的若干思考为主题,从在小学少先队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出改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少先队工作 现状 策略少先队的管理工作是集德智体美劳于一体的教育管理形式,是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在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小学少先队的工作得到了跨越式的创新与发展,实现了少先队工作与学校课堂教学任务的真正融合,促进了少先队的发展。但在这个协调发展的摸索过程中,仍会出现很多棘手的问题,等待教育工作者去发现解决。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少先队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一)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1.辅导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进步,党和国家对少先队的工作提出了新的管理理念与要求,然而由于觉得大多数的少先队辅导员思维上的局限性,导致其不能对新形势、新观念下少先队工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把握,无法对少先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进行创新,从而使少先队工作止步于毫无特色的传统模式,如反响巨大的“手拉手”活动只停留在捐款的形式上,而像诸如“民族精神代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雏鹰争章”等近些年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在一些学校却根本不见踪影了。

2.少先队辅导员不稳定

由于现阶段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许多偏远农村地区的师资薄弱,导致学校在安排少先队辅导员时出现兼课较多的现象,心有余而力不足。相反,在某些拥有一定教育实力的小学,同样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而原因则是轻视了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他们片面追求教育教学成绩,忽视了对少先队的培养,影响了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3.对少先队工作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都不是专职工作人员,他们往往身兼别科,导致了学期结束后对少先队工作进行评定时,找不到具体的标准,从而将评价的中心转移到了对教育教学成绩上,最终使少先队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评定和回报,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少先队辅导员的地位被轻视。

(二)少先队活动流于形式

学校在组织少先队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两个极端。

第一,部分辅导员没有真正理解少先队活动的作用,将少先队活动的组织和创新作为一种形式,忽略了少先队活动的真正意义,甚至将活动模式化。比如,大多数的学校在召开主题班队会时,往往都要经过反复的排练和彩排,致使少先队活动徒有其外表,丧失了真正的教育效果。

第二,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常规工作不明确,缺乏相应的职业知识,导致少先队活动主体不明确,而中队辅导员也很少参与到少先队的活动中去,导致活动内容老套,没有活动热情,甚至一些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对活动产生厌倦的心里。

(三)少先队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教育的深入人心,社会对教育也有了更高的关注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各个学校也相应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但是,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遗留下来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目前,我国培养了众多的高知识性人才,也不缺乏道德模范标兵,然而具有自主创造性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是当今教育中意志教育的匮乏,是需要引起社会及各学校关注的问题。

二、改善少先队工作的策略与途径

(一)建立健全少先队辅导员管理机制

少先队辅导员对少先队进行直接的指导管理,建立健全辅导员管理机制,才能确保少先队工作的顺利开展。鉴于目前少先队辅导员只管工作不管人的现象,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一种以少先队管理为核心的横向与纵向综合管理的体制。通过学校管理人员与少先队的上级领导共同组成检察小组,定期对少先队辅导员进行考核、提拔和任免。辅导员应与老师职位相分离,并建立独立的考核标准。

(二)对辅导员严格把关,提高辅导员基本素质

少先队辅导员作为少先队的活动组织者、思想引导者、生活服务者和权益保护者,决定了少先队素质教育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少先队员,完成符合新概念新思想的少先队工作,必须从辅导员本身出发,保证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教学能力。学校要较强对辅导员团队的甄选、培训、任免与奖罚,提高辅导员“科研兴队”的意识,结合地方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培训基地,端正辅导员的观念,武装辅导员的大脑,使其紧跟时代步伐。

(三)激活活动体系

就现阶段大部分学校组织的少先队活动来看,大都流于形式或过于老套,不能贴近实际的生活体验,更难以从思想的高度给少先队员带来启迪。因此,在今后的少先队员活动体系中,应以科技创新、实时教育、人际交往和社会实际作为活动的落脚点,体现时代精神,以科技节、艺术节、春游、秋游等多种方式,提高少先队员的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真正提高少先队员的素质。

(四)转变活动方式

学校和辅导员在组织安排少先队员的活动时,应以少先队员作为活动主体,激发少先队员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提高少先队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少先队员更直接的接触社会,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在活动的策划中,应抛开过去死板的步骤流程,多一点儿童自由,少一点成人指导,多一点创新,少一点无聊的煎熬。

(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校在对少先队进行工作指导时,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新课改为工作契机,全面落实少先队工作,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尊重学生作为学习和活动主体的地位,促进孩子获得学习体验,提高自我认识,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品德,提高自我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六)提高要求,注重培养

少先队员是少先队的主体,要建立积极向上的少先队团体,必须从少先队员自身出发,规范队员的言行,树立队员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少先队员传统优良品质的塑造和继承,树立少先队员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优秀的传统品质,积极乐观,敢于创新,乐于奉献,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真正的接班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对少先队工作的进行正确有效引导和管理,成为各小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必须重视的工作重点。但目前大部分小学少先队的培养和工作状态仍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完善的问题。学校应抓住管理、评定、少先队员素质建设,辅导员素质把关等方面,保证少先队工作实时、有效、全面地开展,使少先队员真正成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共青团与少先队关系的历史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6,(03):18-23.

[2]陈汝男.少先队组织认同:一个多重类型的组织认同内涵[J].青少年學刊,2016,(05):40-46.

[3]高建波,姜旭辉.关于少先队管理工作科学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31.

[4]冯新瑞.学校少先队活动问题诊断报告[J].中国德育,2011,(06):25-28.

[5]张先翱.中学少先队的工作特点[J].青年研究,1983,(03):42-46.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少先队辅导员
社区少先队的“一二三”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永远的少先队员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