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学好初中化学

2017-04-26 07:37李卫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李卫东

摘要: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化学的核心知识已经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化学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生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既掌握住基础知识又要会将基础知识灵活应用。教师要精心备课,不要上无准备之课,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做到多设疑,多思考,多实验,多分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及时复习 温故而知新 多媒体教学

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第一,要想学好化学,必须既得掌握住基础知识又要会将基础知识灵活应用。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将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将化学学科学好,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就谈不上应用,如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参加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题考察的是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应用,如果不知道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就不会做这道题。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参加反应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发生改变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第二,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第三,在学习化学的过程,还要多做题,多见题型,熟悉一个知识点的多种考察形式,也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如以下用四种形式及方法考察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

1.下列物质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固体 D.碳酸钙

2.证明气体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D.将小白鼠放入盛有该气体的容器中

3.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向一盛满CO2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4.(2013.荆州市)化学实验室需经常取用NaOH溶液,当多次揭开其瓶盖后,同学们猜想该试剂可能部分变质了,若这种猜想通过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请完成下列各题:

(1)NaOH溶液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下面是小强同学设计的验证过程,请根据实验现象和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白处:

(3)若将②中加入的溶液换成某盐溶液,会产生与②中不同的实验现象,也可得出②中相同的结论。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盐的化学式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第四,多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与生活”是一个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连紧密,通过学习与练习,既能掌握住基础知识,又能认识到学习化学重要性。

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第一,要精心备课,不要上无准备之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引导、探究方案,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采用边实验,边讨论,边讲解的方法,把现象提高到理性认识水平,如由于金属材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一事实来说明学习化学的意义。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如: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从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了解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和来源,使学生知道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第二,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现有教材提供的文本和图片的基础上,提供更丰富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生动的情景,开展学生活动,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做到多设疑,多思考,多实验,多分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如学习“燃烧和灭火”时,用多媒体展示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的和美丽的节目火焰图片,引出燃烧课题,通过观看钻木取火的视频,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条件的兴趣。

但是,不管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必须通过教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教学效果,所以凡是能够用模型、挂图讲解清楚的或者可在课堂上演示的普通化学试验就不应该用录像或动画代替。特别是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加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其素质等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切实注意。

再如,教学“化学的基本操作”时必须注意它的规范性,一些不正确、错误的操作,往往可能引起玻璃仪器的损坏,甚至引起危险,教师不可能全部真实地演示出来。为增加学生印象,突破教学难点,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将错误的操作制成课件展示出来,与正确操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学生注意,这样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既发挥了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从实验、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注重阶段考试的试卷分析,分析每道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还是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实验推断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做题技巧,并且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善于从文字描述中找出关键词、特殊的颜色、资料信息、实验探究的内容及内容等,然后结合平时学习的基础知识来解答问题。

如我们曾做过①木炭、②硫粉、③铁丝、④镁条等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实验。其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用序号填写,下同)_______;产生耀眼强光的是_______;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_。上述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根本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并多以燃烧的方式进行,而燃烧时的现象往往各不相同。此题考查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观察各种物质燃烧的现象,并注意记住这些现象,描述这些现象,这也是解题的关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呈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耀眼的强光,有白色固体生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它们最本质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答案:③④②有新物质生成。

第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或习题进行解析,教师只是做一些必要的点播,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牢固。

参考文献:

[1]周威.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中小学电教,2002,(7).

[2]王咸伟,李克东.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应用.

[3]刘芳,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吳海建,李俊.义务教育教科书.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多媒体教学让高中语文精彩绽放的路径探索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中医内科学实施PBL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相关问题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