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2017-04-25 11:21李占勤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差生学困生数学

李占勤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于任何一个班级都会相对地存在: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要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我就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转化学困生的一些体会。

一、学困生的特点

1.学习态度差,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缺乏学习的信心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认为“再努力也学不会,有破罐破摔的思想”。

2.学习意志差有较大的心理惰性,形成学习中的依赖性和非持久性,依赖于现成的答案或受别人的暗示,不能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干脆抄袭作业。

3.自控能力差,上课好动,思想不集中,对数学学习无兴趣,常常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和影响,极易分散注意力,对课前的准备、课后的调节能力较差。

4.学习方法差,不善于预习、自学和复习,对于概念只会死记硬背,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

5.受挫能力差,自我评价低,总认为自己这不行那也不行,不是读书的料。面对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或是考试中的失败产生厌倦和苦恼心理,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和进取心。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原因和学生自身的素质。

其主要特点:

1.学困生往往都有一些心理障碍,如自卑感、孤独感、被遗弃感等,使他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处于受压抑状态,总是在失败中挣扎,得不到成功的乐趣。失败—挫折—再失败—再挫折,恶性循环逐渐丧失学习的进取心。

2.知识欠账不能及时弥补,接受新知识时忘了旧知识,不断造成新知识的断层,往往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起点。

3.学习方法不当,尽管有时也有学好的愿望,但总是被动的听课和做作业,学习效率低,在学习负担加重的过程中掉队。

4.个别同学有网瘾,迷恋于网吧。

5.留守儿童、祖父祖母溺爱,隔代管理等缺乏知识型家庭教育。

6.教师不注意对学生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一些学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或学习方法得不到矫正,进而形成差生。

7.教师在教学要求上搞平均主义,在教学过程中对好、中、差学生发出统一指令,使智力知识和个性差异在学习过程中拉大距离,进而形成差生。

三、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条件的配合下,就教学方法而言,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学困生的转化采取了以下的对策。

1.时刻注意对学困生的尊重和接纳,使他们能轻松愉快的学习,一般来说他们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有一个怕冷落的共同心理,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对他们要抱有诚挚的爱和尊重,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愛投放到学生心里之中。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提问问题时,随时对他们投下一个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目光及亲切的笑脸。这样教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这种师生情感的一致性所引起的双方信息的共振,使他们接受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更佳。

2.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由于学困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要灵活多变, 力求使教师讲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为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型。讲课时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的坡度,分散难点,既要给与模仿性联系的机会,又要加强必要的辨识训练。讲课时讲课速度尽量适合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必要时要放慢“镜头”。另外,加强直观性教学,比如讲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全等、相似、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都可以通过演示有关教具,让学生能形象地发现和理解有关定理。对学困生特别要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当面批改作业,加大课堂反馈,提高巡视指导的频度和教学的针对性。

3.采用低起点、多层次教学,对学困生降低要求,使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有些老师为让学生学习有明显提高常常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做,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但效果并不好,有进而会造成学困生的逆反心理。因为他们本来就不会做,又怎么能做好。如果在教学中主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不搞一刀切,这样会夯实差生基础,使其滚动提高,考试时注意降低难度,减少那些频繁高难度的考题,增加一些过程性的课堂检测,让差生能拿上满意的分数,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必能诱导一部分学生不断提高。

4.对个别学困生注意给他们多开点“小灶”,因势利导、对号训练,对于考试和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多给予面批,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多给予指正,对思想方面的波动多给予帮助,对于有网瘾的同学多给予正面教育。这样定能转化他们,使之乐意投师,促使他们努力学习,效能会大幅度提高。

多年的实践表明,这些举措能有效的控制学生的两级分化和转化学困生,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差生学困生数学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