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放风筝

2017-04-25 01:22钟芳
健康人生 2017年4期
关键词:纸鸢丝线曹雪芹

文/钟芳

林黛玉放风筝

文/钟芳

春暖花开,微风和煦,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人们通常以为放风筝只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但在古人眼里,放风筝是为了放走晦气,祈求幸福。这种习俗,在我国民间又叫“放断鹞”,据说风筝放上天空后,将线剪断,任其飘逝,这样可以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一年平安吉祥。

在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就有着相关的精彩描写。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不舍得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就劝林黛玉说:“放风筝图的就是这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拣别人的风筝时,林黛玉就笑着劝阻说:“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丢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结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一节里,曹雪芹花了很多笔墨来描绘林黛玉放风筝的情景。风飘柳絮飞舞时节,贾宝玉带领着林黛玉、史湘云、李纨、探春和一班丫头在大观园里赋诗连词,忽然听到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一跳,原来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于是大家也纷纷加入放风筝的队伍。宝玉最喜欢和姊妹们玩在一起,只要不叫他背四书、五经,什么多好,现在要放风筝,他可高兴得不得了。一条细细长长的丝线缠绕在活动的木栓上,丝线的一头系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有大蝴蝶、美人、大鱼、大螃蟹、大红蝙蝠、大凤凰、红喜字等形状的,令人目不暇接。此刻,众人都沉浸在放风筝的乐趣中,姊妹们比赛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远,偏偏宝玉的美人风筝老是放不起来,自个儿生风筝的气,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看在眼里,告诉宝玉说换个风筝不就得了,干嘛生气。黛玉最快把风筝放远,紫鹃用西洋小银剪子把丝线咯噔一声剪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摇摇,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出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曹雪芹着重表现的是林黛玉的放晦气。这次放风筝之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健康状况渐渐地好起来了,因为林黛玉的“病根儿”已经被干净利落剪断了。在《红楼梦》第八十回以后的章节里,曹雪芹反用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俗语,向我们昭示,很可能是因为贾母小范围的明确表态,敲定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林黛玉的心病根除,神清气爽,睡眠大好,身体迅速好了起来,变成了“病来如抽丝,病去如山倒”。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别人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拾的,否则就会沾上晦气,给自己带来霉运。

在我国,放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鲁班首创了“木鸢”,这是最早的风筝。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直到五代时期,李邺将竹哨绑在风筝上,放飞时风吹竹哨,声似筝鸣,十分悦耳,“风筝”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成为普遍流行的习俗。那时很多人在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 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也有人在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因此,在古人眼中,放风筝又是与放晦气联系在一起的。

“天上风筝飞,地上人儿追。” 如今,人们放风筝纯属一种休闲娱乐,是踏青赏春的活动,也是放松心情的时光。蔚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在风中摇曳的风筝就如同快乐的精灵,让人赏心悦目。

猜你喜欢
纸鸢丝线曹雪芹
趁着海风放纸鸢
改版升级啦!红丝线栏目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忙趁秋风放纸鸢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蜘蛛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技术改进
读书,缝补三代人心灵的丝线
春暖花开放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