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博物馆的大发展,在博物馆实际运营管理和理论研究层面都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充分的博物馆学研究为前提。具体而言,博物馆学在理论上所研究的博物馆并非现实意义上的博物馆,“博物馆现象”成为典型的对象应该被研究,本文特以此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期获得建设性成果。
[关键词]博物馆现象 博物馆学 意义 机构
一、理论研究中的博物馆
大多数人把博物馆学中的博物馆理解为现实中的博物馆,在不少权威解释中都有对博物馆的官方定义。但是站在理论研究的角度,作为一个学科科目的主体内容,博物馆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个实体的层面,而应该是对这一类相关涉及到的事物的综合。如此才能保证科学研究的专业性、广泛性。
在笔者看来,应该对现在博物馆学中的博物馆进行重新定义,博物馆应是博物馆相关事物的统称。在古文中,“博物”的意思非常广泛,有辨别事物的含义。而这“物”所指的范围则非常宽阔,每一个行业类别都有其发展历史,在历史中也就必然会产生这一物。在博物馆的研究中,每一个类别都会有相应的展示历史发展轨迹的博物之处。归根到底,都是对该行业曾经或者正在发生和创造的事物进行保存。这些留下来的东西不仅对行业以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也是人们情感上的重要精神依托,典型的代表有丝绸博物馆、木材博物馆、煤炭博物馆等。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拥有教育和科研的功能。在教育教化上,能够开启民众的智慧,在其中体会到科学的力量并学习到显性的知识。让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科研领域,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会通过对博物馆里面存储的东西进行研究挖掘,剖析其历史文化内涵,解构其物理、化学机理,进而展示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了解时代的发展情况。博物馆学涉及的学科门类非常丰富,基本涉及到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一个学科。
理论研究中的博物馆学应该是储存历史标本达到现世目的和意义的对象的综合,而绝非仅仅属于一个组织。鉴于其内容和目的的意义,不少文化遗迹和历史遗留也都属于这个范畴。结合时下甚嚣尘上的“收藏热”,无不显示出当今社会对于古文物的欣赏和重视,无论是其处于经济目的还是艺术爱好,收藏的范围无所不包,这不仅对于博物馆学学科的发展有积极的支持作用,对古文物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所以,我们更有理由对此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讨,以使这种热成为理性的、科学的热,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博物馆学中的“博物馆现象”
如果在研究博物馆学的过程中,仅仅是剖析博物馆中单一的藏品,而并不深入的分析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这种对博物馆学浅显的认识和探究被研究者所不齿。学者苏东海就在他的文章中阐释了一个新的定义——“博物馆现象”,这一定义指的是结合时代特色,凸显深层次内涵不同于以往形态的全新研究。这一个定义客观的阐释了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其先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博物馆的科学认识。博物馆是保存具有一定价值文物的地方,这些文物包括地上的,也包括地下的,包括整体的,也包括个体的。这些文物的正确认识体现着我们对文化传统的内在追求和基本态度,是我们对待自己过去的重要参考。
对人们求知欲的满足。对文物的欣赏、对博物馆的参观属于精神性的享受,人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会惊叹于古人精妙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文物中感受到艺术性的美。扩大到经济层面,这还有助于我们开发旅游产业,挖掘地区的文化潜力,增强竞争的软实力。
宏大的研究范畴。凡是过去,皆是历史,过去发生的事情,都是人类历史不可抹去的重要部分。而在这灿烂的历史中留下来的则是文化的精华,这些精华有的看似不重要不起眼,但是足以证明人类自身的过去,无论辉煌还是糟粕。
三、作为文化机构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学
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博物馆的“博物馆现象”,作为博物馆学和博物馆在意义上和制度之间具有不同特点。
如前所述,博物馆作为文化机构,这种解释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研究功能”在理论上的描述和理解,有许多模糊的、混乱的认识。如国家文物局主持的“中国博物馆的筹备工作”中,关于学科范围的划定,有一个这样的定义:对中国博物馆展览研究,集存储、群众工作、博物馆管理、相互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之间的关系。这种定义,主要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科学研究”是一个问题。展览、收藏、研究等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是不是科学的?如果可以认为是一种“科学研究”,逻辑显然是说不通的。如果“科学”有特定的含义,专指研究遗产或者一个专门的学科,有很大的随意性,就缺乏严谨的科学定义,很容易误导人,这种方法也是有缺陷的。另一方面,对“原则”“方法”的研究,其实是各职能部门和各部门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个问题完全是一个管理问题。在另一个研究中,“管理”和“原则”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管理”不仅是指仓库管理,在这里也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
如果这个定义只是一个逻辑的错误并无可厚非,但它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博物馆学议题。这是由于在博物馆学研究中,没有区分好作为“博物馆现象”的博物馆和博物馆学一个机构的不同含义,不能把握本质的严肃性、独特性,因此,如果博物馆学没有建立在明确理解的基础上,就会产生一些模糊混乱的概念。
一些研究人员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博物馆”意义的不同方面,它以不同的方式对概念进行区分。这里指的“博物馆”应包括我们前面描述的博物馆学意义和现象的“博物馆”,但这并不是最佳的解释,解释尚不明确简洁。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学深入的理论研究,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的观点。王红军、梁季笙认为:“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事业单位,其实质是:继续展示,保存自己的价值观,实现此集合的全过程及其有规律性最大社会价值的收集过程,是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这种方法开始从事物的本质认识事物的历史、基本理论、组织管理及其工作原理。因此,“博物馆”和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似乎已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而实际问题是其历史及专业和一般的历史也是不同的。研究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原则,也被现代管理科学所覆盖。作为科学的方法,它是模糊的,你可以定义其中的一切,也仍然无法找到博物馆学,只有通过一系列研究人员的意见汇总,才能了解到博物馆学的真正含义。确定独特的学科只有立足于收藏,聚焦“博物馆”并不仅限于博物馆,因为时间的创造必然伴随着独特性。人们几乎一致的认为:博物馆学或博物馆研究的基本理论在工作原理和方法方面有其规律性的特点。
四、总结
本文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成果:
(1)“博物馆”的概念是含糊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学意义上存在差别,前者是一种机制,后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2)除了严格意义上的博物馆,所有的博物馆的博物馆现象也是研究应涉及的问题,研究探索博物馆利益、社会和文化现象,但不能随意把“现象”简单作为一个“博物馆”。
(3)博物馆学的独特性,无论是博物馆在收藏方面,还是在研究上,博物馆学都应该以独立的模式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