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探析

2017-04-25 22:56杨海平
当代农村财经 2017年1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

杨海平

摘要:教育水平落后、人才匮乏,是造成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过去的扶贫模式之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正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教育在脱贫方面的重要性。除教育扶贫以外,扶贫行为的精准性同样至关重要,因此教育精准扶贫成为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的必然选择。本文在阐述教育精准扶贫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教育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并就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

自2012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列出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来,这些地区就成为实施新阶段扶贫战略的主要战场。教育扶贫是一种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方法,是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扶贫项目的关键内容。除教育扶贫的举措外,扶贫过程中用力是否精准有效,是关乎扶贫工作能否高效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探析集中连片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扶贫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扶贫项目后提出,是多年来扶贫模式的一种创新。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原有思想模式的转变,构建系统完善的扶贫体系,在扶贫过程中摈除“一刀切”的做法,依照不同贫困地区所面临的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政策,分析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从而保证精确地解决贫困问题。

(二)教育扶贫的内涵。教育扶贫是指国家将教育事业放在扶贫项目的制高点,通过教育改变贫困地区人民的观念,进而使贫困地区人民彻底摆脱贫困。分析当下贫困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当地人民的教育程度低下、思想观念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要想从根本上甩掉贫困的“帽子”,关键是要从教育入手,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受教育水平,转变贫困人民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让贫困地区由内而外改变贫困状况。

(三)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教育精准扶贫是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两者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讲,教育精准扶贫就是在对扶贫地区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找出该地区具体的贫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利用教育方式对该地区进行精准扶持,保证其摆脱贫困。教育精准扶贫的概念包括三点含义:明确扶贫的根本目的,教育精准扶贫必须是建立在“真扶贫,扶真贫”的本质之上;强调扶贫过程的精准,从扶贫对象的识别,到扶贫对象问题的明确以及对扶贫对象实施的具体举措,都要对症下药,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精确使用;体现扶贫的最终成果,扶贫观念注重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使得扶贫项目的最终收益达到最大值。

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要求

(一)教育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最终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扶贫事业。近年来,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的帮扶程度有所提高。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来说,收入水平的低下只是贫困的结果和表现,而不是贫困产生的原因,人才的缺乏才是造成贫困的根本所在。要想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彻底脱贫,还是要依赖教育的作用,促进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地区人民自发地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防止脱贫后再返贫现象的发生。

(二)教育精准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现实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对贫困地区一直有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但由于扶贫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流程的不规范和不完善,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财政资金没有精准地用在扶贫项目上,而是做了一些“面子工程”,最終造成扶贫过程中人、财、物的浪费。因此,在实施扶贫的过程中,不仅要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充分考虑扶贫指向的精准性,教育精准扶贫是帮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摆脱贫困的现实要求。

三、建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模式

(一)建立教育精准扶贫主体协同模式。教育精准扶贫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的完整系统,该系统的主体包括政府部门、扶贫对象以及企业、学校、慈善机构等。不同的主体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扶贫过程中就在所难免地存在矛盾和冲突。因此,如何让多方的利益主体有效地协同合作,是保障扶贫项目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明确政府部门在整个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占据的主导地位,政府在整个扶贫系统中掌握着扶贫资源,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其次,通过合理的方式,鼓励其他社会部门积极参与到教育精准扶贫行动中。由于目前社会公众收入水平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致力于慈善事业,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所以,企业、学校、慈善机构等都可以是教育扶贫行动的主体。但由于这些社会成员对于扶贫项目并没有直接的责任关系,为了保证这些社会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必须在扶贫过程中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最后,要保证扶贫对象在扶贫过程中能够有效参与进来,就要充分考虑扶贫对象的需求,并保证这些需求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从而有效提升扶贫的精确程度。

(二)建立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模式。教育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是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以及扶贫对象的需求。目前,我国教育扶贫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需求没有精准识别,因此,必须创立完善的对象识别体系。要将贫困对象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利用电子化的手段进行整理归纳,以便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后续工作的开展;要通过高科技的方法建立帮扶对象的有效识别体系,运用科学方法确定教育扶贫过程中真正需要帮助的对象,并深入分析这些对象产生贫困的根本原因,了解他们的需求,为选择合适的扶贫方法提供保障和依据;要创建定期更新信息的动态系统,以适应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带来扶贫对象相关信息的变化,因此要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避免发生由于信息滞后而产生的偏差。

(三)建立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政府想要保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达到真正脱贫的目的,必须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扶贫计划,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举措。除此之外,扶贫的力度和重点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从大范围的扶贫转变为有重点的扶贫。就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应按以下两个教育精准扶贫的运行模式:一是保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发展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提供基础。全面的教育覆盖意味着扶贫项目要保证全部贫困地区的儿童能够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不仅要保证贫困地区儿童受教育的年限,还要保证儿童所接受教育的质量。二是除儿童以外,还要成立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教育机制。一直以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环境严重影响农民学习文化和掌握专业技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必须重视农民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提升。只有这样,特困地区的人力资源素质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四)建立教育精准扶贫的监管考核模式。任何计划的实施,都必须有一定的考核模式来保证实施的效率,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模式来保证计划实施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或者在偏差出现时得到及时的纠正。体现在教育精准扶贫中,就要求在扶贫项目运行过程中建立系统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核过程应注重结果的可量化,并保证公平、公正,以获得符合实际的考核结果。另外,监管模式同样不能忽视,要及时发现扶贫过程中没有按期完成的项目,对于非法挪用扶贫资金的相关部门、人员一定要严惩,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翔.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 教育导刊,2016(06):23—26.

[2]张玉强,李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模式[J]. 重庆社会科学,2016(08):64—67.

[3]奂平清,王等等. 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及其对策探析[J].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01):47—51.

(作者单位:湖南医药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