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热潮与时间赛跑 潮水行将退去

2017-04-24 00:53
中国经贸聚焦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国证监会热潮筹资

作为绕过股票发行严格管制的渠道,私募活动在中国历经三年热潮,但潮水或将退去,因北京将目光转向这波热潮所衍生的过度投机及虚浮估值。

中国监管机构自2015年中开始严格管制新股发行,认为在股市下跌之际新股发行会吸走市场资金,然而这却推动更多企业转向监管相对松散的私募市场筹资。

私募市场规模在2013年至2016年间跳升5倍至1.18万亿元人民币(1,720亿美元),让首次公开发行(IPO)筹资规模1,476亿元人民币相形见绌。

但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证监会持续收紧私募批准程序,对交易价格及筹资目的提出质疑。杉杉金融权益交易主管吴侃表示,定增市场鱼龙混杂。有些公司利用这个黑洞规避监管,不排除发生利益输送,私下勾兑的交易。一些并购的估值有泡沫,随意定价,也有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

市场人士认为规则即将修改,市场重心将重新回到IPO和其他公开融资。“由于监管收紧,今年私募融资可能大幅萎缩,但IPO数量将增长,”吴侃说,他的公司也投资了私募股权。

这类交易很受发行人和投资人欢迎。但1月20日,中国证监会对企业把这类资金用于借壳上市、投资于不相关的产业或策划没有明显商业利益的重组表示不满。

“最大的问题是,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它们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太随意、效率不高,”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个别时候,这类交易还掩盖了市场操纵行为。1月中国对冲基金经理徐翔因与13家上市公司共谋推高股价、从非公开信息中牟利等罪行被判处五年半有期徒刑。他此前参与了上述部分公司的私募。

形勢扭转

中国证监会承认,针对私募的规定已历经十年,修订时机渐成熟,希望鼓励可替代的筹资途径。“证监会将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的品种,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张晓军表示。

证监会的一大担忧是,公司会通过影子银行业将资金转移至高收益理财产品,这是一个不透明的高风险贷款渠道,监管机构难以监控及评估。根据证券时报报道,去年有767家上市公司共计支出7,268亿元人民币购买理财产品。

私募热潮似乎已然退去。据投资银行家介绍,2016年1-9月,一项私募交易获得证监会放行通常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但到了第四季度,一些私募的获批时间甚至拉长至四个月以上。

去年10月,地产商上海世茂称其旨在支持收购的67亿元私募计划被证监会否决。遇到监管阻碍后,一些公司暂时搁置了计划。去年8月万达院线就放弃了筹资最多80亿元人民币收购附属公司的计划,当时深圳证交所就收购目标的高估值提出质疑,并曾询问万达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商誉减值。

还有一些公司自愿缩减私募的规模,包括尚在亏损中的彩虹股份。该公司在与监管方沟通过后,于1月23日表示将筹资目标调降至192亿元人民币,起初目标为230亿。

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在加快IPO审批。普华永道预计,中国IPO市场2017年将最多扩大50%至2500亿元人民币。一些投资者乐见当局收紧对私募的监管,他们表示,这样能淘汰那些低效率项目。“这对侧重基本面的投资者有利,”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栾小明说。

猜你喜欢
中国证监会热潮筹资
义卖书法 筹资助学
我省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
EMO Ha nnove r 2017 九月将掀热潮
引力波热潮中的他和他
多管齐下筹资 齐心协力助学
BIM热潮冷思考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