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松 杨溶海
【摘要】 目的 探讨和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主体, 按照患者入急诊的顺序分为乙组(23例)和甲组(27例)。乙组患者通过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 甲组患者通过盐酸纳美芬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乙组73.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律失常、脑水肿、低血压以及呼吸抑制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酒精中毒;盐酸纳美芬;盐酸纳洛酮;臨床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6.058
酒精中毒患者会有先兴奋后抑制的表现, 同时伴有心脏抑制以及呼吸中枢麻痹, 病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4]。由此需要在发现患者酒精中毒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2]。目前临床应用纳洛酮药物较多, 但同时也存在较多副作用, 而研究发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能够对人体神经以及呼吸、内分泌系统起到调节效果[3]。为了探讨和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此次研究选择本急诊中心收治的5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主体,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择本急诊中心在2014年10月~
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为研究主体, 按照患者入急诊的顺序分为乙组(23例)和甲组(27例)。
甲组患者中男19例, 女8例;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32.18±4.27)岁;吸入酒精量300~650 ml, 平均吸入酒精量(472.18±59.27)ml;共济失调期和兴奋期患者15例, 浅昏迷患者9例, 深昏迷患者3例;饮酒到就诊时间1.0~3.0 h, 平均间隔(1.94±0.35)h。乙组患者中男18例, 女5例;年龄21~45岁, 平均年龄(32.21±4.26)岁;吸入酒精量310~660 ml, 平均吸入酒精量(475.28±61.57)ml;共济失调期和兴奋期患者12例, 浅昏迷患者8例, 深昏迷患者3例;饮酒到就诊时间1.5~3.0 h, 平均间隔(2.11±0.30)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保持气道通畅, 乙组患者通过盐酸纳洛酮进行治疗:把0.8 mg纳洛酮溶于250 ml的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患者病情严重可反复给药。甲组患者通过盐酸纳美芬进行治疗:把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1 mg)溶于20 ml的生理盐水, 静脉推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心律失常、脑水肿、低血压以及呼吸抑制加重)情况。
1. 4 疗效评价标准[4] 患者意识恢复、动作协调, 语言流利, 表情自然为痊愈;患者意识恢复, 语言较少, 动作呆板, 表情自然为显效;患者意识恢复, 神情淡漠, 安静懒言为有效;患者昏睡或者昏迷, 躁动, 言语不清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甲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乙组73.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8, P=0.023<0.05)。见表1。
2. 2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律失常、脑水肿、低血压以及呼吸抑制加重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酒精中毒又称为酒醉, 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饮入大量的酒精或者酒精饮料, 致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过于兴奋, 而后出现抑制的一种状态[5-9]。人体在吸入酒精后, 1 h左右时间内, 90%左右的酒精会进入到血液, 这其中的90%~98%均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氧化, 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饮入酒精过量的话, 就会导致酒精中毒发生,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引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甚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 导致患者死亡[5, 10-13]。如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就能够及时挽救患者,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治疗中, 针对酒精中毒疾病没有特效药物根治。据临床实践数据证明, 纳洛酮药物在治疗酒精中毒时疗效较好, 但是有效时间较短, 需要重复给药才能维持病情稳定, 但是如长时间给药, 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效果, 由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给予一定限制[6]。盐酸纳美芬属于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 具有选择性高以及特异性高的特点, 能够对内源性以及外源性阿片类物质进行迅速阻断, 调节人体神经以及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等生理功能[14-16]。在临床中, 多应用于酒精中毒、阿片药物中毒以及麻醉剂过量、呼吸抑制等治疗中, 且临床实践研究证实, 治疗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7]。静脉滴注纳美芬注射液后, 2 min就会有受体拮抗作用产生, 5 min后, 患者大脑阿片受体中的80%就可以被阻断, 在对酒精中毒进行拮抗时, 患者体内的β-内啡肽就会有所上升,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对乙醇中毒可起到预防以及逆转效果, 静脉注射2 h后, 血药浓度达到最高。盐酸纳美芬不具有阿片激动活性, 由此在临床应用中不会抑制患者呼吸, 以往临床用药中出现的瞳孔缩小、致幻等不良反应也不会发生。
综上所述, 急性酒精中毒急诊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磊. 盐酸纳美芬治疗240例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7):451-452.
[2] 王映林, 熊斌.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期的临床观察.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2):69-71.
[3] 龔如燕. 盐酸纳美芬和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酒精中毒中的疗效差异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8):141-142.
[4] 王伟, 于志敏, 吕振琪. 纳美芬注射液不同静脉给药方式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急救医学, 2014(s1): 39-40.
[5] 孔娟, 李莉, 兰超, 等. 纳美芬纳洛酮与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0):39-40.
[6] 邹世民, 吴芳, 王慧. 对昏迷期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使用纳美芬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8):83-84.
[7] 陆锦源. 纳美芬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4(21):145-146.
[8] 李荣伟. 盐酸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7):64-65.
[9] 崔益明, 吴德军.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 2014(12):1103-1105.
[10] 孔娟.纳美芬、纳洛酮与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郑州大学, 2013.
[11] 钟旭升, 贾小刚, 史秀珍, 等.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四川医学, 2012, 33(8):1445-1446.
[12] 曾昆, 杨虹, 肖政. 纳美芬治疗300例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观察. 临床急诊杂志, 2012(2):129-130.
[13] 彭建华, 陈秋辉, 熊瑛. 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11):82.
[14] 刘斌, 孙雪芹, 李攀宏. 纳美芬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8):186.
[15] 郑康, 张家明. 盐酸纳洛酮与盐酸纳美芬用于急性酒精中毒催醒的疗效比较. 中国药房, 2014(44):4184-4186.
[16] 徐涛. 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2(2):200-201.
[收稿日期: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