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作用探讨

2017-04-24 00:19张茵多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针灸

张茵多

【摘要】 目的 分析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作用。方法 6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球蛋白G3(IgG3)、IgG1以及补体C3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 对照组为93.33%(28/3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9, P>0.05)。观察组补体C3水平为(1.29±0.13)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0.0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1, P=0.0000<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3水平为(0.65±0.21)g/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1±0.1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82, P=0.0000<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1水平为(6.85±1.21)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2±1.1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7, P=0.0005<0.05)。结论 对

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时,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灸配合治疗, 可在起到较好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对其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起到更好的改进效果。

【关键词】 针灸;糖皮质激素;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6.0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for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in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0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lucocorticoid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o glucocorticoid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linical effect, immune globulin G3 (IgG3), IgG1 and complement C3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as 96.67% (29/30), which was 93.33% (28/3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0.3509,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complement C3 as (1.29±0.13) g/L than (1.08±0.05) 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8.2581, P=0.0000<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IgG3 level as (0.65±0.21) g/L than (0.91±0.15) 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5.5182, P=0.0000<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higher IgG1 level as (6.85±1.21) g/L than (5.72±1.15) 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3.7077, P=0.0005<0.05). Conclusion In treating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imple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he basis of glucocorticoid can provide excellent curative effect, as well as imporve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in patients.

【Key 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Glucocorticoid; Myasthenia gravis patients; Immunoglobulin and complement

當前在临床治疗时, 针对口服溴比新斯的明效果不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 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综合疗效不佳。由于重症肌无力发病的重要因素, 即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方面并未得到较好的改善[1-3]。糖皮质激素对人体体液免疫等功能有抑制作用, 然而针灸治疗可能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4]。本次研究中, 即分析了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对其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年4月~2016年4月, 即3年内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不包括合并胸腺瘤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 年龄14~66岁, 平均年龄(32.58±11.47)岁。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 年龄14~65岁, 平均年龄(32.13±11.07)岁。观察组男21例、女9例, 年龄15~66岁, 平均年龄(32.79±11.76)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首先对其实施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药准字H20133234, 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治疗, 静脉滴注, 80 mg/次, 1次/d, 连续治疗2周。2周后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 服用3次/d, 顿服, 剂量50 mg/次, 每周减少50 mg的剂量。在此基础上需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方法的治疗。本次研究中的主穴取穴为足三里穴、曲池穴、百会穴、气海穴, 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临床分型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穴位治疗。本次研究中对四肢无力患者加用外关穴、内关穴、合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大椎穴、肾俞穴和脾俞穴治疗。对眼肌型患者加用攒竹穴、四白穴、晴明穴、鱼腰穴、阳白穴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甚至症状完全消失, 则表示患者治疗为有效, 记录治疗有效率。另需对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情况进行分析, 即分析两组患者的IgG3、IgG1以及补体C3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 对照组为93.33%(28/3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9, P>0.05)。观察组补体C3水平为(1.29±0.13)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0.0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1, P=0.0000<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3水平为(0.65±0.21)g/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91±0.1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82, P=0.0000<0.05)。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G1水平为(6.85±1.21)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2±1.15)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7, P=0.0005<0.05)。

3 讨论

重症肌无力是由于病毒感染或其他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后, 导致胸腺中带有乙酰胆碱受体的肌样细胞成为抗原, 使大量T淋巴细胞致敏并产生抗体, 最终使突融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减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 5-7]。属于中医“痿证”范畴。

当前在对口服溴比新斯的明效果不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时, 使用糖皮质激素是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并在症状的缓解上可起到一定效果。但仍需注意的是, 单纯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周期较长, 副反应较大, 长时间应用疗效不佳[8, 9]。由于糖皮质激素可起到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和抑制白血细胞浸润以及吞噬等效果, 同时可抑制住诸多炎症因子的合成[3]。所以能够纠正重症肌无力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 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的[10-13]。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显示, 单纯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并不能够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 在这样的基础上, 单纯性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在长期治疗效果上实际上并不佳。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治疗上提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 调其虚实, 和其逆顺, 筋脉骨肉, 各以其时受月, 则病已矣”。因此针灸治疗取手足阳明经合穴为主穴, 补其不足, 泻之有余, 以达到“温理奇阳, 扶元振颓, 通畅络气”。针灸治疗对脏腑功能进行改善和调整, 最终起到调和全身陰阳平衡以及提升身体免疫能力的效果。而且相关研究表明针刺治疗还能显著降低乙酰胆碱受体(AchR), 使其不能阻止或减弱乙酰胆碱(Aeh)对运动神经的作用, 可特异性的对患者神经肌肉接头传递进行提升, 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得以缓解[14-16]。

本次研究中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67%(29/30), 对照组为93.33%(28/3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9, P>0.05)。这一结果说明使用针灸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单纯性的使用糖皮质激素均可起到较好临床疗效。但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 使用针灸治疗可调节改善患者体内的IgG3、IgG1以及补体C3水平。

综上所述, 在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时, 使用针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对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起到更好的调节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翀翀, 王欢, 雒扬, 等. 糖皮质激素辅以针灸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25):2897-2899.

[2] 李卫国. 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29(5):331-332.

[3] 王洪峰, 董理, 王婷婷, 等. “温阳补气”针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血清AchR-Ab和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0(1):31-34.

[4] 王舒娅. 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 吉林中医药, 2011, 10(31):996.

[5] 胡华林. 大剂量静注免疫球蛋白对危重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2):108-109.

[6] 潘先明. 针灸配合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12, 21(16):173-174.

[7] 赵翀翀, 王欢, 蔡宏斌, 等. 糖皮质激素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相关免疫机制影响研究. 中风与神经疾病, 2012, 29(10):907-909.

[8] 刘爱东, 李柱一, 宿长军, 等.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补体的影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6, 13(4):220-222.

[9] 牛广华, 孙旭, 张春明, 等. 黄芪复方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4):305-308.

[10] 刘进进. 糖皮质激素联合胎盘多肽注射液治疗重症肌无力62例疗效观察. 海南医学, 2014(8):1130-1132.

[11] 刘爱东. 补体变化和重症肌无力病情的关系. 第四军医大学, 2009.

[12] 朱明辉. 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AChRAb、IL12、补体成分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3] 郑立华, 鲁辛辛, 景筠, 等.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学发病机制探讨.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 12(4):495-497.

[14] 宋文明.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重症肌无力早期一过性加重的机制研究.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5, 42(1):22-25.

[15] 郭黎, 张娟. 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17):108-109.

[16] 刘爱东, 李柱一, 宿长军, 等. 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和补体浓度之间的相关性.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 13(2):122-124.

[收稿日期:2016-12-26]

猜你喜欢
糖皮质激素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
慢阻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糖皮质激素结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