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亚红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以唱歌、舞蹈、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的游戏,是融音乐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它是最易为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幼儿乐感与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而笔者在结合小班幼儿爱说、好动及他们感受音乐的能力等特点,通过音乐游戏的导入、过程、创造、结尾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音乐游戏 导入 过程 创造 结尾
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由于它将音乐活动内容溶于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改编歌词、创编动作,所以深受幼儿的喜欢。而奥尔夫音乐游戏形式又是幼儿最喜爱的形式,正是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活动的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游戏富有创造性,主题的选择、情节的创编、角色的协调,用现实物的替代符号的创想和灵活运用以及人际矛盾的协调等,都激发着幼儿的音乐创造想象,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心理健康等多层次的发展。下面就实践中的一些经验,谈谈小班音乐游戏中所能采用的一些较有效的组织策略。
一、春之华——导入中的百花齐放
春,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季节。她像一位天使,带着百花齐放的芬芳飘然而至。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导入正如这“春”般迷人,引人入胜。精彩的导入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也是幼儿活跃思维、体验并参与音乐游戏的重要环节。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和幼儿音乐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中能采用不同的导入策略,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一)贴近生活的谈话,激“幼”共鸣。教师以幼儿熟悉的事物导入,能引起幼儿共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游戏的内容与情境中去。如《小兔捉迷藏》活动中,教师可以先问孩子什么是捉迷藏?可以怎么玩?等他们简单回答后,教师抛出主题:有一群调皮的小兔也来玩捉迷藏了,他们会去哪里玩捉迷藏呢。简短而快乐的对话,总是能够激发孩子们参与音乐游戏的欲望,同时扩大他们的视野,为音乐游戏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直观形象的画面,引“幼”入瓮。生动、直观的视频或图画导人音乐游戏,能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更好地引导幼儿全身心的投入活动。如《坐姿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看分解坐姿动作的步骤图。孩子们会自然地被有趣的坐姿图所吸引,并模仿图片中的姿势,进而产生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
(三)妙趣横生的故事,“幼”入“戏”途。对幼儿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精彩的故事配以老师丰富的表情、动作,最能引导幼儿进入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活跃幼儿的思维,发展其想像。如《猫捉老鼠》活动中,教师可以歌词内容为主讲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并惟妙惟肖地模仿猫和老鼠的体态动作,让幼儿提前感知乐曲中典型节奏型,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
(四)栩栩如生的表演,直击“幼”心。根据幼儿好奇爱动的特点,教师可巧妙设计一些简单表演动作,让幼儿提前感受旋律,往往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兴趣与热情。如《搓元宵》活动中,教师可以用逼真的动作,伴随活泼的旋律,以哑剧表演的方式,让幼儿猜猜教师在做什么。如此生动有趣的表演不仅会让幼儿主动为教师喝彩,更会激发起他们跟着老师一起边表演边游戏的兴趣。
(五)潜移默化的节奏,还“幼”自主。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游戏中节奏的掌握更是幼儿参与游戏的基础。以《猴子爬树》为例,活动一开始,教师便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的爬树,在手臂上爬、在腿上爬,在同伴身上爬,在做不同部分的爬树动作中,幼儿很快掌握了基本的节奏,不仅增强无意注意的能力,而且增加学习音乐的成就感与自信心,更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夏之魅——过程中的绿树成荫
夏,一个炙热如火的季节,他有如热情奔放的小伙,将树木打扮的郁郁葱葱,到处充满着活力。音乐游戏的过程正如这郁郁葱葱的树木,活力四射。一个音乐游戏活动组织的合理与否,不仅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游戏中如何围绕玩法、规则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指导的关键。
(一)和谐宽松的氛围,身临“戏”境
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感情。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满怀兴趣的参与游戏,快乐表现。所以要让幼儿对音乐游戏产生兴趣,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环境至关重要。如在开展《妈妈来抓兔兔》这一音乐游戏前,教师提前将活动场地布置成一片树林,并和幼儿一起戴上小兔的头饰。在音乐背景下,幼儿很快就被周围的氛围感染了,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同时带有一点点紧张色彩的躲藏游戏符合了幼儿的心理需要,他们从感受音乐,到基本随音乐有节奏的跳;从用小手在腿上跳到双手做耳朵样子在头顶跳,再到下肢有节奏的跳。每一个小环节幼儿都是身临“戏”境,兴趣盎然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因人而异的要求,逐个“击”破
体验成功对于提升幼儿参与音乐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由此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同时,还能提高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帮助幼儿建立自信。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应有所不同,使他们经过努力后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小兔捉迷藏》这一音乐游戏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鼓励他们独立创编花朵绽放的动作,要求每一次花朵开放的动作和造型都要不一样,而且能准确的合着音乐节拍;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要求较合拍的做出花朵开放的动作和造型,动作简单完整就行;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只要他们在每个乐句结尾摆出花朵造型即可。这样的要求能兼顾到每一位幼儿,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游戏的积极性。
(三)积极自主的体验,乐在“戏”中
音乐游戏中,幼儿是主体,老师只起着主导作用,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让幼儿成为音乐游戏的主人。如开展《我的小白马》这一音乐游戏时,老师可通过语言讲述故事,结合《我的小白马》彩图这一直观教具,充分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两个一次性杯子,请幼儿两手握住杯子底部代表“马蹄”,并引导幼儿跟着老师的歌声模仿小马的脚步,当过草地时 ,“小白马”飞奔起来;当爬山坡时,“小白马”就慢慢地行走。整个模仿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提示,只借助图片和歌声来激发幼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音乐游戏的情节、动作等,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三、秋之实——创造中的瓜果飘香
秋,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在一片丰收的景象中到处都是喜悦。音乐游戏中的创造正是幼儿收获成功喜悦之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要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与活动,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地、无拘无束地思索、想象、实践,就会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在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因此在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为音乐游戏的目的。
(一)提升音乐技能,树立信心
较好的音乐技能是幼儿创造的前提。要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能充满自信,大胆创造,就必须不断提升幼儿的音乐技能。幼儿音乐技能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节奏游戏、律动游戏、歌曲游戏、乐器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的。这就需要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制定计划,踏实认真地组织好每一个音乐活动,关心照顾每一位幼儿的能力,使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注重游戏过程,激发创造
高质量的游戏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过程。然而在音乐游戏的创造活动中,教师往往很看重幼儿创造的结果,对于幼儿的整个创造过程却比较忽视。而幼儿却对创造的“过程”比对“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能给幼儿带来无比的满足,使剩余精力得以释放,他们的许多创造活动就表现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如在开展音乐游戏《捉迷藏》的过程中,幼儿对节奏变化、音色变化以及情节的发展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所以在音乐游戏中我们应多关注、重视幼儿在音乐游戏的创造过程。
(三)给予自由空间,体验成功
要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合理地去选材、去设计,幼儿才能从中获得知识,增强创造力。在幼儿熟练掌握某个音乐游戏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幼儿自由合作组织游戏,请几位能力强的幼儿来分配角色,作为每个小组的游戏组织者,老師也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启发幼儿发展游戏,进一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猴子爬树》的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启发幼儿增添猴爸爸、猴妈妈等角色,增加猴子睡觉、吃饭等情节。
四、冬之韵——结尾中的瑞雪丰年
冬,一个优雅恬静的季节,带给我们一种含蓄的美。在一片晶莹剔透的世界里,蕴藏着无尽的韵味,让人回味。音乐游戏活动中的结尾正如这“冬”般让人回味无限。如果说,充满情趣的导人是音乐游戏成功的一半,那么耐人寻味的结尾,必将使音乐游戏得到美的升华,能够引起幼儿对整个活动的回味和思考,使幼儿百学不厌,其乐无穷。
(一)画龙点睛,惊喜不断
音乐游戏结尾时的画龙点睛往往能给幼儿带来不少惊喜,让幼儿能在游戏结束后不断回味。如音乐游戏《小鸟》结尾时,教师巧妙的用肢体语言以及充满深情的语言提醒幼儿乐曲的变化:小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梦中仿佛看见好朋友们还在与自己嬉戏玩耍,它脸上露出了甜甜地微笑……让幼儿进一步对比曲调的不同,就能让幼儿在结束后有更多自己的想象。
(二)演绎精彩,尽情绽放
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自信表演的能力,促使幼儿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同时让幼儿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如在组织实施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了解猫和老鼠的生活习性,感受猫和老鼠的基本体态的基础上,在活动结尾时提供猫和老鼠的头饰,让幼儿自主选择,由此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表演兴趣与表演欲望,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整个活动。演绎式结尾法不仅能很好地实现寓教于乐的理念,而且符合幼儿好动、好玩的天性,可以让幼儿对音乐作品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音乐游戏的宗旨在于给幼儿快乐和享受,在确保教育过程愉悦性的同时,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也是很重要的。经过一学期的尝试,现在班中的幼儿常常一听到音乐就不自觉地与同伴手舞足蹈起来,他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了玩一样的感觉,自愿自主地、快乐地投入到了游戏活动中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及表演欲望,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
可见,有效的教育策略在音乐游戏中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适应幼儿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幼儿更加喜爱音乐游戏活动,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徜徉在音乐游戏的四季之园中。
此文系苏州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