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半年,但究竟什么是新零售却愈发迷惘了。
过去10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把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分割开来,线上和线下各做各的。当大家突然聚在一起时,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传统零售模式是让商品与人完成了物理化的连接,不过这种连接范围是有限的,在整体供应链的流通上也是低效的。
电子商务让商品与人实现了数字化的连接,但实实在在的商品要完成物理的连接,还需要通过物流、快递来完成商品交付。
现在,中国商业已经进入了光纤连接起来的数字化时代,思维却还停留在沥青路面铺就的物理时代,两个时代碰撞、融合的过程,也在不停拉扯着生存于其中的企业。
如果能把线上的数字化连接,和线下的物理连接对应起来呢?
线上以秒为单位产生的信息交互(推荐、营銷、订单),能够在线下最广袤的分布式物理节点(零售店、体验店、异业终端)完成实体世界的对接,是否能用实体世界的广度来应对虚拟世界的速度?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全新的图书零售商。两本一样的图书,一本书在北京西城区某个仓库,另一本书在广州花都区某家合作的书吧,因为位置的不同,在这家图书经销商的系统里就是两件不同的商品。
用户订单产生后,系统能够将这一需求匹配给最接近用户的物理位置,通过西城的仓库给用户发货,或者用一张优惠券鼓励用户到花都的书吧读书、取书,顺便喝杯咖啡、买点附加产品。新零售是线下与线上的复合。
还可以想象这样一家酒水零售商,每一瓶啤酒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并且可以同步自己的位置、温度、流程溯源等信息。当一件啤酒订单产生后,商家可以把订单分配到用户社区的便利店,19分钟内就能把冰冻啤酒送到用户家中。
在以前,这家酒水零售商是没法和便利店进行异业合作的,他只知道自己卖了1 000箱啤酒给某家连锁便利店,但这家连锁便利店的100个连锁店分别有多少实时库存,有多少常温啤酒又有多少冰冻啤酒,酒水是否会在配送过程中被掉包,统统都不知道。
以前的供应链上,流通的是一“吨”白酒、一“柜”水果、一“箱”图书,现在变成了一“瓶”白酒、一“颗”水果、一“本”图书,商品的计量单位会越来越小,每一件商品都将拥有独立的身份证。
忘记SKU吧,我们经营的是每一位用户与每一件商品的连接,每一个用户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件商品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