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摘要】本文阐述了反思的教育效能与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要经历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指导学生合理修正和加强反思训练三个阶段。教师通过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并使得反思成为学习中的常态。
【关键词】反思能力 教育效能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A-0039-02
反思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每当学生做错事,或在学业方面不争气时,教师总是先慷慨激昂讲一番大道理,再苦口婆心说一番小道理,看着学生仍执迷不悟的样子,最后甩出一句:“你回去垫高枕头好好地想一想。”实际上是希望学生经过反思能转变过来。事实上,往往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这并不能说明“反思”这种自我教育方法不能奏效,而是这些学生根本就不会反思。反思是一种能力,是需要教师悉心培养与学生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
一、反思的教育效能
学生的成长,就其影响因素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环境教育(包括有组织、有计划的学校教育);二是自我教育(即反思)。两种教育相互影响、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相比之下,自我教育至少具有以下三种优势:
(一)教育的自主性。环境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学生的期望、要求和规范,是学生成长的外部动力,学生是被教育者;自我教育是学生对自身改造和提升的愿望、需要和追求,是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它以自我反思为核心,学生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当学生在已有观念、策略、方法的导向下,实践活动步入困境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追问、诊断。对“旧”的落后性、危害性的认识和放弃,对“新”的先进性、有效性的理解和接纳,都是学生自主实现的。反思是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的深刻性。純粹着眼于学生某些错误行为的改良,实际上把教育的努力集中在行为的模式上,不能达及灵魂,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然是不彻底的。只有改造其观念,才能使其行为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旧观念总是深深地植根于自身经验、习惯之中,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把新观念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难以接受,流于空泛。事实上,任何一种新观念取代旧观念,都要经过个体的内化过程。内化过程必须经历反应、评价、组织、构建、个性化五个由浅入深、由不稳定到稳定的阶段。这个内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反思过程。
(三)效用的长期性。学生一旦具备了反思能力,并形成“静坐常思己过”的反思习惯,在他们失去学校教育的环境之后,也能沿着“反思─完善─超越”的模式发展。反思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反思能力的培养
反思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过程就应该有相应的模式展现,以作为学生进行反思能力训练的操作依据。我认为,反思要经历回顾、追问、诊断、监控、调适五个阶段。其中回顾、追问、诊断属于自我意识期,即认识错误;监控、调适属于合理修正期,即改正错误。
(一)培养学生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身的审视和思考而获得的关于自己的认识,是对自己的一种总的看法。怎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呢?归纳起来,教师可指导学生遵循以下常用的方法:(1)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2)通过自我历史的比较来认识自我;(3)通过对他人的认识及与他人对比认识自我;(4)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案例】A学生的观察力怎么样了?
师:请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然后说出实验现象。
A学生:钠浮在水面上游动,水(预先滴加酚酞)变红了,钠熔成液滴,逐渐变小,直到消失。
师:很好!但全面了吗?
A学生:……哦,可能还有吧,但看不出了。
师:你回顾以往,一直都习惯这样观察的吗?老师同学是怎样评价你的呢?
A学生:是的。老师同学总说我粗心,其实……
师:B同学的观察结果完全正确,其中有不同于你的新发现。现在我请他重做实验,重新观察,你注意他是怎样观察的,与你的观察有什么不同。
A学生:他静静地听了一会,并用手摸了一下反应器。哦,对了,确实还有微弱的响声!用手摸一下反应器,是为了感觉温度的变化,太绝了!
师:这就对啦!现在听听我对你观察的评价吧。你已经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并能依法进行有序的观察,而在这样的观察之下,通常都能获得较全面的观察结果。正如你刚才想说的那样,其实你不粗心,而且还很细心,懂得用心思索着去观察,所以你能发现一些很细微的现象。但你的观察仅限于用眼去看和用心去思索,还没做到用耳去听、用鼻去嗅、用手去触,即欠缺用所有的感官去协同观察。
A学生:太对了,我终于明白我自己观察力的欠缺在哪儿了!
在上面的案例中,当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时,教师让学生与他人对比认识自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其实并不粗心,只是认识还不够全面,只做到了用眼去看和用心去思索,而还没有做到用耳去听、用鼻去嗅、用手去触,即欠缺用所有的感官去协同观察。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感受深刻,得到启发,从而培养了正确的自我意识。
(二)指导学生合理修正
合理修正是在理想自我模型的监控下,改造、完善现实自我的行为,也就是以理想自我为目标,重新组织建构现实自我的行为。教师如何让学生做到合理修正呢?一是帮助学生确立理想自我。教师帮助学生在全面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潜质、努力程度等影响因素,将理想模型定位在学生最大努力能实现的高度上。不能按教师的高要求,将众人的尖端优势都集中于理想模型上,那是思而莫能及的。上述案例中的A学生,在观察方面选用B同学作为理想模型就恰到好处了。二是对现实自我的扬弃。合理修正不是对现实自我的全盘抛弃,而是扬其精华,弃其糟粕,融合他人成功的因素,组建一个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新自我。“掌握方法,有序地观察”以及“用心思索着去观察”都是A学生的优势品质,应该保留下来;再把B同学“动用所有感觉协同去观察”的优势品质移植兼容到A学生的身上,形成一个新的A学生,实现一次自我超越。
(三)加强反思训练
教师应把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纳入能力教育的目标体系,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反思训练活动。一是榜样示范。在学生中间树立活生生的,富有针对性、先进性、鼓舞性的典范,启发学生关注“他”的现在(包括观念、策略、方法、操作),追溯“他”的过去。通过教师的分析和榜样的现身说法,再现其反思的心理活动轨迹和成长历程,让学生信服反思教育的效能,进而掌握反思的操作要领。二是循序渐进。教师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设计学生的反思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先从自身的学习、活动开展反思,进而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逐渐要求学生不但能够以自我为对象进行反思,同时也要反思重要的社会、历史事件。三是扩大反思领域。思想行为、学习策略、知识结构、能力发展、社会交往等领域,教师要有计划地逐项铺开,对其相应的要素逐一开展反思训练活动。每一次反思成功,都意味着学生在这一方面获得改良,直至呈现出优秀的全貌。四是形式多样。教师还须布置学生写反思日记、活动后记、学习案例分析,举办批评和自我批评、反思案例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反思活动,力争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乐于反思、勤于反思,最终让反思成为学生的需要和习惯。
总之,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迁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分为若干具体的阶段,在每个阶段有所侧重,并密切关注每个阶段学生思维的变化与发展情况,从而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反思能力。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