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考题讲评:由浅及深·渐次推进·变式检测
——以中考模考把关题讲评为例

2017-04-24 08:20福建大田县第五中学叶钟布
中学数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共圆考题射线

☉福建大田县第五中学叶钟布

模考题讲评:由浅及深·渐次推进·变式检测
——以中考模考把关题讲评为例

☉福建大田县第五中学叶钟布

中考模考题讲评是中考复习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如何取得高质量的讲评效果,也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本文以一道中考模考把关题为例,先给出该题的思路突破和解后反思,再给出该题的教学微设计,供研讨.

一、模考题的思路突破与解后反思

模考题:如图1,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射线CB上的动点,点F是射线CD上一点,且AF⊥AE,射线EF与对角线BD交于点G,与射线AD交于点M.

(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求证:△

AEF∽△ABD;

(2)在(1)的条件下,连接AG,设BE=x,tan∠MAG= 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3)当△AGM与△ADF相似时,求BE的长.

图1

思路突破:

(1)分析证明△AEF∽△ABD的条件,发现只能顺利找到一组角(∠BAD与∠EAF)对应相等,但是缺少其他对应角的直接发现,转向寻找边之间的比例关系,会有新的发现,可以由△ABE∽△ADF,得,而这组对应边成比例的式子恰恰也可作为△AEF∽△ABD的重要条件,于是证明思路获得贯通.

图2

(2)如图2,如果在△MAG中思考,需要猜想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何确定是直角三角形呢?只需要证出△AMG∽△FMD,即需要证出.而由(1)中△AEF∽△ABD可得∠AFM=∠ADG,结合对顶角∠AMF=∠DMG,可证出△AMF∽△GMD.于是贯通思路.接下来就可以“等角转化”,即tan∠MAG=tan∠MFD,思考MD与DF的比值即可.借助△ABE∽△ADF,得,把数值、参数代入比例式,可得.接下来攻克“如何用含x的式子表示MD”.可以考虑△FMD∽△FEC,得,把数值、参数代入比例式,可得于是待求的

解后反思:事实上,在图2中,我们发现了∠AGM=∠FDM=90°,根据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可以确认A、G、D、F四点共圆(且是在以AF为直径的圆,如图3).如果能基于四点共圆的高观点,也可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快速转化得tan∠MAG=tan∠MFD.

(3)该题放开点E的运动位置,需要考虑点E在线段BC、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的不同情况.先考虑点E在线段BC上,这时有一个难点是△AGM与△ADF相似时,需要明辨它们的对应关系.这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所以只需要考虑两个锐角的不同对应关系,而由于∠AMG是△AFM的一个外角,所以∠AMG只能对应∠AFD,故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只有一种对应关系,即△AGM∽△ADF.

图3

图4

解后反思:图4中,仍然有A、G、D、F四点共圆(且是在以AF为直径的圆上),并且此时点D恰为AM的中点!

二、解题教学的微设计

教学环节(一)预热问题.

例1题干同上文“模考题”,当点E在边CB上时,

(1)求证:△ABE∽△ADF;

(2)求证:△AEF∽△ABD;

(3)连接AG,求证:△AGM∽△FDM;

(4)有人发现A、G、D、F四点在同一个圆上,你觉得有道理吗?为什么?

教学环节(二)拾阶而上.

例2题干同上文“模考题”,点E仍在线段BC上,连接AG,设BE=x,tan∠MAG=y.

(1)当x=1时,求y的值;

(2)当E为BC的中点时,求y的值;

教学环节(三)挑战难题.

例3题干同上文“模考题”,当△AGM与△ADF相似时,解决下列问题:

(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有人说只存在一种可能:△AGM∽△ADF,请分析“这种推定”是否正确;

(2)当点E在CB的延长线上时,你觉得△AGM与△ADF相似时,对应关系有几种可能?为什么?

(3)求BE的长.

教学环节(四)变式再练.

变式题:如图5,矩形ABCD中,AB=3,BC=4,点E是射线BC上的动点,点F是射线BA上一点,且DF⊥DE,射线EF与对角线AC交于点G,与射线DA交于点M.

(1)当点E在线段BC上时,求证:△DEF∽△DCA;

(2)在(1)的条件下,连接AG,设CE=x,tan∠MDG= 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图5

(3)当△DGM与△DAF相似时,求CE的长.

变式意图:为了检验听课效果,只是对模考题进行图形位置的变换,其余数据、设问方式都没有改动,但是学生已不可能照着原来的解答简单改写,而是需要另外构图并组织语句,能有效检测听课效果.

三、进一步的思考

1.深入思考并解读模考把关题的命题意图.

各个地区的模考题往往都是命题组深入构思,贴近本地区命题风格的模拟题,所以讲评前教师务必深入思考并解读出这些模考把关题的命题意图,不同小问之间的关系是递进亦或并列,有时第(1)小问解答是轻松的,但是如果没有深入反思或进行成果扩大,则对后续问题求解是不利的,甚至难以获得思路突破.上文在模考题第(1)问的解答之后,我们曾给出反思回顾,并反思出四点共圆的结构,该四点共圆在后续问题的探究中都有体现.

2.围绕模考题开展“一题一课”教学微设计.

近两年来的《中学数学》(下)有大量涉及考题研究的案例文章,这些文章多数不满足于解题思路的获得、一题多解的探究、多解归一的结构揭示,而是从解题研究走向解题教学,设计了很多优秀的教学微设计,对于教师读者来说,很方便就可拿到课堂教学中去直接开展相关教学.受此启发,笔者在上面也实践跟进,给出“一题一课”教学微设计,试图从简单情形入手,将难点进行分解,各个突破,最后迎难而上,挑战难题.

3.将模考题简单改编变式后反馈听课效果.

对于难题讲评来说,如果只是教师分析得详实、变式丰富,常常是很多学生感叹于教师对一道试题研究之深,但更多学生虽然听懂了,独立再做却还是有很多障碍点难以通过,一个有效的反馈方式是开展变式再练,像上面我们只是把模考题的图形位置进行简单变换,数据没有变化,甚至对应的字母也没有改编,如果学生真正听懂了,应该可以独立演算出来,可有效检测和反馈教学效果.

1.孙莉.思路生成贵在自然,一题一课追求简约——一道考题的思路突破与习题课设计[J].中学数学(下),2016(9).

2.朱国生.反思考题难点,预设“一题一课”——以2016年江苏南通中考卷第28题为例[J].中学数学(下),2016(9).

3.吴忠妙.一道考题的思路、难点与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下),2016(9).

4.付小飞.明辨并列与递进,引导分离和聚焦——2016年江苏苏州中考第28题解析与教学思考[J].中学数学(下),2016(7).

猜你喜欢
共圆考题射线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脱贫奔小康 共圆中国梦”获奖歌词选登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爱心共圆“归乡梦”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例谈高考中的“四点共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