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潜能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7-04-22 07:01武汉市翠微中学蔡葵
教育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校本习惯活动

文 | 武汉市翠微中学 蔡葵

启发潜能教育的实践研究

文 | 武汉市翠微中学 蔡葵

蔡葵

女,武汉市翠微中学校长,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先后获评“武汉市优秀教师”“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汉阳区名校长”,致力于启发潜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绽放的时候”。

武汉市翠微中学始建于1971年。2007年,因教育资源重组,学校由翠微路搬迁至马沧湖路54号。2008年,学校发展开始出现危机,在诸多方面被兄弟学校赶上并超越。

2011年~2012年,我们开展了启发潜能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努力为全校师生创设工作、学习、生活的优良环境;形成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成学生学业成绩、整体素养“双赢”的理想态势;形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构建学校潜能教育文化特色、品牌特色,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启发潜能教育理论由美国教育大师威廉·柏奇(William Purkey)创立。主张在尊重、信任、乐观、关怀、刻意安排基本理念指导下,通过人物、地方、政策、课程及过程这五个向度同时或不定时运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主动地、专注地学习,影响个体学生的个别学习差异,从而启发他们的潜能。

启发潜能教育环境建设——让师生有归属感

学校把启发潜能教育的理念作为校园文化设计、建造的首要因素。学校的每一处,都流露着教师对学生的重视、欣赏和肯定,都流露着学校对学生、教职员工、师生家庭的重视与关怀。

校园里,校标解读、大厅“枢纽”;潜能主题教育文化体验区的“潜能秘境”“尤里卡”“无极”;潜能空间、校史文化长廊、兰心慧语心灵驿站、廊道文化新干线,教室门上的班级照片、班级信念,教室里令人自豪的奖杯、师生的各种作品、祝福……都在静悄悄中激发学生、教师的潜能和感悟,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启发潜能教育文化。

培育“合作性同事”——让教师共生成长

我们认为要启发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内动力,让每位教师不断发现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共同成长,来积蓄学校蓬勃发展的根本力量。

学校通过拓眼界、自主规划、倡个性课堂来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并用阅读、合作性教研来促进教师团队共生成长。

“五有”德育体系建构——激发个体成长的力量

学校德育是启发潜能教育的主阵地。我们通过启发潜能“五有”德育模式、“十大核心习惯”养成体系、学生成长导师制等策略或途径来启发学生潜能,展示个性特长,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五有”德育模式其内涵是:一有积极的心态,二有笃定的言行,三有致知的能力,四有尚美的志趣,五有励新的精神。

“十大核心习惯”养成体系指的是:规划和计划的习惯,坚持原则的习惯,勇于担当的习惯,要事优先的习惯,求学做事精益求精的习惯,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自我反思与欣赏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潜能、追求卓越的习惯。

“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科任老师为成员,在品德、心理、学习等方面为各自“承包”的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的育人模式。

“335”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成为合作分享的地方

我们在组织学习、外出“取经”、问卷调查、深入听课、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出了《武汉市翠微中学启发潜能“335”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开始了以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启发潜能“335”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导学案为导学材料,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可分为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进行合作分享;以五个基本环节——自主学习、互动提高、思维比拼、精讲点拨、巩固归纳组织课堂教学流程,旨在让学生通过更多的学习手段获取知识。

启发潜能“335”课堂教学模式以“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能得到关注的学习”为核心思想,构建了一个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分享的学习中心课堂。

在启发潜能“335”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等,让课堂更有活力,让教学更富创意。

具体表现有:

在教育内容呈现上采取整合与巧用策略。整合就是把媒体技术(多媒体、教育云、微课、微电影、微视频等)融入教学过程,并且巧用,整合在关键处、疑难处、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长处、思维的障碍处、思维的拓展处等。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策略。通过开展自主学习,写“学习反思”和“学习心得”,可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可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采取引导与帮助策略。引导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

在师生互动方式上采取共享共生策略。课堂上,师生共享学习资料,教师创设共享的氛围,激发互动的心理需求,提供互动的机会,认识互动的技巧,强化互动的意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适应、彼此依存、彼此尊重、彼此欣赏、优势互补。

案例1:外教迈克老师在执教英语舞台剧《狐假虎威》时,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分别扮演老虎、狐狸、兔子、小鸟、青蛙、熊,并模仿动物做相应神态、动作,小组轮流展示,最后评出最佳小组。在教学过程中,迈克老师“无为而治”地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表演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运动—动觉智能、存在智能。

校本课程体系建构——打造潜能发展的平台

我们为挖掘学生不同潜能,刻意安排了合适的活动和环境;以学科延伸学习和学生兴趣为基点,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延拓师生互动;基于学科课程资源(教材)、校内资源、社会资源、信息网络资源,广泛采纳学生意愿,打破常规班级设置,实行走班制模式,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取得了良好效果。

启发潜能教育校本课程结构。我们受多元智能和核心素养理念启发,构建了基于启发潜能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结构,把学校校本课程分为两类:学科类拓展和活动类拓展。学科类拓展课程基于基础学科课程开发,活动类拓展课程是课程化实施的学生社团活动。

学科课程的校本化拓展开发。启发潜能理念下基础学科课程的校本化拓展开发就是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原有基础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特点,并以此为为源点,在课程标准的“弹性”上下功夫,适当引入原本不属于国家课程内容范畴的课程资源,进行新编、拓展、整合,把符合“教”的课程拓展为符合“学”的课程,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主要有:《英语秀》《思维与方法》《魔术中的科学(物理)》《魔术中的科学(化学)》《小主人看武汉》。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实施。我们把社团活动归类为活动类拓展课程,并且把活动类拓展课程与社团捆绑,以兴趣小组和活动为载体,学生凭个人志愿选择社团课程进行走班教学。我们用课程化的方式来“管理”社团,使社团活动得以有效开展,我校的社团组织管理有序、实施步骤程式、常规管理规范,成果呈现也非常多样。

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让学生站在舞台中间

在学校里,长期以来学生展示自己能力主要是通过学业成绩。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多样化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成就感,能乐观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

我们的主题活动主要分为六大系列:新生入学专项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干部领导力训练营系列活动;达人秀、嘉年华等品牌活动;体育、艺术节竞赛活动;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主题教育活动。

每一项活动策划从从时间、地点、人员、主题到流程,都要以是否能启发学生潜能、是否能发展学生多元智能为出发点。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彰显个性,展示特长,尽情绽放,集体意识、竞争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学生更加阳光自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实施启发潜能教育是我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五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学生、教师、学校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但是启发潜能教育理论是一种系统的教育理论,在很多方面还有待我们深入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校本习惯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上课好习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