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我国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研究综述

2017-04-22 05:26张玲玲曹辉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研究性体系教学模式

张玲玲,曹辉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近十年我国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研究综述

张玲玲,曹辉

(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研究性教学作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对于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查阅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学者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教学模式、研究方法以及教学环节等四个方面存在分歧与共识,点明了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要求、策略措施和评价体系。研究还发现当前学界关于研究性教学保障体系、激励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的分析比较欠缺,相关研究不系统等问题,并提出建议。

教学改革;研究性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策略;评价体系

教育部2001年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及,“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由此,点亮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摸摸索索中贯彻研究性教学的新局面的方向灯。2005年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研究性教学”一语首次被明确使用于本科教育文件中。这之后,为响应国家号召,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教育者和学者们等中逐步蔓延开来。而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至此,研究性教学这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在全国掀起了热烈讨论、探索、研究、实施的浪潮,开启了我国由逐步贯彻研究性教学的新局面到准备全面进入研究性教学的新时代的征程。

从2001年教育部关于研究性教学的萌芽文件起到如今,我国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的相关研究较为广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目前已有的对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涉及到研究性教学的由来问题、思想理论基础、教学现状调查和分析研究、传统教学与研究性教学的对比、以及研究性教学的特征特点、概念内涵、教学方法和模式、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研究的相对集中领域则在于研究性教学的概念内涵、教学方法和模式、实施策略、评价体系这几方面,而对于研究性教学管理体系的探讨和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对于任何事物和现象的研究,都必然需要对其本质的探究。对于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便需要去探讨它的实质性内涵。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揭露的是根本属性,只有充分明晰其本质,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于是,“什么是研究性教学?”就成了学术界关注并探讨的方向。其中,以黄亚平等的研究性教学内涵阐述为代表。其指出,研究性教学的内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思考和实践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吸收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活动[1]。这之后的不少有关研究性教学内涵的研究无外乎强调的都是研究自主的教学思想、创造情境的教学过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有机结合、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研究与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等。

相比之下,史曼莉等指出,从学科领域、课程内容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陈小鸿认为可以通过教师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来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2]。而刘赞英等、张典兵也都提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3],进行学科专业领域的探索和实践[4]。刘赞英等强调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鼓励质疑批判和发表独立见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究问题的答案[3]。陈兴文等认为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研究方法,自主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5]。在人才培养内涵中,除了黄亚平提到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他学者的关键词还有:创新思维、研究意识、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而对于黄亚平提出的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活动,张典兵指出,研究性教学是由教师研究性的“教”和学生研究性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是二者的辩证统一。

综上所述,可以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一个相对比较具体和全面的研究性教学内涵阐述: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批判,鼓励发表独立见解,自主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是一种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阅读有机结合,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

此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囊括了其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理念、基本内容和师生关系等内容。“问题意识”的教学内容、“研究性”的教学方法的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是其本质所在,强调的的是一个重体验、重应用、重过程、重全员参与的教学过程。

二、研究性教学方法和模式

研究性教学改变了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从多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对于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探索应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体现研究性教学的研究性和创新性。以下基于多数学者的相关研究,从研究性教学环节、研究性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给予论述。

研究性教学环节。现有的研究性教学环节阐述不同,其本质内容都是一样的。黄亚平等将研究性教学分为认知理解类教学和实践应用类教学。指出认知理解类教学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践研究、文献研究等,实践应用类教学具体包括研究性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1]。刘赞英等认为研究性教学包含研究性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实践教学[3]。两位学者的研究性教学分类在本质上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在于分类的视角,一个着眼于课堂和课外,一个着眼于理论和实践。而陈佑清的理解探究、模仿探究和独立探究的的研究性教学三层次[6],实则跟黄亚平的研究性教学分类有异曲同工之处。

研究性教学模式。常见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一般是三分法和四分法。即黄亚平的问题解决模式、自主研究模式、课题参与模式的三分法研究性教学模式,何云峰的课堂问题探讨、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群体研讨—成果展示、课外自主“学研”的四分法研究性教学模式[7]。两者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存在归属问题,可以概述为,问题解决模式(课堂问题和课外问题探讨)、自主研究模式(课外自主“学研”等)、课题参与模式(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群体研讨—成果展示等)。类似的,张芳针对特定学科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出了提出问题及组织学习小组、分组研究及成果汇报、总结反思三大教学环节构成的研究[8]。此外,任叶庆在大范围上给出了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阐述,指出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应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进行探索和实践,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以问题驱动的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实践[9]。对此,强调了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和主导性。

研究性教学方法。黄亚平等归纳了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活动体验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四种研究性教学方法。王秀华强调了研究性教学的内容要面向过程,并注重引导学生思维发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动机,增强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10]。

无论是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环节都应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体现其研究性和创新性(见图1)。

图1 研究性教学分类、模式、方法的结构图Fig.1 The structure of classification,pattern and method of research teaching

三、研究性教学实施策略

国内外对于研究性教学内容的有关研究,理论方面的成果比具体的实践操作方面的成果明显多得多。除个别的研究型大学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外,普遍的,大学研究性教学未形成系统,在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小的。目前学术界中对于研究性教学实施的策略的相关研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对研究性教学实施策略的探讨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前提。刘赞英等、刘亚敏等、别敦荣、姚利民、张典兵、龙慧灵等都提到了研究性教学实施应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其中,龙慧灵等指出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11]。张典兵指出研究性教学理念应由“注入式”、“满堂灌”、“填鸭式”转向研究性、主体性、生活性、体验性、理解性、互动性的“生本化”[4]。

建设研究性教师队伍。研究性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一支训练有素、素质良好、方式灵活的教师队伍[12]。教师作为教学体系中的主导者,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大力加强从事研究性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2],打造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创新型教师队伍[13],创建研究性教学专业团队[14]。对此,相关学者给出了具体化的实施策略: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15],具备科学的讲授艺术[16],充分认识、切实领会研究性教学中教学和科研的和谐性,如将科研信息、科研成果和科研思想引入教学内容以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密切结合,树立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教育观念,为学生创设问题和参与情境以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17]。结合自身科研需求和背景在教学相关环节中融会贯通,在教学中体现实践的意义[1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的重要力量和直接受益者[18],如何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与动机问题[9]就成了研究性教学实施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少学者也给出了一些相关的阐述:鼓励学生参与研究[3],把具体问题作为中心、开放的课堂研讨氛围的营造、个人努力和团队协作结合、作业考核采取开放式、对学生进行积极反馈[19],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铸就学生学习能力[15]。总之,研究性教学的落实应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利用一切资源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塑造研究性教学环境。研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环境的依托和强化,有关学者针对相应的落实措施给予相关的阐述: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所需要的时空、物质及评价等方面的条件[8],加强硬件建设,具体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研究性教学支持网站等的建设[20],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16],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21],创设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加强研究性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4],围绕课程建设构建研究性教学体系[14],将研究性教学作为发展环节整合到教学全过程[3]。

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课堂和课外教学相辅。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相辅。注重书本知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联与转换[8],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工作,利用第二课堂,引导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18]。从研究性课堂和研究性实践教学两方面入手,把高校优越的科研资源转化为研究性教学资源,以高校特有重点学科和实验室、科技研发中心等为依托,创建高校科技创新与创业实验基地[4],加强与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实施大学与社会企业的双赢[3]。

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评价与管理体系配套。推行研究性教学,应创新研究性教学管理观念和制度[18],发挥学校对研究性教学的管理职能,并努力完善研究性教学的激励与保障机制[5,17],探索与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和教务管理方式[18],建立多元化取向的教学评价体系[13]。姚利民等在对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上指出,建立支持保障系统,具体包括研究性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研究性教学课程开发,教学计划弹性安排,研究性教学评价机制改进等。

综上所述,目前已提的研究性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策略大抵囊括了这几大方面(如图2):

图2 研究性教学实施策略模块明晰图Fig.2 Research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具而言之,转变观念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前提,研究性教师队伍是构建研究性教学的核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保障,同时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导,注重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教学相配合,研究性教学保障和激励机制的构建,配套相应的评价和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良好环境,把研究性教学作为发展的其中一个环节整合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值得一提的是,早年对于研究性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只是文章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推移,相关文章中所占的篇幅越来越大。直至2014年之后,开始出现了专篇研究研究性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可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性教学体系的不断实行,研究性教师队伍的建设已越来越紧迫和重要了。

四、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渗透于研究性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学者的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如黄亚平等人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李宏祥等人的研究性教学研究都是这样归纳的,以及下面所要提及到的几位学者的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是这样划分的。显然,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所包含的版块组成比较清晰,但其中所涉及的具体的内容以及评级体系的实施还是比较复杂的。

构建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先进教学理念的要求,必须利于多元主体进行评价,必须利于引导教改走向深入[22]。研究性教学评价体系研究的学者中,以陈小鸿和张典兵为代表,其提出了相对全面具体的建设性策略。只有重视教师教的评价与学生学的评价的辩证统一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师生双方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也才能真正获得高校研究性教学的最佳效果[4]。陈小鸿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转变路径(见表1)。张典兵基于对高校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的批判性反思,提出建立“一体多面”的具有研究性教学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见表2)。其他学者在论述研究性教学主体时大多只考虑或涉及到教师和学生,而张典兵则全方位考虑了一切跟研究性教学体系构建和落实有关的主体,站在相对高层次上提出了“一体多面”的具有研究性和创新性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比之下,张典兵对于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更具有创新性、系统性、实践性。

表1 学生学业和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Tab.1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udents'learningand teachers'teaching performance

表2 一体多面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Tab.2 The“multi-functional”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诸多学者关于高等学校研究性教学的理论梳理与分析,可以发现:(1)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和系统,学者们无需花费太多精力再进行分析探讨;(2)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反应的本质和形式万变不离其宗,学者们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进行系统的深入和创新研究,或针对具体学科和科目等进行符合性的专门探索;(3)对于研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和评价体系给出了系统化和实践性方向,无论是在整体实施上还是具体操作上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论述,今后学者们可根据现有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或针对特定学科、科目和课程等进行专项研究;(4)对于研究性教学保障体系、激励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的研究比较零散,篇幅不多,程度不高,内容不齐全,相关研究不系统,结合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情况,学者可以高校师资的教学保障体系入手,深入到科研、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企合作等领域出发探索教学保障体系的深化,同时对高校的人才引进、优秀师资力量、年轻师资等进行相应的激励措施,如科研经费补助、住房补贴、师生合作补助等,另外高校的管理体系应当开始国际视野,与发达国家的优秀院校合作,实施强强联合,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管理效率、管理水平。

[1]黄亚平,陈小鸿.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7-180.

[2]陈小鸿.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内涵、评价与管理[J].高教与经济.2008(3):7-11.

[3]刘赞英,王岚,朱静然.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难点和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40-43.

[4]张典兵.论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8):76-85.

[5]陈兴文,白日霞,李敏.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Z1):123-125.

[6]陈佑清,吴琼.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大学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分层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1): 59-62.

[7]何云峰.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发展路向及模式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09(10):81-83.

[8]张芳.试论研究性教学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4):153-155.

[9]任叶庆,张鸿雁.高等数学创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17):35-38.

[10]王秀华.高校研究性教学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2):91-95.

[11]龙慧灵,熊黎,龙海明.论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社会科学家.2010(8):119-122.

[12]冯锐,张君瑞.高校研究性教学现状调查及其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6):73-77.

[13]张涛,石宏飞.研究性教学及教师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 2014(23):22-23.

[14]赵红路.研究性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实践的启示[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6-108.

[15]阮秋琦.以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 2008(12):23-25.

[16]毛自朝,赵昶灵,梁艳丽.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研究性教学的实施[J].高教论坛.2009(11):24-28.

[17]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18]吴瑞林,王建中.研究性教学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3):10-15.

[19]姚利民,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62-65.

[20]刘亚敏,胡甲刚.研究性教学及其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实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0):4-7.

[21]别敦荣.研究性教学及其实施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12 (8):10-12.

[22]戴跃侬,陆涓.研究性教学及其评估体系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74-78.

(责任编辑:陈虹)

A Survey of Research Teaching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Ten Years

ZHANG Lingling,CAO Hui

(School of Management,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

A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research teach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foun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four aspects of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mode,research methods,and teaching link,and points out the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strategy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research teaching.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f security system,incentive system andmanagement system of research teaching are little,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is not systematic.

teaching reform;research teaching;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implementation strategy;evaluation system

G642.41

:A

:1674-2109(2017)02-0096-06

2015-06-21

张玲玲(1991-),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旅游与管理研究。

曹辉(1973-),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研究。

猜你喜欢
研究性体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