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春华 万青 杨历
摘要:互动式教学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提出互动式教学的创新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人公意识,增进师生感情,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47-02
当前的教学活动,尤其是针对工科专业学生的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是注重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指导教学的走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体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何把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课题之一。互动式教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增进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模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从而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互动式教学的地位及效果
互动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与老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钻研与小组讨论的方式,优化教学要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互动式教学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未来的社会价值,学习因此而变得更加积极主动[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研究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与高效利用,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本专业的教学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将工程应用与生活背景融入到教学过程,能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2],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交流,以生活或工程实际问题为基础开展互动,能有效发挥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上述两方面优势,必将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互动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的好坏对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将一个主题授课内容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所述主题授课内容可以是课程的一章,也可以是包括多章相关联的内容。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互动模式,主要包括:(1)归纳问题互动式,根据教学内容,归纳互动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熟悉教学内容;(2)案例互动式,精选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案例,设置疑问,开展分析,达到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3)综合讨论互动式,设置或精选课题,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专题报告,对课题开展讨论,提出见解。通过互动式教学实践,达到授业解惑、活跃气氛、增进师生感情的目的[3]。以上是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准备和设计阶段。为取得预期效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创新性实践。
三、互动式教学的创新实践
针对授课内容的不同阶段开展互动式教学,探索不同阶段的创新思路,包括课前探索互动、课中案例分析和课后总结与综合讨论,此为本文互动式教学实践的核心内容。
1.课前探索互动。课前是指主题授课内容的开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于未预习的学生尚不了解授课内容。教师针对所授内容,预先传达给学生基本的概念,学生根据提示假想、构思、期望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熟悉,往往会有创造性想象。所以传达给学生的基本概念不应太具体,避免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仅作简要说明,让学生形成模糊概念即可。学生将想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发地在课堂上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或是否具有创造性,也可在课后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拓宽视野。通过想象与印证,学生可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会有创造性的发现。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信心与学习动力都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不熟悉授课内容的情况下设想授课内容,构思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符合发散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是指针对问题沿着多方面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和答案的思维方式。课前的这种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思维,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前探索互动可以推广到一门课程甚至一个专业的教学。对于一门课程,教师在首堂课给学生传达课程的基本概念以及解决的基本问题,学生可以如头脑风暴那样设想课程的授课内容、想象生活或工程问题,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对于一个专业,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设想专业学习与工作内容,培养学习兴趣。新生导航课的功能即在于此,如何通过新生导航课传达互动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构造、思考学习内容、规划大学生活成为大学入学教育的关键课题之一。
2.课中案例分析。课中是指主题授课内容的中间阶段,也是教学核心内容的展示阶段。实践证明,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课中开展案例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精选案例使过程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印象深刻、气氛活跃,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案例的选择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生活性,所选案例与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2)具有工程实用性,所选案例来自于工程生产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以致用;(3)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所选案例与经验相违背,通过层层分析,解决悬念,还原事实,这类案例兼顾趣味性和理论性,令学生印象深刻,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4)具有明确的答案,所选案例答案明确,反映一个或多个知识点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中案例分析适合于小型问题,在短时间内可得到剖析结果,否则会降低课堂知识容量,影响理论的系统学习。对于大型问题,可在课后综合讨论中完成。
3.课后总结与综合讨论。课后是指主题授课内容结束后的阶段,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可从课后总结和课后综合讨论两个方面开展互动。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提前预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准备[4]。(1)课后总结。传统的课后总结通常是指教师对所授内容进行再次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授课内容的脉络,分清主次。实践证明,该做法可以起到预期效果。本文所述课后总结是指以讨论的形式,印证学生在课前构思的授课内容、生活与实际问题等,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2)课后综合讨论。主题授课内容结束后,布置互动讨论课题,课题主要来源于生活与工程实际问题,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定课题的基本原则为:不宜太难,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思路;不宜太简单,须查阅相关参考书或文献资料才能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搜集、整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全面应用并巩固所学知识;可以没有标准答案,采用不同的途径均可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和主观能动性,在竞争中创造性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课题的难易程度,开展不同形式的课题讨论互动。对于稍简单的课题,可以采用课堂即问即答的形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现场提出问题,学生即刻开展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对于这种模式,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指出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避免盲目性。对于稍难的课题,学生在课后准备好课题的解决方案或成果后,以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并进行详细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讲解开始前或结束后,由学生自行总结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讲解进行中或结束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对课题进行充分讨论,肯定学生的工作成果,同时教师可适当指出课题的深入解决方向,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通过综合讨论,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以致用的过程。
四、结语
互动式教学因其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师的教學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教学质量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在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时,还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将课程或主题授课内容按照进度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互动手段,充分发挥互动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年.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4,25(3):228-229.
[2]龙敬.互动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4,(30):119-121.
[3]唐世刚,钟万林.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8):42-43.
[4]王伟伟,杨秀丽.互动式教学理念的新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4):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