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照微喷条件下2种栽培方式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

2017-04-22 07:00:58张松伟王思凡阿布来提托合提热结甫唐美婵高晓静陈青君
农学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菌棒木耳黑木耳

张松伟,王思凡,阿布来提·托合提热结甫,唐美婵,高晓静,陈青君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全光照微喷条件下2种栽培方式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

张松伟,王思凡,阿布来提·托合提热结甫,唐美婵,高晓静,陈青君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为探索木耳田间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实验研究了全光照微喷条件下,地面摆放方式对木耳产量、色泽及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上摆放黑木耳菌棒的前期产量提高25.6%,远高于地膜上摆放菌棒的产量,草地单个菌棒提高产量35%;与铺地膜相比,草地上摆放菌棒前、后期的单耳面积分别提高21%和11.8%,单耳平均重量分别提高13.8%和21.1%。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黑木耳的色差值相差不大,但地面铺膜的病害情况比草地上严重。露地栽培时草地菌棒摆放方式更适合黑木耳生长。

黑木耳;栽培方式;产量

0 引言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名黑菜、桑耳,是一种木耳科木耳属的真菌,同时也是一种柔嫩鲜美的食用菌和药用菌。木耳含有12.5%的蛋白质、1.7%的脂肪和66.1%的碳水化合物[1]。近年来,黑木耳产业在全世界食用菌品种中上升至第4位[2]。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全光照地栽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椴木生产的黑木耳品质十分相近[3],其模拟野生黑木耳的生长环境,具有管理方便、快速生产、节本优质的特点[4]。

研究表明,不同环境会对地栽木耳生长产生很大影响。研究人员在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木耳生长影响的研究中发现,菌丝在避光条件下生长最好[5],出耳则在自然光照下产量和品质最好[6]。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在子实体的发育过程中较低的温度和弱光对木耳产量为正效应[7]。除此之外,水分管理也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使用微喷灌技术,是提高水分管理水平、大幅提升黑木耳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8-9]。但这种培养条件下,地面微环境和放置方式对木耳的影响如何少见报道。

笔者以全光照黑木耳为栽培模式,采用自动喷灌技术,测定地面摆放方式对木耳产量、色泽和病害等方面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人工培育黑木耳栽培水平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黑木耳发好菌丝的菌棒(黑龙江微生物所,黑29),塑料膜(5 m×8 m),DJ-4000型微电脑自动喷灌控制仪,消毒液(必洁仕),专用木耳菌棒打孔器,草帘(5 m× 6 m),地膜(宽3 m,厚度0.006 mm)。

1.2 打孔与催芽管理

4月27日对发菌好的菌棒使用黑木耳专用打孔器进行打孔,打孔数为72个,打完孔的菌棒直立摆放,间距10 cm左右,用草帘盖上,早春温度较低再盖一层塑料膜,摆放前对地面和草帘进行消毒。定期对地面和草帘浇水,保持相对湿度在85%以上,浇水要少而勤,不要浇大水防止水进入袋内。温度控制在25~28℃,超过30℃将塑料膜打开进行通风。后期去掉膜直接向草帘上洒水。当打孔处均匀出现嫩粒状耳基时菌棒转移到田间进行管理。打孔与管理方法参照文献[10]。

1.3 喷灌系统设置与调控

主管接上水源,支管上每隔1 m安装一个喷水装置(喷水半径100 cm),喷水系统与微型电脑控制仪和电磁阀连接,根据黑木耳分化生长喜欢多湿环境的特点,设置微型电脑控制仪的喷水时间,夏季气温高时晚18:00到第2天7:00每隔50 min喷水10 min,白天不喷水。秋季气温低时白天每隔1 h喷水10 min,夜间不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不喷。长耳期间,喷水原则为“干干湿湿”,确保耳片膨胀湿润、鲜嫩[11]。

1.4 栽培方式

处理1为地面铺地膜(地面铺膜);处理2为地面培养杂草(草地),具体方法是菌棒摆放之前浇水让草长满畦面。菌棒摆放:把栽培区分成8个长1.2 m、宽1 m的小区,对其中4块地进行除草覆膜,另4块保持草坪。按照菌棒间隔10~15 cm每个小区整齐摆放35个菌棒,各处理重复4次。

1.5 采后各项指标检测

1.5.1 产量统计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内卷、颜色由深转浅时表示木耳已成熟,记录每小区木耳总重量,每次采收时分别在2种放置方式上随机取50个单个木耳进行重量、长宽的测定,最后统计分析。

1.5.2 木耳色差的测定 随机取不同处理区50个单片木耳,采用柯尼美能达CR-400色差计测定木耳的颜色,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色差公式如式(1)。

式中,明度差异△L=L样品-L标准;红/绿差异△a=a样品-a标准;黄/蓝差异△b=b样品-b标准,具体测定参照文献[12]。1.5.3病情指数测定 在最后一次采收完毕后对木耳病害情况进行统计,观察菌棒菌丝病斑情况。病情等级、发病程度和代表数值见表1,计算如式(2)~(3)。

表1 病情指数分级方法

式中,n表示发病菌棒数,N表示调查总数,N0表示各级代表值,n1表示该级发病数,Nx表示最高级代表值[1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木耳产量、大小的影响

对地膜和草地2种放置方式上各自产出的木耳进行了4次采收,前2次采收为前期产量,后2次采收为后期产量,同时对单个菌棒产量以及单个木耳的大小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前期草地处理小区平均产量19.12 kg,显著多于铺膜处理的14.22 kg,提高产量25.6%,后期仍以草地处理产量略多于铺膜的产量,但差异性不明显。前期和后期草地处理的单个菌棒产量为0.55、0.11 kg,高于铺膜的0.41、0.08 kg,整个采收期草地单菌棒提高产量35%。前期草地处理的单个木耳面积和单耳重分别为69.6 cm2和16.4 g,高于地面铺膜处理的57.5 cm2和14.4 g,前期草地处理的单个木耳面积提高21%、单耳重提高13.8%。后期草地处理单个木耳面积提高11.8%、单耳重提高21.1%。

表2 不同栽培方式对木耳产量及大小的影响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木耳颜色影响

木耳的色差值是对木耳品质好坏判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收益高低的衡量标准。测定铺地膜上的木耳平均色差值为3.633,草坪上为3.498,即地膜上平均木耳色差值略大于草地,但差异并不明显。实验发现,草地菌棒上部耳颜色与下部明显不同,上部颜色黑,下部显著变浅,这是由于地面的草遮住了阳光的直射,菌棒下部耳色变浅。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病害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木耳病害情况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地膜上小区平均发病率为33.3%,显著高于草地的10.99%,地膜上木耳的病害指数为14.79%,也显著高于草地上木耳的5.12%,显然,地面的草有效遮挡了光线对菌袋内菌丝的照射,使菌丝免遭伤害,发病较轻,而地膜上的菌袋一直受阳光直射,发病较重。

表3 不同放置方式下木耳的发病情况

3 讨论

全光照袋栽黑木耳技术是20世纪末国内研究和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多年来在国内得到了迅速的推广[3]。全日光条件下,木耳子实体色素吸光度、耳片厚、含水量、蛋白质、产量都比弱光下提高很多[6]。由于木耳属于中高温型菌类,一般北方地区多安排在6—8月露地出耳。此时,在高温和全光照下,地膜覆盖的地面温度很高,如果操作稍不规范或者连作栽培,病虫害时有发生[14-15]。本实验结果表明,把菌棒摆放在有杂草或草坪的地面,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的发病率,前期提高产量25.6%,总产量显著高于摆放在地膜上的处理。

目前的地摆式栽培的床面通常覆盖薄膜以防止杂草[16],而本实验在草地摆放木耳菌棒,获得了良好的栽培效果。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草调节了菌棒周围的微环境,草地能够降低地面温度,保持地面透气,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强了灌溉效果,同时又得到了全面的光照。菌棒在这种环境下生长良好,菌丝得以保护。草的另一作用是阻止带菌雨水飞溅至菌棒上,最终菌棒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是草地栽培木耳菌棒下部的木耳由于草地的遮挡颜色明显变浅,含水量增加,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品质,木耳面积增大可能会使厚度变薄,另外,在连续阴雨天时容易导致草地地面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出现烂耳现象,这与阎宝松等[17]的结果一致。但与遮阳挂袋、阴棚搭架和林地栽培对木耳产生的效应不同[6,18-19]。鉴于此,草地摆放菌棒管理过程中应该定期剪除高于菌棒的草,雨后不要及时恢复喷灌。

木耳子实体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直射光,在光照充足的环境里,耳片肉厚色深,鲜嫩茁壮[6,20-22]。本实验地膜上栽培的木耳耳片色泽黑亮、均一,品质优于草地栽培,但产量明显地低于草地。由于地膜上的菌袋一直受阳光直射,地表温度较高,遇到高温天气,菌棒温度更高,发生木霉和青霉的概率提高,菌丝后期变黑,发病较重。这与目前生产中报道的情况一致[16,23-24],生产中带菌的原辅料也会增加病害的发生[15]。从本实验的结果分析,地面多一些杂草,是有利于改善微环境和降低病害的,这为今后生产中病害防治提供了一个思路,但是如何控制草的高度和密度尚需要进行探讨。

[1]Kadnikova Irina A,Rui Costa,Kalenik Tatiana K,et al.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Nutritional Value of the Mushroom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J].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2015,8 (3):478-482.

[2]刘雅静,袁延强,刘可春,等.黑木耳营养保健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0:66-69.

[3]柳贤岳,应国华,张新华,等.全光照袋栽黑木耳新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6,6(3):55-56.

[4]刘艳.全光地摆栽培黑木耳技术[J].农业实用科技信息,2010(6):14.

[5]刘佳宁,张介驰,马庆芳,等.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黑木耳次生菌丝形态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6):13-15.

[6]李楠,李玉.不同光照条件对黑木耳产量及色素含量的影响[J].食用菌,2008(6):7-9.

[7]韩建荣,黄永贞.温度和光对黑木耳产量的影响及指标优化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1991,14(3):285-292.

[8]鲁明洲,时军.代料栽培黑木耳微喷灌技术[J].食用菌,2001(6):35.

[9]应国华,吕明亮,李伶俐,等.全光照刺孔微喷代料栽培黑木耳模式技术要点剖析[A].海峡两岸第十届军武学暨第三届食药菌学术研讨会[C].2011:325-327.

[10]卓海生,张华.长白山区小孔木耳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10,29 (2):61-62.

[11]何永祥,叶万余,吴春玲等.桂东地区黑糯稻-黑木耳轮作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16(4):31-34.

[12]牛玉蓉,郝册,陈青君.全光照对冬季日光温室平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11,30(5):16-18.

[13]王剑.四川黄背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14]王洪翠,张庆波,周立霞.东北地栽黑木耳的管理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33(10):124.

[15]张静,姜坤.地摆黑木耳病害及防治[J].蔬菜,2014(4):55-57.

[16]蔡玉红,武巍,杨建,等.北方黑木耳代料高效栽培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3):167-168.

[17]阎宝松,马凤,张跃新.单片黑木耳栽培常见病害以及防治措施[J].病虫害防治,2011(1):54-63.

[18]张林夕,高雯.林下栽培黑木耳高产高效技术初探[J].食用菌,2016 (2):1-2.

[19]王同雨.黑木耳林地仿野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 (18):83-86.

[20]任建平.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5(4): 25-26.

[21]肖新军,陈波,李进山,等.4个东北黑木耳优良品种在随州栽培的适应性试验[J].食药用真菌,2016,24(2):106-107

[22]罗彩虹,王玲,李含毅.黑木耳陆地高产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 2014.60(4):119-120.

[23]李晓丽.北方地区全日光露地黑木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7):123-124.

[24]陈影,姚方杰,刘桂娟,等.黑木耳代用料栽培的注意事项和建议[J].中国食用菌,2010,29(2):55-58.

Effects of Two Cultivation Methods on Auricularia auricula Yield Under Full-Illumination Slight Spraying

Zhang Songwei,Wang Sifan,Abulaiti Tuohetirejiepu,Tang Meichan,Gao Xiaojing,Chen Qingjun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and New Technique,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China)

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measures of agaric high-yield cultivation in field,this experiment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ground display modes on yield,color,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Auricularia auriculawith full-illumination and slight spraying.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utput at earlier stage of putting mushroomstick on the grass was increased by 25.6%,which was far higher than putting mushroom-stick under mulching film.The yield of single mushroom-stick on grass was increased by 35%.Compared with that under mulching film,the area of single fungus of mushroom-stick on the grass at both earlier and later period was increased by 21%and 11.8%,respectively,and the average weight of single fungus was increased by 13.8%and 21.1%, respectively.The values of color difference ofAuricularia auriculawere similar under the two cultivation methods.But the disease situation of mushroom-stick under mulching film wa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n the grass.Putting mushroom-stick on the grass was more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Auricularia auricular in open cultivation.

Auricularia auricula;Cultivation Method;Yield

S646.6

A论文编号:cjas16080020

2016内涵发展定额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研训练“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计划项目-林下经济关键技术示范与转化(市级)”(PXM2016_014207_000009)。

张松伟,男,1995年出生,河北邯郸人,本科,研究方向:园艺。通信地址:102206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14级园艺班,E-mail:932000842@qq.com。

陈青君,女,1963年出生,河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食用菌生理与栽培的教学和研究。通信地址:102206北京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Tel:010-80799143,E-mail:cqj3305@126.com。

2016-08-19,

2016-12-13。

猜你喜欢
菌棒木耳黑木耳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 06:28:08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食用菌(2020年2期)2020-12-22 22:19:42
德江黑木耳
贵茶(2019年3期)2019-12-02 01:47:16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今日农业(2018年5期)2018-03-24 05:53:12
巧洗木耳
女士(2017年10期)2017-11-01 08:18:33
发现木耳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食药用菌(2016年6期)2016-03-01 03:24:28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