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余方
“你确定要去长槽村?那里路况不太好啊。”出发去长槽前,当地帮忙联络采访的同志问我。
“去。”我答道。
2017年3月2日,我们从万州城区出发,3个小时后才到达白土镇。从这里到长槽村,还有十多公里山路。
白色越野车从山顶一路蜿蜒而下。窗外是连绵不绝的群山,长槽村就被夹在这群山之间。
遠远望去,这条七弯八拐的乡村公路,更像是铺在山间的一条白色绸缎。
“修这条路真不容易,没有一段是直的。”经验老道的司机老胡,一边小心翼翼地开车,一边频频感叹。
老胡知道,修这路不容易。他却并不知道,能领着这个深山穷村修出这样一条致富“天路”,长槽村党支部,更不易。
因贫而散
2004年5月,时任长槽村村委会主任黄国安经过思量,写下一封辞职申请书。
让黄国安最终决定辞职的原因是“路难修”。
彼时,长槽村还没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想要出去,必须得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有客车经过的公路。
没有路,拉砖的车辆进不了村,全村因此全是土坯房。后来,黄国安的妹夫压砖烧窑,这才有了村里的第一座砖房。
村干部们每天想的问题只有一个——修路。
然而,要修一条平坦的公路实在太难了。村干部们跑遍周围乡镇和各个部门,最后拟定出的修路方案,预算高达120万元。
“我们东拼西凑要来的拨款仅6万元。”黄国安一边抽烟,一边回忆,“当时我就觉得这路是修不成了。”
说这话时,黄国安正坐在长槽村便民服务中心。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宽敞、明亮。
而就在2004年以前,长槽村“两委”却连一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村“两委”开会得“转轮子”——今天来你家,明天去他家。
当村委会主任这些年,黄国安每年拿着一点微薄的补贴,艰难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
虽然钱不多,但长槽村“两委”拧成一股绳的团结,还是让黄国安充满干劲。
然而,始终圆不了的修路梦,还是让黄国安决定离开。出村前,他留下三四亩田地,把才买的肥料送了人,头也不回地到上海打工去了。
在黄国安辞职前,村会计朱还友也不干了。
这届原本最有希望干成大事的村“两委”班子,就这样散了。
“三顾茅庐”
即使远在上海,黄国安也时常听说:长槽村“两委”越来越涣散,班子成员换了一茬又一茬。
2011年的一天,黄国安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电话里,传来时任白土镇党委书记雷传亮的声音:“国安,现在长槽面临许多困难,纠纷也比较严重,你能重新回村任职吗?”
这话,让黄国安心里一震。
当时,黄国安一家已经在上海稳定下来。他从没想过再次回到大山深处。
没有过多考虑,黄国安直接拒绝了雷传亮。
挂了电话,家乡的一草一木,却似乎也通过这通电话,传到了黄国安心里。
从此,回不回长槽,成为哽在他心里的一个结。
对白土镇党委来说,长槽村党组织建设也成了一个结。
2012年以来,万州区委因地制宜、分类施治,持续用力推进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
对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区委要求将重点放在选好书记、建强班子上。长槽这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被纳入了转化之列。
“长槽的问题是必须要有一个得力的人来抓班子建设,但这样的人很不好找。”白土镇党委副书记易良明说。
长槽村所面临的困境并非孤例。纵观各地的后进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能者看不上、弱者干不了”的问题。
为了抓好长槽村党支部的班子建设,白土镇党委四处寻人,并对不合适的党支部书记进行适时调整。
2015年春节,黄国安回乡过年,碰到在长槽村兼任党支部书记的镇经发办主任陈久权。
“你就是我们要找的人,现在这个年纪了,总要落叶归根的,还是回来吧。”陈久权说。
后来,陈久权碰到黄国安一次,就劝他一次。
回到上海后,接任白土镇党委书记的向其军又给黄国安打了一个电话,同样是邀请他回村。
“这些年,镇党委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整顿后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心却丝毫没变。”黄国安心里想着,很是触动。
“任职批文下来我就回。”黄国安不好再推辞,给了向其军一个“不算回复的回复”。
让黄国安没想到的是,2016年2月,一份来自白土镇党委的文件传真到上海,内容是“任命黄国安同志为长槽村党支部书记”。
拿着批文,看着右下角那枚红色印章,黄国安顿时热血澎湃。
上下齐心
2016年3月初,黄国安回到长槽村。
从丁家坪到长槽的道路还是条毛坯路。进村那天,黄国安骑着摩托车,行驶在这条路上。
一路下来,黄国安有些惊喜:当年的修路梦已初具雏形了。
进村后,只修了一半的便民服务中心特别打眼。而更打眼的,是便民服务中心旁,那些贫困户居住的危房。
“在村里转了一圈,你有什么想法?”来“迎接”的镇干部问黄国安。
“便民服务中心还要再扩建,危房改造也要再想想办法。”黄国安说。
“你把报告打上来,我们去争取一下。”
于是,黄国安开始认真写报告,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请易良明手把手指导。
报告交上去以后,上级很快就批了下来。
“一个月不到,就开始动工拆旧房子了——比我们当年申请修路快多了!”黄国安激动地说。
上级对长槽村脱贫攻坚的大力支持,大大提振了村“两委”班子的士气。
看到这良好开局,黄国安心里有了谱。
在召开上任后第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前,黄国安特意把村干部叫到自己家。
“班子要团结才能有力量。以前的教训告诉我们,村里的事,如果支书推主任,主任推支书,各干各的不商量,就什么事也做不成。”黄國安说。
在随后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上,黄国安明确了班子成员分工,并多次强调“要团结一致完成工作”。
2016年,长槽村村委会主任杨三文因家里修房腾不出时间,黄国安和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具体情况,帮杨三文处理了许多工作上的事,这让杨三文很是感动。
“上下齐心,我们工作才能干得顺心,群众也才能放心。”黄国安说。
凝聚民心
长槽村总人口738人,其中党员22人,年轻党员仅有4人,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
回到长槽村后,黄国安开始整理党员信息,发现这些信息由于常年疏于管理,不少内容不准确甚至缺失。通过一个个找党员核实,黄国安才将内容全部更正过来。
这件“小事”,让黄国安意识到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
“村里老龄党员和流动党员多,有的党员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他们感受不到党组织的温暖,不少流动党员也长期找不到党组织。”黄国安说,村级党建工作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寻找一个凝聚人心的党内互动平台。
黄国安决定利用微信建立一个支部群。
“原本打算利用这个平台,向党员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也随时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黄国安说。
但这个原本针对党员的支部群建立后,人数越来越多,不少非党员村民也主动加入进来。
于是,黄国安索性将群名改成“爱在长槽”,将平台拓展成为长槽村民的“线上大家庭”。
“爱在长槽”更像是一个直播变化的平台,因为黄国安总会随手拍下村里各种喜人的变化发到群里。
“家乡变化这么大了。”群里总会出现这样的回复。
通过发生在长槽村的一件件小事,黄国安逐渐感到党组织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去年开换届选举大会,连七八十岁的老党员都来到了现场。”黄国安说。
双向互动
农村党组织要发挥作用,首先要把壮大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农村经济抓党建,党建才有着力点。
长槽村也不例外。
早在黄国安回来之前,在镇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帮助下,长槽村就已经开始进行脱贫产业规划。
“长槽村劳动力不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现实,我们建议长槽规划发展效益种养殖业。”易良明说。
2014年底,500亩猕猴桃基地、200亩核桃基地在长槽村落地生根,山羊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
产业虽然落地了,却没有专业团队来进行管理。
2016年黄国安回乡后,在抓班子建设的同时,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产业协会的成员就是合作社理事长和村干部,协会对村民进行对口帮扶,让党建和经济实现双向互动。”黄国安说。
通过党支部的带动,长槽村产业逐渐成型——产业路修起来了,被边缘化的产业也有了专人管理……“未来要实现的是‘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个主导产业、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发展一方经济。”黄国安说。
2016年11月20日,这天是长槽村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日子。在便民服务中心前的广场上,长槽村特意举行了一场升旗仪式。
在雄浑激荡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和国旗一同升起来的,还有738名长槽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2016年底,长槽村党支部领着乡亲们成功脱贫,同时也摘掉了“后进党组织”的帽子。
同一年,包括长槽村党支部在内的万州92个后进基层党组织实现了成功转化。